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全球知名地產商業投資公司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了《2020全球生活報告》,對全球39個重點城市2019年住宅市場數據與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對比與解讀。其中,香港、上海、深圳和北京再次躋身全球住宅價格排名前十城市。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香港(2000美元/平方英尺,約等於14萬人民幣/平方米)、慕尼黑、新加坡、上海(10萬人民幣/平方米)、深圳(11萬人民幣/平方米)、北京(8.5萬/平方米)(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和紐約。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香港仍是全球房價最貴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的住宅套均價格也再次躋身全球前十,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從表中可以看出,上述城市除了我國大陸地區,其餘全是發達國家或地區。由此可見,我們的房價已經先於經濟水平超越發達國家了。在這些城市想買個房簡直想都不敢想,好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嚴重問題,在經濟如此困難的當下,也沒有再次拿出這個夜壺,再三強調房住不炒,希望房價凍結,等待我們的收入慢慢追上吧。
此外,2019年,住宅租金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為:紐約、阿布達比、香港、新加坡、洛杉磯、都柏林、吉達、杜拜、倫敦和利雅得。
這就有點搞笑了,我們的北上深房價排名靠前,但租金排名卻看不到影子。我們都知道,在城市生活,每位工作者對房子租金佔家庭收入的比重是有一個心理固定比例的,這也就說明,我們的房價雖高,但是房租相對於高企的房價卻提不起來,因為人們的收入是不會騙人的,高房價可以靠幻想,靠貸款撐著。可高房租沒有人租,就完全支撐不了。
因此,我們的收入與房價嚴重背離,造成了現在那些買得起房的不願意低房租租出去,哪怕空著也不租,反正不差錢。而低收入的只能住到更加偏遠的地方,每天上下班路程一兩個小時都是常見的,因此,我們的高房價不僅僅影響著社會的投資取向,還嚴重影響了在大城市拼搏的每一位工作者的效率。
有意思的是,除了住宅相關價格,該公司還對一些日常消費數據做了調查。比如,深圳、北京、上海一杯咖啡的價格在30元人民幣左右,分列「咖啡榜」第七至九位,與排名首位的杜拜價格差距不到1美元。而從健身會費來看,上海在內地的三座城市中,價格最高,以每月400元人民幣排名全球第十一位。此外,北京、上海、深圳三城中等檔次餐廳兩人用餐費用均為200元人民幣,排名相對靠後,不及排名首位的紐約的三分之一。
所以我們的常規消費成本相對不是很高,但是這些非常規消費就比較高了,這可能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習慣有關,他們健身和喝咖啡非常普遍,我們卻不是很普及,因此造成價格相對較高。
最近幾年,我國的炒房熱,讓所有人都以為自己非常富有了。但前段時間總理的話道出了真相,全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想想高企的房價。說實話,從以前的文明城市建設清理地攤,到現在的鼓勵地攤,其實就是從一個虛幻的富裕高端消費降到了低端消費,明顯的消費降級,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富有,非得過著高端的生活,這回的地攤經濟,也算是腳踏實地的開始吧,落後並不可怕,怕的是虛幻的不真實,希望以後我們能夠更加務實一點,這才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