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冬天,外邊寒冷刺骨,澡堂子裡卻是另一番景象,熱鬧非凡、熱火朝天、熱到虛脫……
熱水池裡泡上半天,再把自己橫在一張特製的床上,師傅對著你一番操作,齜牙咧嘴享受完一次三級陣痛的深度搓澡後,達到肉體與靈魂雙重清潔的升華,完美!
搓澡巾,是每個東北人能夠熟練操作的終極暗黑武器。它伴隨著東北人從小到大,搓得越來越痛,卻愛得越來越深。
最慘烈的記憶
肯定是兒時第一次享受搓澡巾「愛的撫摸」
當孩子正沉浸在玩水的快樂中時,魁梧的東北老爸將他拎到澡池邊上,將其曾遭遇的慘烈轉嫁到了孩子身上。一會兒,孩子哭了,老爸欣賞著自己的傑作笑了。每一名東北小孩經歷過那一次深入骨髓的痛苦之後,都仿佛有了的變化。也是那一次,這深入靈魂的潔癖將一直伴隨著東北人。
對於東北人來說,幾天不搓澡,渾身不自在。哪怕在家淋浴,也要用搓澡巾從頭搓到腳,不疼是沒搓淨,不疼是沒有快樂的。
當然,去澡堂子搓澡,才是正經的搓澡。經過幾代人的耕耘,搓澡也從起初熟人互搓的1.0版本,發展到現在的搓澡師傅的花樣百。
起初,約上一名志同道合且搓澡技術過硬的好友,去一趟澡堂子,互相搓掉對方肉體和靈魂上的雜質,是一次愉快的體驗。
如今,相比以前的幹搓,不僅有奶搓、醋搓、紅酒搓等高級版本,搓澡師傅還會體貼讓你選擇「勁兒大點勁兒小點」,但大多數東北人都會選擇勁兒大,即使疼的咬牙切齒,也要保持鎮靜,也要與遊走在身上的搓澡巾較勁抗爭。在搓澡師傅用幾盆熱水衝走身上搓下的泥卷,在後背上一頓噼裡啪啦有節奏拍打之後,被搓澡的人終於長籲了一口氣。不過,仿佛有那麼一絲絲失落。
帶你去一趟洗浴、請你搓一次澡,對於沒有搓過澡的人,沒有受過搓澡巾折磨的人來說,不是「虐待」,而是東北人對你最熱情的款待。曾經南方來東北讀大學的小夥伴,自從體驗了一次搓澡之後,畢業後帶著50個搓澡巾回家了。
如果說宇宙的盡頭是東北
東北冬天的盡頭就是搓澡
那麼
搓澡的盡頭非這一片小小的搓澡巾莫屬
作為東北走出去的明星,井柏然堪稱搓澡巾的野生代言人。不僅在微博上安利這低調樸實無華且價格實惠的搓澡巾。
就連上李佳琦的直播間,也適時地掏出了搓澡巾,一本正經的說起了它的故事。看來,作為東北人的井寶,對搓澡巾這個物種,一定有著神奇的經歷。
不過,
最近有皮膚科醫生對於搓澡,
從醫學專業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搓澡巾還是少用或不用的好。
不久前,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孫秋寧教授在個人短視頻平臺呼籲: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議用纖維材質的搓澡巾用力搓澡。
為什麼醫生不建議用搓澡巾?
孫秋寧醫生解釋,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層,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細菌、病毒的侵襲,而且可以防止體內水分流失。
如果經常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把皮膚搓紅、搓痛了,對皮膚屏障層是一種機械性損傷,很可能破壞這層保護膜,讓皮膚變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幹癢,還會增加患皮膚病的風險。
臨床發現,有些成年人身上長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水瘊子本來常見於免疫力較低的嬰幼兒和兒童,經常使用搓澡巾搓澡,尤其是用力搓澡時,皮膚的角質層就會遭到破壞,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使皮膚病風險增加。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舒暢在個人微博發文表示,軟疣病毒多通過輕微破損的皮膚直接接觸、摩擦搔抓,或軟疣自身接種而傳播。搓澡巾、沐浴海綿或毛巾上的汙染物,也可能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
孫秋寧醫生建議,可將沐浴露塗抹身體,停留3~5分鐘後再用水衝掉,這時角質層已經軟化,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洗就能把「泥」搓下來。
其實,不少醫生都不建議使用搓澡巾。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侯煒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指出,老人不要過多洗澡和搓澡。
老年人的皮脂腺已進入萎縮期,洗澡太勤、用力搓澡會把好不容易分泌出來的油脂洗去,使皮膚失去天然的保護膜,導致皮膚瘙癢。
浙江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吳小萍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也指出,角質膜是皮膚的屏障保護層之一,它的作用是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肌膚溼潤,而且還能夠抵禦各種微生物的侵襲。如果平時搓澡過度,就會破壞這層天然的保護膜,導致肌膚敏感,出現紅血絲。同時還可能加劇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
脖子、耳後、腋下、手腳關節處等,這些平時流汗較多但又不容易經常清洗的地方可以搓一下,但不要過度。
那麼問題來了 搓澡巾你還會繼續用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請聯繫刪除
來源:新晚報
編輯:劉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