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研究:比起躺著他們更喜歡被抱起,當寶寶被抱起時,他們大腦的交感神經會更加活躍,使他們產生愉悅的情緒。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出生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自主入睡,這就需要家長經常抱起寶寶,大多數的家長一定都是採取「橫抱」,比較這讓的抱法更加安全。
但寶寶卻不太喜歡這樣的抱法,甚至會用「大哭」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那麼寶寶為什麼更喜歡「豎抱」呢?
為什麼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
舒舒自從懷孕後就看了很多育兒知識,她發現很多專家都不建議過早的豎抱寶寶,孩子出生後她也都是儘量橫抱寶寶。
但是寶寶卻不太買帳,每次橫抱都是大哭不止,相反在豎抱寶寶的時候,寶寶反而非常開心。
這讓舒舒特別苦惱,橫抱寶寶不開心,但豎抱又會傷脊柱,這該怎麼辦呢?
為啥娃更喜歡「豎抱」,看了寶寶的視角你就懂了
要說寶寶為什麼喜歡「豎抱」,其實和寶寶的視角有很大關係。
1)豎抱時視野更開闊
醫生介紹:寶寶剛出生時,視野只有45°左右。
成人雙眼的水平視角最大可以達到188°,而寶寶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看見45°,也就是說當寶寶只能看見眼前的事物。
而橫抱的視野其實和躺著時是差不多的,但是豎抱就不一樣了,寶寶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視角,這會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同時也讓大腦皮層神經更加活躍。
2)豎抱時人臉很「恐怖」
新生兒的視力只有成人的三十分之一,最遠的視野也不過38cm左右。
平時躺著的時候,寶寶其實是看不太清大人的臉的,但是當他們被抱起後,就能清楚的看見我們的樣子了。
試想一下當寶寶被「橫抱」的時候,他們會看見什麼?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用寶寶的視角拍攝一下,好幾層的下巴,兩個黑洞洞的鼻孔和只剩一條線的眼睛,面對如此「死亡角度」,寶寶怎麼可能開心的起來。
寶寶多大能「豎抱」?
和很多家長想的不同,其實只要掌握好豎抱的「正確」手法,即使是剛出的寶寶也可以短暫的豎抱。
專家之所以不建議家長豎抱0-3個月的寶寶,其實是因為很多家長都掌握不好豎抱的方法。
☆ 3個月以內
3個月以前還是建議家長以更安全的橫抱為主,但如果寶寶一定要豎抱的話,也可以適當抱一會。
豎抱寶寶前,家長應該先去清洗雙手,在手部回溫後再去抱寶寶。豎抱時要注意讓寶寶的頭靠在我們的肩部,保證頭頸和脊柱是一條直線。
一手扶住寶寶的頭部,另一隻手拖住寶寶的臀部,建議豎抱時長小於1分鐘。
☆ 3-5個月
3個月以後寶寶的脊柱有了一定的發育,家長在豎抱的時候還可以繼續採取之前的方法,一直到4個月後,可以讓寶寶嘗試頸部獨立支撐。
豎抱的時間儘量控制在10-15分鐘,千萬不要長時間的豎抱。
☆ 6個月以後
寶寶6個月以後,已經形成了「胸椎後凸」,這時他們基本能適應所有抱姿了。
家長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護住寶寶的頭頸了,家長可以多多變換抱姿,如飛機抱、騎馬抱、搖籃抱等,可以增強寶寶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刺激大腦前庭的發育。
擴展閱讀:解鎖更多「抱娃」方法
哈嘍抱:
哈嘍抱就是讓寶寶後背靠在大人的胸前,一隻手拖住寶寶的屁屁,另一隻手環在寶寶的胸前,保證寶寶緊貼大人。
膝蓋抱:
膝蓋抱最適合坐姿抱寶寶,首先確定自己坐穩,雙手拖住寶寶的後腦勺,讓寶寶平躺在你的腿上。
飛機抱:
飛機抱也是一種常見的抱法,適合經常腸絞痛的寶寶,讓寶寶趴在大人的手臂上,手託住寶寶的頭頸,而寶寶的腿則卡在大人的臂彎。
注意:這讓的抱法更適合手臂力量大的人,可以讓爸爸多多嘗試。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喜歡豎抱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