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清明節,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在臺灣去世,終年88歲。四天後,一位74歲的老人前來弔唁。此人不是別人,就是被蔣介石一直關押在臺灣的少帥張學良。
在宋美齡的安排下,張學良來到了蔣介石的遺體前,做了最後的道別。他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了蔣介石的水晶棺材。
他手指微微地顫抖著,神情十分凝重。雖然張學良的到來引起在場人員的轟動,但是大家最關注的還是他送來的一幅輓聯,那這幅輓聯上到底寫了什麼呢?
這幅輓聯總共16個字,是張學良親筆所寫。「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有人說這幅輓聯道盡了蔣介石跟張學良一生的關係。但是也有人說,這幅輓聯遠遠沒有寫盡兩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
張學良27歲的時候就從父親張作霖手上接過大權,成為的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少帥」。1928年,張學良衝破層層阻力,宣布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
這也讓蔣介石大為感嘆,張學良此舉大大幫助了他,從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事後蔣介石對張學良表示了感謝,並且兩人結為異性兄弟。
1930年,馮玉祥、李宗仁和閻錫山舉兵討伐蔣介石,當時張學良手握30萬大軍,他無論幫誰誰就能贏。最後張學良選擇出兵十萬支持蔣介石,並一舉取得了勝利。
有一次,張學良跟蔣介石探討了中東鐵路問題,當時蔣介石直截了當地說道:「必要時刻不惜以武力奪回中東鐵路!若是發生戰爭,中央一定做你的堅強後盾,十萬大軍、百萬軍款那都不成問題!」
回到東北過後,張學良立刻將中東鐵路的業務進行了收回,並且將蘇聯人員全部遣送回國。中蘇雙方隨即發生武裝衝突,但是結果是張學良慘敗。
當時張學良發了好幾封電報,但是始終沒等來蔣介石的援軍。因為蔣介石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根本沒空去搭理張學良。
最後張學良不得不妥協,跟蘇聯方面結束了中東鐵路爭端。但是蔣介石言而無信也讓兩人關係之間蒙上了一層陰影。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導致東北丟失,他也因此落下了很多的罵名。後來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兩人的關係也徹底開始破滅。
蔣介石來到臺灣後,張學良一直被軟禁,直到1990年才被釋放。1995年起張學良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