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人們常吃的野菜,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採葉子來吃,其實蒲公英根才是它最好的部分,藥王孫思邈稱讚它有「神效」。
古人用蒲公英治療各種腫毒,特別是乳腺炎和乳腺癌。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蒲公英中的多糖有抗腫瘤的作用。
【1】
《千金要方》:蒲公英的「神效」
當我們折斷蒲公英的根莖,會流出白色的漿汁,這是蒲公英最寶貴的功效成分。
去年初秋,我在甘肅深山裡錄節目,被野蜂蜇了一口,手腕立即紅腫刺痛,高高腫起很大的包。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蜂蜇這麼疼,野蜂毒很厲害。
在山野裡無法治傷,其他人不知所措,我說我有辦法,沿山坡往上走了走,果然找到兩株開著黃花的蒲公英,請編導幫我擠出蒲公英的白色漿汁,塗在紅腫處。
一個小時後,我的手腕腫痛全消,上場錄節目一點影響也沒有了。蒲公英的漿汁消腫毒有特效,是唐代「藥王」孫思邈傳下來的。
餘以正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左手中指背觸著庭樹,至曉遂患痛不可忍。經十日,痛日深,瘡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嘗聞長者之論有此治方,試復為之,手下則愈,痛亦即除,瘡亦瘥。不過十日,尋得平復。此大神效,故疏之。
——唐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唐貞觀五年農曆7月15日晚上,孫思邈左手中指背不小心碰觸了庭院中某種樹木,第二天早上腫痛不可忍(有人說是毒木扎傷,我分析也有可能是被樹上的某種毒蟲蜇了),十天後,越來越痛,毒瘡越長越大,顏色深紅像熟小豆。
他想起長輩告訴他的偏方——用蒲公英的根莖,擠出白色漿汁塗抹,就嘗試著使用。效果立竿見影,不痛了,毒瘡也見好,十天就消腫痊癒。
孫思邈感嘆蒲公英大有「神效」,特意寫入《千金要方》中。
【2】
蒲公英的葉和根功效的區別
植物所含的各種活性多糖對人體健康有很多作用。蒲公英所含的多糖,主要作用是抗腫瘤。
蒲公英的莖葉很苦,根卻微帶甜,含有豐富的漿汁。蒲公英多糖的成分主要就在根中。
《順時生活》日曆配的明代蒲公英手繪圖
所以採蒲公英時,連根一起採來吃,效果最好。
蒲公英根也有幹品,可以用來煮湯、泡茶。
因為它是食物,所以我泡蒲公英根茶,一般是先泡飲兩遍,然後把泡過的根也吃掉,有時就直接拿來煮湯。
【3】
如何鑑別
蒲公英是宿根,根可以長好多年。越是寒冷、植物生長緩慢的地方,蒲公英根生長的時間長,藥性也就越好。
太熱的地方,像兩廣南部、臺灣、海南,傳統上是不長蒲公英的。
東北特別冷,蒲公英的根藥性就好,跟人參的道理差不多。人參是長白山的好,蒲公英也是長白山的特產。
怎麼區別呢?
看根部的質地是否緻密。
長白山的蒲公英根,不僅堅硬,還能經得起打磨拋光,顯出木質光澤。
這種根的漿汁特別濃厚。
【4】
蒲公英食方
膽囊炎:蒲公英根30克,水煮後連水帶根一起吃
慢性胃炎:蒲公英根20克,與姜棗茶一起衝泡飲用
肺熱久咳:蒲公英根10克、甘草3克,衝泡飲用
蒲公英與健脾益氣或滋補的甘味食物搭配,對於脾胃虛弱的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