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馮雪英前往某村山林開棺驗屍。
這名死者,死亡將近32年,屍體完全白骨化。開棺後,她取出一塊塊骨骼,拼湊、還原,再仔細檢驗骨骼的可疑處,最終在顱骨上發現了外力損傷痕跡……
法醫這個詞似乎很難與90後女孩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然而它又真實存在。屍檢、勘查,這些「重口味」的刑偵現場,對於平常女孩子來說血腥又兇殘,但對於馮雪英,都是「小場面」:「不畏懼」「有趣」「很熱愛」。這個女孩子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故事呢?
馮雪英是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的一名女民警,2017年從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法醫學系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法醫工作至今。
在常人看來,法醫的工作伴隨著許多惡劣環境與血腥場面,一般人難以接受。馮雪英不這麼覺得,覺得神奇且有趣,她熱愛法醫工作。馮雪英說,破案會帶來成就感。
開棺取出骨骼進行拼湊還原
作為一名法醫,馮雪英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現場勘查、屍體檢驗、損傷程度鑑定以及一些實驗室的鑑定工作。
2020年上半年,某公寓一男一女高樓墜亡。接到支援電話後,馮雪英與同事趕到現場進行勘察。「我們發現女性的墜落點有問題,但屍體表面沒有可見異常。如果是從高樓墜亡,應該會有弧度,而不是近乎垂直地落下來。」
通過對女性的屍體解剖、提取內臟組織器官進行法醫病理學檢驗等一系列操作,馮雪英他們發現,死者頸部舌骨肌肉出血。「這代表著死者內臟有窒息的跡象,死因為機械性窒息。」就這樣,法醫們認定女性死者非高空墜樓死亡,而是窒息後拋屍,這為案件的定性發揮了關鍵作用。
2020年,公安部開展「雲劍-2020」命案積案攻堅行動。9月,馮雪英前往某村的山林開棺驗屍。死者1988年死亡,距離當時過了32年時間,屍體已經完全白骨化。開棺後,馮雪英取出每一塊骨骼,進行了拼湊還原。
將屍體還原後,馮雪英與同事們仔細檢驗了每一片骨骼的可疑痕跡,最終在死者的顱骨上發現了外力損傷痕跡。「我們通過對損傷痕跡的特徵和形態進行觀察和推敲,推斷出了損傷工具的特點,還原了死者的受害過程。」馮雪英說。
女法醫有自己的優勢:更細緻
在大多數人看來,屍體解剖之類的詞語與女性實在不搭邊。在馮雪英看來,女法醫也有自己的優勢,「男法醫可能在精力、體力上更強一些,女法醫則更細緻一些」。
其實馮雪英在工作之初,就不畏懼這些在常人看來過於「血腥」的現場。從象牙塔走上工作崗位,馮雪英很快完成了身份的轉變,「真的是熱愛這份工作」。
說起工作初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事情,馮雪英說,一次與同事們來到長沙某地溝渠進行現場勘驗。「死者是一名野外流浪漢,我們發現屍體時,距離他的死亡時間有大半個月了,屍體已經全身發黑,只殘餘了部分軟組織。」馮雪英說,當時還下著雨,周邊圍觀的人也很多,光是把屍體完整運出來都十分困難。
馮雪英坦言,參加工作3年多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勘察現場有很多。雖然大部分現場環境惡劣,場面血腥,一般人看了會有不適感,帶給法醫們的衝擊力也挺強,但是出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她總是盡力做到最好。
「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是一種幸運。」在未來,馮雪英希望能跟著有經驗的前輩不斷學習,把專業做精、做細,挑戰更多不可能。
成長經歷
從小愛看《法醫宋慈》
想成為一名法醫的夢想,在馮雪英小時候就已經萌芽。「父母雖然談不上有多想讓我當法醫,但他們對我的成長十分包容,給了我很多自主選擇的權利。」馮雪英說,從小,她就喜歡看法醫破案類的電視劇,覺得法醫十分神奇,「或許從那時開始,我就有了法醫夢」。
《法醫宋慈》《洗冤錄》《鑑證實錄》都是馮雪英喜歡看的電視劇,她深深被裡面的法醫所吸引。高考畢業填志願時,父母也充分尊重了女兒的選擇權,支持女兒學喜歡的專業,馮雪英也在志願表上全部填了法醫學類專業,最終被蘇州大學錄取。
記者了解到,法醫學生要學的課程多。「大學前3年,我們學的都是醫學類課程,大四的時候,開始接觸法醫人類學等課程。」馮雪英說,醫學是法醫學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醫學類的課程學好了,後面的法醫學類課程才會學好。
2020年11月25日至27日,馮雪英與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法醫室主任孫佳勝、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公安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民警匡磊三人組成長沙代表隊,參加了湖南省第二屆刑事技術職業技能競賽,並取得了「團體一等獎」的好成績,馮雪英個人也榮獲了「個人一等獎」,並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青年崗位標兵」「湖南省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