拆解報告: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

2020-12-13 騰訊網

小鳥近期在無線降噪耳機市場發布了多款新品,我愛音頻網已經對小鳥TRACK AIR、TRACK AIR+真無線耳機做了深度拆解,設計方面獲得了業內從業人員和發燒友的認可。

近期,我愛音頻網拿到了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這個跟TWS不一樣的是採用了脖掛設計,讓產品的續航、電路布局有了更多發揮空間。老規矩,我們繼續通過拆解為大家揭曉這款產品的設計、做工和電路。

一、小鳥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開箱

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包裝盒設計簡約,前面主體為耳機、產品名稱,品牌圖標相當顯眼,小鳥的logo栩栩如生。

包裝盒背面分別是產品賣點、線控部分特寫、產品編碼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耳機獲得了蘋果MFi認證。包裝盒的頂部有掛鈎,便於賣場陳列、展示。通過與我愛音頻網卡片對比,可見包裝盒非常大。

拆開包裝,可見內部的耳機、EVA泡棉、耳套、使用說明等配件。

隨機配了一條Micro USB的充電線,與手機充電線通用。

耳機配備兩幅耳撐和三對耳套。

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特寫。整個耳機採用了多種材料組合,如線控位置為鋁合金,這樣有效保護了內部的電路;線纜部分為矽膠,從圖上看起來很柔和,方便耳機收納。

小鳥音響的英文品牌LIBRATONE,由於線控為鋁合金外殼,logo採用雷射鐳射方式設計上去,摸上去有質感。

位於線控部分的開關機按鍵。

從左到右分別是音量加、播放暫停、音量減三個按鍵。

線控背面有左右區分圖標,這裡可見R字母,可見那一面靠近右耳。

位於線控上的LED指示燈孔,用於電量、工作狀態顯色。線控外殼材質為鋁合金,這裡採用了雷射鏤空工藝,孔位均勻,對生產工藝要求非常高。

位於線控上的Micro USB接口特寫,用於給耳機供電,手機充電器、充電寶等都可以兼容。

通話麥克風拾音孔。

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左右耳特寫,設計方面,延續了家族風格,這個ID已經成為小鳥家族語言,融合到了有線耳機、脖掛耳機、TWS耳機當中。

位於耳機柄上的麥克風。

位於耳機上的另一個麥克風,降噪耳機通常會有多個麥克風,用於配合算法消除噪音。

位於耳機單元導管根部的洩壓孔。

摘下耳機矽膠耳塞後可見防塵網孔,防止異物進入單元振膜上。

使用POWER-Z測試儀檢測充電電流、電壓,採用手機充電器給耳機充電,可見電壓為5.095V,電流為0.128A,功率0.655W。官方宣稱,僅需1小時就能充滿耳機,使用長達8小時。

二、小鳥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拆解

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設計非常精密,採用了鋁合金、矽膠等材質組合,嚴絲合縫,想要看到內部結構,需要配合暴力拆解。

首先拆解耳機線上的電路板和電池組。

電池組這邊有一個按鈕,內部通過FPC連接,FPC上面還有小鳥的LOGO。

內置電池規格,電壓3.7V,容量120mAh、0.444Wh。

電池背面印有正負極和體積參數LSSP480934AE。

電池保護板上有一顆一體化電池保護晶片。

一顆貼片按鈕開關。

耳機掛頸內部記憶合金固定處,硬膠加上焊接加強固定。

耳機的電路板通過排線連接,便於裝配。

電路板的另外一側,接線採用封膠固定,防水膠套下面是Micro-USB充電插座。

取下防水膠套,Micro-USB母座採用無卷邊座子,減小體積。

取下電路板按鍵面的罩子,罩子上為三顆按鍵做了回彈。

Micro-USB母座後面有一個接地彈片。

貼片按鍵,電路板外側是測試點。

貼有二維碼的晶片,右側是一顆雙色LED指示燈。

陶瓷藍牙天線,增益高,連接距離和連接質量都有保障。

排線座一側的接地彈片。

analog 亞德諾半導體 ADAU1777 4聲道ADC 2聲道DAC,帶音頻處理器的音頻解編碼器,支持24Bit/192KHz數字輸入,很高的規格,並且還支持單端和差分輸出。

亞德諾半導體 ADAU1777 詳細資料。

外置晶振和一顆存儲器。

絲印486 3959 1733的晶片是一顆蘋果認證晶片。

絲印 FZ6的晶片是一顆穩壓管。

一顆MOS管和一顆MPS的開關降壓晶片。

絲印YL的穩壓管。

Qualcomm CSR8670的雙核架構包括一個應用程式處理器、一個超低功耗Kalimba DSP,以及嵌入式快閃記憶體,使得CSR8670能夠提供非常靈活的解決方案,實現產品的高度差異化。增強的Kalimba DSP協處理器在接收數據時能夠同時進行各種信號處理功能,接收方式可以使以下任意一種:無線、數字或模擬音頻流。

Qualcomm CSR8670詳細資料,從PDF上可見支持支持aptX HiFi音頻。

下面拆解耳機,耳機音腔內部是一顆動圈單元。

動圈單元特寫。

耳機外殼內部有固定膠,固定著耳機連線和一顆螺絲。

擰下螺絲,繼續拆解。

耳機柄內部還藏有數根連接線與PCB副板。

耳機柄裡面的PCB副板上是一顆麥克風。

麥克風絲印 8G21 156。

小鳥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拆解後全貌。

我愛音頻網總結:

在脖掛降噪藍牙耳機當中,尤其是千元級的檔位,小鳥通過TRACK+掛頸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切入市場,憑藉著驚喜的做工和產品性能,在這一段位佔有一席地。得益於通過蘋果MFi認證,可以跟iPhone、iPod的配合使用。

這款耳機採用高通CSR8670作為藍牙接收,支持aptX HiFi音頻。其中BOSE、B&O的高端耳機也有大量採用。然後外掛亞德諾ADAU1777作為解碼和耳機驅動,外置的解碼器能得到更好的驅動效果,陶瓷天線的加入能夠得到更好的藍牙連接,做工精細,值得擁有。

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留下觀點贏福利

相關焦點

  • 拆解報告:Linner聆耳 NC50 PRO 頸掛式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此次我愛音頻網拆解的是Linner聆耳NC50 PRO 頸掛式主動降噪耳機,這款耳機的用料如何,一起來看吧。此前我愛音頻網曾經拆解過:LINNER聆耳 NC100 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LINNER聆耳 NC21 Lightning主動降噪耳機。
  • 拆解報告:cleer無線頸掛音箱HALO
    此次我愛音頻網拆解的是美國耳機品牌cleer推出的一款無線頸掛音箱HALO,它將頸掛式耳機和音箱做了結合,音箱腔體上設計了一些不規則紋路、外形時尚,利用人體工學設計使得佩戴也較為舒適。這款頸掛音箱的內部構造有什麼特別的,跟隨我們的拆解看看吧。
  • 輕盈防水 小鳥音響推Track系列無線耳機
    據悉,此次發布的小鳥音響Track系列耳機主打無線頸掛設計,解決了人們在運動、通勤等移動場景中使用耳機的各類痛點,其中Track+還在保持輕巧、嬌小體積的基礎之上還增加了CityMix Smart多級智能降噪功能。在發布會現場,我們看到Libratone小鳥音響的CEO劉崧為大家介紹了這兩款新品。
  • 聽,沒有風的聲音:小鳥音響TRACK+無線智能降噪耳機體驗
    小鳥音響TRACK+無線智能降噪耳機,這個夏天將有它做伴。不知道是否是為了特意突出液態矽膠材質柔軟的特點,TRACK+無線智能降噪耳機被包裝成完美的曲線,因為要保持造型的緣故,一般來說這種結構的無線耳機的頸部區域沒有這麼軟的。
  • 拆解報告:BEATS FLEX 頸掛藍牙耳機
    而就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結束後不久,蘋果旗下Beats 品牌隨即發布了新款頸掛藍牙耳機Beats Flex。 此前我愛音頻網還拆解過BEATS SOLO PRO頭戴降噪藍牙耳機和Beats Powerbeats PRO真無線運動耳機,此次再來一起看看這款產品的內部構造吧~ 一、BEATS FLEX 頸掛藍牙耳機開箱
  • LIBRATONE 小鳥音響 Track Air 無線藍牙降噪耳機 白色 入耳式...
    【PConline 聚超值】 LIBRATONE 小鳥音響 Track Air+採用CityMix Smart智能降噪。總降噪量高達30dB,降噪性能堪比頭戴式耳機。外觀榮獲2019年紅點設計大獎,大膽採用金屬材質及幾何形狀極簡獨特造型,完美詮釋北歐設計理念。
  • 拆解報告:233621 Wave plus頸掛藍牙耳機
    -----我愛音頻網拆解報告第501篇----- 頸掛藍牙耳機作為目前市面上主要的三種藍牙耳機形態之一,相交於TWS耳機由於續航更為持久
  • 拆解報告:Sudio Vasa Bla頸掛式藍牙耳機
    此前我愛音頻網曾經拆解過Sudio Regent 頭戴式藍牙耳機和Sudio Klar頭戴式主動降噪藍牙耳機兩顆產品,它們都是頭戴式藍牙耳機,都採用了家族式的外置金屬滑軌設計,外型簡約時尚。今天我們要拆解的是Sudio Vasa Bla頸掛式藍牙耳機,也是該品牌早期的一款產品。
  • 丹麥之聲TRACK+無線智能降噪耳機體驗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在競爭激勵的耳機市場,一旦放棄追求創新放棄進步,就自然會被淘汰。來自丹麥的Libratone小鳥音響一直秉承著打破局限,大膽創新的思想,希望給人們帶來仿佛夜鶯般美妙的音樂。這次他們帶來了TRACK+無線降噪耳機,首發價格1498,現在天貓上已經開啟預售。只要搜索小鳥音響,就可以優惠200購買。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這款耳機到底有什麼魅力吧。
  • 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排名,2020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入耳式無線降噪耳機排名,2020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現在大家對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需求越來越高了,隨著AirPods Pro的熱賣,讓「降噪」這一功能型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大受關注。不過,AirPods Pro之所以賣這麼貴,並不是單純的因為「蘋果光環」。因為這是一款有「主動降噪」功能的無線耳機。
  • 索尼WI-1000X 評測:無線入耳式降噪耳機,第一次不用妥協音質
    在 9 月初的德國 IFA 電子展上,索尼發布了三款 1000X 系列主動降噪耳機,包括上一代 MDR-1000X 的升級版、頭戴式的 WH-1000XM2,類似 AirPods 的真無線入耳式耳機 WF-1000X 以及同為入耳但採用了頸掛式設計的 WI-1000X。
  • 拆解報告:漫步者 DreamPods 真無線藍牙耳機
    我愛音頻網拆解報告第364篇TWS真無線耳機讓用戶擺脫了線材的束縛,從充電盒拿出耳機就能與手機配對,聽音樂、接聽和撥打電話都非常方便,要想實現這一點,考驗的不僅是藍牙主控晶片的能力,還有耳機的通話降噪設計和相關算法
  • 索尼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WI-1000XM2體驗:音質更突出 降噪更自然
    【dogkeji-科技犬】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選擇在新機上去掉3.5mm耳機插孔,無線耳機一下子成為了剛需,市場容量迅速擴大。除了傳統的頭戴式、頸掛式無線耳機。頸掛式耳機的最大優勢是安全,不易丟失。佩戴的感覺也比較像原先的有線耳機,這對於有一定習慣的人來說,使用體驗更好。
  • 拆解報告:鐵三角 ATH-SPORT60BT 頸掛式運動藍牙耳機
    今天我愛音頻網要拆解的是鐵三角ATH-SPORT60BT頸掛式無線藍牙耳機,這是鐵三角在今年年初推出的一款針對運動市場的頸掛式藍牙耳機,自帶防脫落耳翼和線控,支持IPX5等級防水,採用高素質6mm動圈單元,續航時間約6小時。
  • 索尼WI-1000XM2 體驗,仍然是配置最強的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
    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現在似乎成了一種被邊緣化的產品。和頭戴式和真無線這兩兩個極端不同,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現在更多被放到入門市場中,變成一個常見的低預算入門選擇。不過,現在還是有廠牌堅持更新旗艦級的頸掛式降噪耳機。那,還是索尼。
  • 最強降噪體驗,索尼WI-1000XM2頸掛式降噪耳機評測|鈦極客
    索尼WI-1000XM2隨著主動降噪產品逐漸被消費者所認知,各種不同的耳機形態開始逐漸豐富,無論是頭戴式、頸掛式還是近兩年最受關注的真無線藍牙,在這些產品形態中都已經出現了具備「主動降噪」的產品。不過,在所有的產品類目中,頸掛式主動降噪產品因其形態所具備充裕的硬體容納體積以及入耳式與生俱來的被動降噪能力,成為了所有耳機形態中主動降噪能力最為出色產品。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索尼的WI-1000X系列以及Bose QC 30。今年9月,索尼率先完成了對頸掛式主動降噪產品的更新,發布了WI-1000XM2。
  • 擺脫收納煩惱,索尼 WI-C600N 掛頸式無線降噪耳機體驗
    近年來無線耳機的盛行,無疑引領著整個音頻行業 「觸底反彈」,而無線降噪耳機,想必會成為音頻行業短期內的一個大趨勢。但即便如此,無線耳機似乎也面臨著難以將完成度進一步提升的 「瓶頸位」。主流的無線耳機分為頭戴式、掛頸式、真無線三種形態,要說完成度最高的莫過於頭戴式設計,只是從有線耳機一路走來,頭戴式耳機似乎都不是普通消費者首選的形態。
  • 拆解報告:紫米 ZMI PurPods Pro 真無線降噪耳機
    10月中旬,ZMI紫米舉辦了品牌成立以來的首場發布會,發布了兩款真無線耳機 ZMI PurPods Pro 和 ZMI PurPods,其中ZMI PurPods Pro支持主動降噪功能,官方宣傳其降噪深度可達35dB。兩款耳機還有哪些差異大家可以查看此前我愛音頻網的新聞報導。
  • 更加成熟與全面——索尼WI-1000XM2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評測
    在去年9月初,索尼對旗下1000X系列的頸掛式耳機進行了更新換代,同時宣布WI-1000XM2正式推向市場。對產品性能更深入的開發,以及融入智能降噪,或許是索尼終於能夠推出WI-1000XM2最大的意義。兩年前我深入體驗了WI-1000X,當時我就斷言:WI-1000X是索尼「頭戴、掛脖、降噪豆」無線降噪三寶當中便攜程度較高,且技術相對成熟的一款無線降噪耳機。如今上手把玩WI-1000XM2,我認為這是索尼在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當中實現自我超越的重要一步。
  • 拆解報告:索尼WH-XB900N無線降噪立體聲耳機
    最近相關的統計顯示,用戶對無線耳機及主動降噪耳機的需求愈增,因此,許多知名的音頻大廠目前都在主推無線主動降噪耳機產品,同樣的,索尼這樣的老牌廠商也不例外。在特殊的產品系列上布局了主動降噪功能之後,開始迅速的將此功能布局在更多的無線耳機產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