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缽文殊變主要依據《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繪製,此經有10卷之巨。此經變在其他石窟未見,中唐開始出現在莫高窟石窟,歷經晚唐、五代、 宋、西夏共繪17鋪,藏經洞繪畫品中有2鋪(S.P.36、俄藏205號)。其中第99窟(五代)中的千手千缽文殊變相圖,規模最大,文殊形象也趨完美。
此經變很好辨識,主尊菩薩一般有40臂,各手臂均持佛缽。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而示現菩薩,實際上三世皆為果上如來。文殊菩薩千臂千缽的形象,就是表示他的福德和智慧與釋迦牟尼佛無異。第99窟的千手千缽文殊圖畫於南壁,縱高約3米,橫寬1. 8米,面積約為5.4平方米。全圖布局與莫高窟第361窟中千手千缽文殊圖相似。文殊頭戴五髻化佛冠,身著菩薩天衣,結跏趺坐於大蓮上。背光有三層千手千缽巨輪組成,坐於巨輪背中的文殊,胸前四臂,雙手各捧一身較大的缽中化佛,身體四周伸出的42隻手對稱的畫在兩側,每隻手中有一身缽中化佛。缽中小化佛共計45身。全圖多用青、綠、蘭、赫、白五色,著色輕淡畫面清麗典雅。
此幅千手千缽文殊面部造型優美,圓臉 方額,長眉大眼,稜鼻厚唇,神情慈祥親切,千手千缽排列組合暢達,極具美感,文殊似在一輪紅日之中,三層紅色的千手千缽既是文殊的千臂,又是文殊的背光。須彌山腰間纏繞的人頭蛇身的龍王畫的優美,似向上欲飛的飛天一般。日天和月天畫在下方須彌山的兩側,與其它日天月天畫華蓋上有所不同,並已不是西方的四馬和五鵝表示的日天和月天,而是以中國的三足青鳥和桂樹玉兔表示,說明此時的文殊變相已經完全中國化了。(周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