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很多家庭會更喜歡生男孩。覺得只有自己生了男孩,才不會被周圍人看不起。而且,等將來自己老了之後,也有兒子給自己養老。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想法已經漸漸淡化了。
我們開始意識到,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相比之下,甚至生女孩在當下會更加輕鬆,壓力也沒那麼大。最關鍵的是,女孩比較貼心、懂事。因此,很多寶媽如果第一胎是個兒子的話,一旦想再要個二胎,那一定是衝著女兒去的。
不過,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這件事可不是我們能完全操控的。就像有的寶媽,自己比較喜歡女孩,但是偏偏會不如願,連生兩胎都是兒子。
小欣第一胎生的是個兒子,但是她一直都想要個女兒。於是,她和老公商量,又要了二胎。懷孕期間,她其實是有點擔心還是兒子,所以就偷偷去做了檢查,直到看到檢查結果是女兒,她才放下心來安心待產。
為了迎接女兒的到來,她還給寶寶買了很多的小衣服。每天想像到自己馬上就有一個暖萌的「小棉襖」了,內心就開心不已。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出生之後,竟然是個男孩兒。看著小兒子,小欣是哭笑不得。
從生物學上來看,孩子性別的不同,是因為它從自己的父親那得到了不同的性染色體。得到Y染色體,孩子就是男孩;得到X染色體,那就是女孩。更容易得到哪個?那就要看這兩者的活性了。如果有的人一直生男孩,就證明孩子的父親體內Y染色體比較活躍。尤其是男性一方的家族,如果整體生男孩都比較多,那麼經過不斷「復刻」,生兒子的機率就會更大。
當然,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也會影響其活性,進而對孩子的性別有所影響。比如說:
1、生活習慣
如果有的男性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還總是喜歡抽菸、喝酒,那麼在他們體內,Y染色體存活的機率就會很低,自然而然,就不太容易生男孩。而且,不光生男孩的機率低,如果一直保持不良的生活習慣,連備孕都會受到影響。
2、受精環境的酸鹼性
一般情況下,Y精子會比較容易存活在鹼性環境當中。相反,如果在偏酸性的環境下,就會很容易失活。所以,受精環境的酸鹼性,對孩子的性別是有一定影響的。
3、個人的身體狀況
要想精子的質量高,個人的身體狀況一定得好。所以,一般在25-30歲之間的、身體狀況好的男性,生男孩的概率會更加高一些。
以上這些,就是影響孩子性別的一些因素了。但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如果家長不好好教育,養出不孝順的孩子,那麼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來「討債」的。所以,與其擔心、關注孩子的性別,不如我們去多注意對孩子的養育。
1、不溺愛孩子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是永遠不要去溺愛。這是因為,在被偏愛的人眼裡,他們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應當。所以,很多時候,被偏愛、溺愛的人都會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不僅在為人處事上,會絲毫不替別人考慮,嚴重的甚至會不懂得感恩。所以,在任何時候,不要偏袒孩子,尤其是在他們犯錯時,要及時糾正,教會孩子「是非對錯」。
2、讓他們幫忙分擔家務
做父母的,肯定都比較疼愛孩子。所以,很多時候就不太捨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但其實,讓孩子做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家務,會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不僅可以提升他們對家庭的參與感、責任感,更能使孩子明白勞動的快樂和父母的辛苦,生出感恩之心。因此,平時我們一定要多「放手」,讓孩子幫忙分擔一些的家務。
3、引導孩子去為他人著想
引導孩子去為他人著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孩子有了這種能力,就證明在他們的內心當中,並不再只有自己,而是會更多地考慮到他人的情緒。
而且,會為他人著想的孩子,內心往往都會很柔軟、有愛。這樣的孩子,即使是他們以後長大了,也會非常貼心,並且孝順父母。
4、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有感恩之心的時候,不要把過多的關注放在孩子身上,最好是能以身作則,孝順老人。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尊老?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
雖然,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這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可以控制,那就是培養出一個健康、貼心、孝順的孩子。所以,作為父母,與其糾結孩子的性別,不如想想怎麼才能養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