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日意義大,程永華揭秘鄧小平訪日三大目的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我作為中國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學生之一,1973年赴日本學習,1977年開始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2010年起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直到今年5月離任。可以說,我的職業生涯起點跟中日邦交正常化同步。」回憶起在日本種種經歷,程永華最為難忘的是,曾作為鄧小平訪日的聯絡員,親身參與了那一場重大歷史事件。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極其罕見

1973年,程永華作為新中國派出的第一批留學生來到日本,學習語言、文化和經濟。

學成畢業之時,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將程永華留了下來。一年之後,程永華遇到了那個時期最重大的事件——時任國家副總理鄧小平訪日,他參與了鄧小平訪日期間的有關接待工作。

「作為聯絡員,小平同志在東京的行程我是全程參與籌備和聯絡的,能直接感受到他對日本的印象。」程永華回憶,鄧小平訪日,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不平凡的。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

「當時日本方面以最高規格接待了小平同志。」程永華對那次訪問印象非常深刻。他介紹,這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細節。按照日本慣例,外國賓客來訪,一般是派駐在國大使如日本駐華大使和日本外務省的儀典長去機場迎接。但是當時的日本外相園田直堅持要去機場接鄧小平。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籤訂。園田直是日方代表。「小平同志訪日的一個重大議程是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換文儀式。可能出於這種機緣,園田直本人提出來,要親自去機場接。日本外務省認為這超出規格,園田直則表示,如果作為外相去機場接不合適,那就作為園田直個人去接,反正就是要去。」程永華回憶道,最終園田直親自去機場迎接鄧小平。

在程永華看來,當時的日本媒體對鄧小平訪日的關注是極其罕見的。當鄧小平的專機抵達東京羽田國際機場,日媒進行了電視直播;訪日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也是全程直播。

程永華對鄧小平訪日的感觸則更加深刻、直觀。

「那次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作為大學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外交官,我在日本的國賓館聽著禮炮的聲音,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升起、第一次聽到國歌奏響,熱淚盈眶,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程永華動容地說。

在隨後的職業生涯中,程永華對這種感情的流露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程永華說,駐外一線外交官對祖國的強大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常跟使館工作人員的家屬、孩子們講,在國外看到的五星紅旗更加鮮豔,那種內心的驕傲、自豪、激動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很需要跑」

對於鄧小平訪日期間的一些細節,程永華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小平同志講訪問日本有三個目的,第一是交換條約批准書;第二是感謝多年來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為中日兩國友好作出貢獻的老朋友;第三是尋找『長生不老藥』。」程永華回憶,鄧小平的話比較幽默,他緊接著對第三個目的做了解釋,所謂「長生不老藥」就是來日本學習、借鑑如何實現現代化的經驗。

鄧小平參觀了日產汽車、新日鐵、松下電器3家工廠。程永華回憶,在日產汽車工廠,鄧小平仔細觀看了工廠使用機械手安裝組件的總裝線。在參觀完這些工廠之後,他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我明白現代化是怎麼回事了。」

期間,鄧小平還專門乘坐了日本新幹線列車。這是一段為人熟知的歷史。在飛馳的列車上,陪同人員問鄧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說,「就是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日本在1964年舉辦了東京奧運會,為此,日本當時建成了包括新幹線在內的一系列基礎設施。當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條東海道新幹線開通,時速220公裡,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大都市圈,成為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

程永華介紹,當時外界對鄧小平在新幹線列車上的話做了解讀,認為中國需要新幹線列車。「不過,我的理解是當時小平同志在思考,中國的發展需要速度,不能再折騰了。」

鄧小平訪日一個多月後,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當時的小平同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正在思考中國下一步怎麼辦,他在日本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中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1978年10月小平同志訪日,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程永華說,可以說,鄧小平的那次訪問,不僅僅是中日外交關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對中國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衝鋒在前」

自2010年2月擔任駐日大使到2019年5月離任,程永華任職超過9年,是迄今歷任大使中最長的。

「回過頭來看9年多的大使任期,前三分之二的時間是中日問題多發期,應對問題的工作更多一些,而且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程永華說,「作為大使,面對涉及國家利益的問題,必須寸土不讓,唇槍舌劍,衝鋒在前。」

程永華為了國家利益據理力爭的很多照片見諸各大報端。有一張大家廣為熟悉的照片是2016年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外務省緊急召見他時,日本媒體拍攝的,照片中程永華與岸田文雄相視而坐,態度嚴肅。

「我和岸田文雄很熟,不過交涉問題時,我們各自代表自己的國家,涉及國家利益,該板著臉還是要板著臉。」程永華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當時一進門,他就見日本媒體裡三層外三層,鏡頭聚焦於他,於是他昂首挺胸,和岸田文雄都筆直站著。要坐下來談問題時,他依然筆直往下坐,眼睛瞪著媒體鏡頭。

「在外交上,我代表中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低頭。」程永華目光堅毅地說,作為中國一線外交官,和外方交涉談話既要堅持立場,又要以理服人,通過語言、態度體現中國外交官的氣勢。

鄧小平訪日41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對比中日發展,程永華感觸頗深,他記得剛去日本留學時,坐上日本的電車、地鐵、新幹線列車,感覺很新奇。

「而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鐵路裡程已達3萬公裡,佔世界的三分之二,這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速度。」程永華說。

作為一線外交官,程永華深刻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給他和同事帶來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祖國的發展是最硬的道理,對駐外一線外交官來說是『撐腰杆』的,我們說話的底氣更足,發言權更大。」程永華深有感觸地說,這一點在多邊外交舞臺上體現得越來越明顯,「中國現在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過去討論國際重大事務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去提要求,現在是其他國家主動請教中國怎麼想、怎麼看。」

1972年中日建交時,兩國的貿易額大約10億美元,現在大概是3300億美元。雙向人員往來從1972年的不到1萬人次發展到現在的1100多萬人次。

程永華介紹,日本政府和民間積極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給日本很多企業帶去了巨大利益,實現了中日互利雙贏。在去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中國表彰了10位外國友人,其中兩位是日本友人,一位是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還有一位是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如今,儘管出現單邊主義抬頭、貿易保護主義的逆流,日本企業依然會重點考慮中國的市場規模,算清楚一筆帳。」程永華透露,「有日本企業家曾直言,中國全年汽車銷售2800萬輛,美國大概1700萬輛,歐盟1800萬輛,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

對此,有一件事情讓程永華印象特別深刻。每年1月,日本都會舉辦很多新年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新年會是日本經濟三團體舉行的,日本各大企業都要參加。

程永華記得,在一次新年會上,有位日本經濟界的代表講話,世界經濟如何、日本經濟如何、美國經濟如何,都是幾句帶過,可是講到中國經濟發展時,他說了一大段,介紹自己帶隊去中國南方訪問的見聞,驚嘆於中國年輕人創業創新幹事的精神、新興經濟業態崛起等,結論則是日本企業家不能以過去的眼光看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多地去中國實地考察,多多和中國合作。

相處之道

程永華於今年5月離任,離任前夕,日本各界和民眾紛紛表達對中國大使的感謝之情。

4月3日,全日本新聞網(NHK)報導程永華即將離任的消息後,日本各大媒體頭條均播出程永華用流利的日語接受媒體採訪的影像,對其工作高度評價。報導稱,日方不少人表示「程永華十分了解日本,這些年為日中關係改善發展辛勞付出」。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16日在首相官邸與程永華共進午餐,也被日本共同社評價為「十分罕見」。報導認為,此舉意在對在任時間超過9年、創迄今歷任中國駐日本大使最長任期的程永華表達敬意,發出日中關係改善的訊號。

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日關係逐漸改善,並呈現不斷向好的發展勢頭。

對於中日關係未來的發展,程永華表示,他過去在日本演講時經常跟日方提到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鄰居不睦,可以搬家,但是國家不行,鄰國不能搬家。

在程永華看來,不斷提升改善中日關係,一是需要強化政治安全領域的互信;二是在經濟合作上,目前雙方已經是深度融合的局面,接下來可以在節能環保、創新、高端製造、醫療康養等多領域展開合作。

程永華透露,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金銀獎牌的材料都是提取自電子垃圾。去年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訪問日本時,將兩部舊手機送給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用作獎牌的材料。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程永華認為,兩國要發展長遠的睦鄰友好,需要進一步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青少年象徵著未來,對於中日關係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一直在積極推進這項工作,從2014年開始,大使館邀請日本大學生訪華,一開始邀請100人。「通過訪問,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認為中國年輕人有活力、開創精神很強。」其後,使館逐年擴大邀請規模,增至每年六七百人。

有了這樣的基礎,在2017年和2018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又和北京大學合作,在北大校園連續兩年舉辦了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面對面交流,日本青少年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不斷形成真實、正確的對華認知。

「中日作為世界經濟體量第二、第三的國家,同時又是兩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鄰國,睦鄰友好合作,才是未來的相處之道。」程永華說,「中日雙方正在籌劃明年春天習近平主席對日本的國事訪問,如順利成行,對雙方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並將產生深遠影響,將推動中日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豐家衛 童沛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相關焦點

  • 1978年鄧小平訪日 開創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先河
    也就在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同志踏上日本國土,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成為首位訪問日本的我國國家領導人。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乘坐新幹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在日本親身體驗了「現代化」。 乘坐日本新幹線時,鄧小平談到感受時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 致敬40年 |《鄧小平時代》日文版譯者益尾知佐子:鄧小平訪日 「下...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歷史鉤沉【鄧小平訪日】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成為首位訪問日本的中國領導人。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乘坐新幹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在日本親身體驗了「現代化」。鄧小平的日本之行也被輿論視作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之旅。通過這次訪日,鄧小平親身體驗到日本發展的迅速,同時也急切感到中國需要加快發展,這更堅定了他搞現代化的決心。
  • 中國前駐日大使程永華:你喜歡或討厭,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都在那裡
    (程永華。1978年鄧小平訪日時,程永華擔任鄧小平的聯絡員,在一線參與了接待工作。「回想起來,這些年的事兒太多了!」在九年多的大使任期裡,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中日關係都處在困難時期,並趕上了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發的劇烈海嘯及福島核電站洩漏。
  • 日本要重新考慮中國領導人訪日計劃?外交部回應
    據外交部網站7月3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當日例行記者會。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第一個問題,據報導,今天,印度總理莫迪赴中印邊境地區考察。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今天,日本自民黨通過決議,該決議稱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已有多人被捕,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並要求日本政府重新考慮中國領導人訪日計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海外網評:時隔14年,中國國家元首再訪朝鮮意義重大
    (圖源:新華社)6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開啟對朝鮮的國事訪問。此訪是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14年以來首次訪問朝鮮,也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朝鮮,同時也金正恩就任朝鮮最高領導人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朝鮮。多項「首次」疊加,也預示著此訪對中朝關係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習近平此訪意味著中朝兩黨、兩國關係即將開始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 中國國家主席訪拉美始於23年前 中拉關係迅猛發展
    此訪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進行國事訪問。  ■ 縱深  拉丁美洲,在地理上與中國相距最遠的一塊大陸,與新中國建交也晚。雖然馬拉度納、梅西迷倒了幾代中國球迷,切·格瓦拉的頭像時常出現在中國青年的文化衫上,卡斯楚、查維茲成了中國人眼中拉美國家領袖的標籤,但是中國人真的了解拉美嗎?
  • 鄧小平30年前說借鑑新加坡是客套話嗎?
    中新網3月3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30日刊文說,2008年是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新加坡30周年。中國和新加坡學術界圍繞中國借鑑新加坡經驗發表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種觀點頗引人注目,就是認為鄧小平當年說借鑑新加坡經驗是句客套話。如果我們認真考察鄧小平關於中國學習借鑑新加坡經驗的言行,就會得出結論:鄧小平學習新加坡經驗的論斷絕不是客套話。
  • 大使談李克強訪羅馬尼亞:高效務實工作贏得敬佩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3年11月30日,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霍玉珍介紹了李克強總理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訪問羅馬尼亞成果。  霍玉珍說,11月25日至28日,李克強總理在布加勒斯特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應羅馬尼亞總理蓬塔邀請對羅進行正式訪問。此訪意義重大、成果豐碩、影響深遠。
  • 巴布亞紐幾內亞各界期待中國領導人首訪巴新
    巴布亞紐幾內亞各界期待中國領導人首訪巴新
  • 揭領導人書單:鄧小平愛讀武俠 江澤民博古通今
    無界新聞評論員 曾會生  習近平訪美結束了,他跟老美們談論自己的讀書經歷和書單仍令人難忘。「領導人看什麼書?怎麼讀書?」也因此再度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點話題。  領導人的書單裡藏著什麼秘密?  鄧小平:讀書也講貓論,要精而管用  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領路人」,不讀書,那是不可能的。但他到底讀了多少書,頗有爭議。  2007年,鄧小平次女鄧楠回憶稱,鄧小平「看過很多書,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1992年南巡時,鄧小平的一番話卻截然不同。他說, 「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
  • ...訪日成果盤點:中日「快捷通道」月底啟動,明年適時舉行中日經濟...
    日方認為,此訪是疫情暴發以來中日外長首次面對面會晤,對於重啟兩國高級別交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15日籤署後,中日兩國政府之間的首次互動。王毅在會面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我此次訪日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成行,也是兩國外長自疫情發生以來首次面對面接觸交流。
  • 李克強總理訪日為中日經貿關係帶來新的亮點
    就此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在接受《人民中國》記者採訪時發表了他的觀點。——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日,在中日經貿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張季風:首先,我認為李克強總理這次訪問日本是一次「破冰之旅」。「堅冰」打破之後,中日經貿合作就開闊了。因此,李總理訪日的意義非常重大。
  •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
    鄧小平「就像個預言家」  1983年8月末的一天,研究生畢業的張維為到外交部翻譯室報到,主任過家鼎告訴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翻譯室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總書記啊,總理、副總理啊,還有人大委員長、副委員長」,過家鼎呷了一口茶,「當然,還有鄧。」最後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但張維為感到,這才是過家鼎的壓軸詞——鄧,即鄧小平。
  • 訪日遊客貢獻日本3萬億消費額 中國遊客佔半數
    中國日報網11月3日電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訪日外國遊客的消費增長勢頭越來越強勁,預計今年的消費額將超過3萬億日元,而這其中中國遊客佔訪日遊客消費的47%。  報導稱,日本觀光廳日前發布的7~9月數據顯示,訪日遊客的消費額同比增加82%,增至1.0009萬億日元,作為季度數據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
  • 在美國國宴上反思文革 翻譯回憶鄧小平1979年訪美
    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我就回答說:能為鄧大人當翻譯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榮幸。  當時鄧小平是副總理,但美方的接待規格很高,相當於對一位國家首腦的接待。我作為國際司副司長,是鄧小平代表團中一個正式的成員,也是為他在所有活動中擔任翻譯的一個譯員。
  • 江主席訪美詳細日程:布希在私人牧場以烤肉宴客
    (本報合成圖片)  10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應美國總統布希邀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將於本月22日至25日訪問美國。同日,白宮發言人弗萊舍表示,布希總統期待著與江澤民主席在德克薩斯州他的私人農場舉行高峰會晤。弗萊舍說:「我們將見到兩位領導人面對面地討論伊拉克問題。我認為,這次會談有許多事情要討論。」
  • 訪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如何打造一次有意義的訪學之旅
    訪學已經是不少大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的最佳選擇,但是如何讓自己的訪學變得更有意義,讓自己的時間和財富不被浪費,就需要自己在申請訪學項目之前,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了。一般國內的訪學項目都會到一些全英語地區學習,所以提前練習好英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 歷任中國總理訪印:周恩來四訪經歷兩國關係起伏
    1950年4月,印度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60多年來,中國總理的數次印度之旅,折射出兩國關係從「曲折發展」到「螺旋上升」的歷程。  來華訪問時,拉吉夫·甘地曾邀請時任總理李鵬訪印,李鵬答應了,但遲遲未能成行。  1989年,當李鵬結束對巴基斯坦的訪問前往孟加拉國,在飛越印度領空時,致電印度總理「向他表示親切的問候和祝願」。  應邀三年後,1991年12月11日至16日,李鵬訪問印度,這是中國總理時隔31年後對印度的首次訪問。
  • 黛安娜首次訪日細節曝光:擔心用筷子 最想看相撲
    摘要:日本外務省20日公開部分外交文件,有關1986年英國王儲查爾斯與王妃黛安娜訪問日本的細節曝光:黛安娜一邊擔心如何使用筷子,另一方面則期待觀看日本國技相撲。查爾斯與黛安娜訪問日本,引發了日本社會的「黛安娜熱」。
  • 王毅訪日,表裡之間丨北京觀察
    我們很高興恢復因新冠疫情而被暫停的日本和中國重要人員的往來。」從出發前,到會晤後,菅義偉及日本各界對王國委的到訪表示了高度期待及熱烈歡迎。而日本共同社也以《菅義偉稱穩定的日中關係十分重要》為題,向外界傳遞出日方處理對華關係的積極取態。「面對面交流」「十分及時也很有意義」是雙方多份新聞稿開篇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