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浮世繪會員朵夫
這兩天,何炅又被罵了。不過這次,真是名副其實地躺槍。
最近,一款叫做《還願》的遊戲爆火。
遊戲中有個反派Boss叫」何老師「,很多人上微博罵「何老師」,還罵上了熱搜。
說起何老師,何人不曉芒果臺何炅?
不明真相的老阿姨,加入了罵何老師的陣營,差點發動姐妹們抵制《快樂大本營》。
「憤怒」的網友們,跑到何炅的微博下,開起了玩笑。
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莫名躺槍,也太慘了吧?
被莫名其妙一頓罵的何老師,發了條微博:
「何炅好慘一男的。#此何老師非彼何老師#」
雖然這次被罵,純屬誤會,但這些年關於何老師的爭議,還真不少。
比如,前些年的「北外吃空餉爭議「,讓很多人懷疑他的人品。
還有最近,因為屢屢維護被網友批評的謝娜,也被拉下水,網友罵他:毫無原則地維護朋友。
網友對於何炅的評價,也很兩極分化:
有人把他捧上神壇,情商高,對任何人都好,沒有任何缺點;也有人把他視作偽善,一切高情商,不過是圓滑世故。
其實這兩方面,都有失偏頗,何炅是情商高,只不過不一定是愛他的粉絲說的那般「聖人」,也不是那些批評他的網友說的偽善。
這些都不過是他性格的一面,只是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側面。
01
和何炅相識多年的黃磊,對他有兩句評價:「他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的人",「人畜無害何老師」。
是的,何老師太像一個「老好人」了,他總是敏銳捕捉到每一個人情緒的變化,照顧每一個人的感受,讓每一個和他相處的人感覺到舒服。
有一次,何炅作客汪涵的《天天向上》,歐弟當著兩個人的面,提了個尖銳的問題:
你們覺得你們兩個人,究竟誰才是芒果臺的一哥呢?
一山不容二虎,即使何炅汪涵兩個人關係再好,被當面這麼問,還是有點尷尬。
但何炅反應很快,他說:「我其實不知道分出一哥、二哥的意義在哪裡,反正也沒給我們漲過薪水。」
一句玩笑,就把尷尬化解了。但他又不是假清高,人人都在拿他們做比較,說他自己完全不在乎,太假了,接著他又補充:
但每一次看到有人在比較這個的時候,其實我還是會在意,看到網上對汪涵都是一片讚揚之聲的時候,我甚至會嫉妒。因為我覺得每個人在做一份工作的時候,你要有一個努力的目標。
寥寥數語,把他對汪涵的重視和讚揚都表達到位,既讓汪涵覺得舒服,又不讓觀眾覺得他假清高。
這當然是情商高,但說到底,也是一種教養。
在任何情況下,不讓對方覺得難堪,努力讓別人覺得舒服,這種難得的能力,在何炅身上,近乎一種本能。
但這種不願意批評任何人,喜歡讓所有人都舒服的個性,同樣也讓很多人覺得他沒原則,甚至被網友批評為「偽善」。
比如他對謝娜的維護,成為越來越多人詬病的點。
今年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上,謝娜狀況不斷,又是搶汪涵的話,又是在蹲在舞臺上,不注意形象,被網友罵上了熱搜。幸虧何老師多次救場,讓場面不至於尷尬。
有媒體評論,標題是:「能逼死何炅的,只有謝娜了」。
晚會後,謝娜也發微博,說:「何老師本來就是大神,我只是一個湊湊人數的自嗨輔助,看大神學習大神。」
何炅在下面回覆:「啥大神啊,就是幫現場填填空,導演一喊,娜娜第一個衝上去了……」
言語之中,還是為謝娜解釋,希望謝娜得到網友的認可。
知乎上,有一個點讚3千多的評論是:謝娜不遭人討厭90%都是何老師給圓回來的。
但在那些討厭謝娜的人看來,對何老師也就「恨屋及烏」了。
有網友評論:「我對何老師的好感,快被謝娜敗完了」,還有人說他為了幫朋友,毫無原則。
其實,何炅因為力挺謝娜,被拉下水一起被罵,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對這個合作了十多年的老搭檔,何炅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寵愛。
在一個視頻中,何炅曾經哭著隔空對謝娜說:
我反而不希望你長大,你給我添多少麻煩都沒問題。
這同樣是一個讓很多人產生分歧的點。
喜歡他,喜歡謝娜的人說,「為朋友兩肋插刀」,這才是真男人;不喜歡他,或者不喜歡謝娜的人,說:這就是個毫無原則的「老好人」。
連相交多年的黃磊,都對何炅「老好人」的個性有點著急。
黃磊曾在一個節目中說:「一個人特操蛋,我就會直接跟他說,你丫怎麼這樣?但是炅炅就像沒看見一樣,你問他,他就說,人家肯定也有苦衷,自己消化就完了。」
「他的寬容、周全、接納、善意……」黃磊總結,「炅炅好到了有時候讓人覺得『你怎麼這麼好啊』的地步,甚至親者痛,仇者快。
親者說,你能不能別這麼做個好人,你怎麼這麼老好人,你不能老是好。但是他說我就是這樣,我不會卑鄙,我也不會向人表示戰鬥力或者敵意。
他確實不會。」
02
何老師的這種個性,不是與生俱來,而與他的成長,有不小的關係。
1974年,何炅出生在長沙一個普通家庭。
小時候,何炅是一個特別自卑的孩子。在自傳《炅炅有神》中,他寫到:
很小的時候就考慮很多的事情,有很重的心事。我好像從沒像別的孩子那樣有過特別淘氣、特別反叛的階段,我有一個平淡無奇、四平八穩的童年。
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在加上2歲時生過一場大病,這讓他從小就特別瘦弱,和小男孩打架都打不贏,這讓他的性格變得自卑、內向、孤僻。
但正因為自卑,反而激發了他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願望。
他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設計主題班會,出黑板報,給舞蹈隊編舞,努力在各種活動中得到別人的認可。
也因為自卑,他努力照顧別人,希望讓別人開心。
模擬考試時,他幫旁邊近視的同學抄寫黑板上的題目,還因此耽誤了自己考試的時間。
課間餐同學們剩下來的食物,他會收集起來,拿去給放學路上會碰到的困難戶小孩。
老師腳扭傷了,他不僅給老師做了一副拐杖,還每天都等老師下班,扶著她去搭公交車。
從小,何炅就具有這種對別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的能力,這源於他的家教,「尊重人、懂禮貌」,這是從小父母就教他最重要的事。
另一方面,也源於他的自卑,希望通過獲得別人的認可,來獲得一種安全感。
因為對自我的不自信,別人的一個笑臉,一句讚揚,都可能成為他自我認可的重要來源。
接受媒體採訪時,何炅曾說:
我一直是一個內心非常封閉的人,從小習慣於自己去消化、自己去承擔,從小就希望把自己保護得很好,然後用最安全、最周全的形象去給別人帶來快樂。
為別人帶去快樂,慢慢變成何炅「隨身攜帶」的習慣。
1994年,還在上大學的何炅,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大學生晚會的錄製,表演自編自演的小品《滲透》。
隨後,他被央視導演相中,參與少兒節目《大風車》中的《聰明屋》欄目,飾演角色大拇哥,從而進入主持圈。
不過他被全國觀眾熟悉,還是因為《快樂大本營》。
1998年,《快樂大本營》主持人之一海波退出,轉去做幕後,節目組叫了好多代班主持來和李湘搭檔。只有何炅主持時,所有人才覺得,就是他了。
從那天開始,何炅主持了20年快本,這期間李維嘉加入了,李湘退出了,謝娜又加入了,後來,又加入杜海濤和吳昕,成立「快樂家族」,何炅一直都在。
儘管這20年,何炅主持過數不清的節目,還出過唱片,拍過電影,演過話劇,但20年的《快樂大本營》,他保持了全勤的記錄,一期都沒落下。
20年的快本主持經驗,也讓何炅認識了數不清的明星,在娛樂圈,何炅的人緣,是出了名的好。
並且,他的好人緣,還不是刻意經營來的,而是對任何一起合作的明星、工作夥伴,都充滿體貼、善良,讓別人真心地喜歡他。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參加《快樂大本營》時,Angelababy曾經回憶,自己第一次參加快本時,還不太紅,節目錄製時間很長,那時她穿著一雙高跟鞋,錄到後來,腳已經很累。
但因為她那時不出名,跟大家也都不熟,所以根本沒有人在意她。
只有何老師注意到了她疲憊的表情,搬了一把椅子,讓她坐著休息。
這讓她非常感動,她說:以後只要《快樂大本營》需要我的時候,我都會來。
和何炅共事多年的李湘評價:如果有人說他跟何炅處不來,那絕對不是何炅的錯,「你連何老師都合不來,那你還跟誰能合得來?」
何老師不僅是對明星,更是無差別地對待所有人,包括所有工作人員,和不相識的陌生人。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何老師」,下面有許多回答,都是寫自己和何老師偶遇,如何被何老師的「好」「善良」打動的事例。
這些例子,在各種文章中被舉了又舉,似乎任何見過何老師一面的人,都能說出何老師的好來。
何老師身上,最難得的,就是這樣一種共情能力。
不論何時,不論面對的是誰,都能設身處地顧及他人,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從他人角度出發,為他人著想。
但這樣無差別的對所有人好,有沒有可能是另一種偽裝,或像那些批評他的人說的,是一種「偽善」?
《快樂大本營》的製片人羅昕說,「他對誰都沒有差別,對誰都保持同樣的標準,我們看到的都是同樣一個面。」
至於他的內心世界是怎麼樣的,那是一個所有人都不知道的謎。
04
何老師太忙了,如果看他的日程表,你會覺得他只有工作,沒有生活。
有一次錄製《魯豫有約》,導演組做了一次他的工作日程統計,讓魯豫都驚呼,何炅是個勞模:
最忙的時候,他同時主持7檔節目;一周之內,有將近30個小時在飛機上度過;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一天連續工作超過16個小時;一天之內在三個城市落腳……
而這樣的狀態,何炅保持了十幾二十年,他的粉絲最常跟他說的就是:多睡一點。
他是一個工作狂嗎?是的,但也許這樣的狀態,也是為了掩蓋另一方面的空虛。
在接受採訪時,何炅說:
我一直有一個安全感(來源),就是事業表現很好,其他方面可以被這個光芒遮蓋。一定有一些困惑,一定有一些解不了的題,我這種年紀,自己哄自己開心是最厲害的本領,我就有這個本領。
何炅的中學同學的龍丹妮說,「一個人把自己置於這麼繁忙的境地的時候,內心某個角落是脆弱和孤獨的,越繁華的人就越孤獨。」
人緣比誰都好的何炅,出人意料的,卻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沒人知道他內心的真實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他幾乎從不跟人講心事。
我覺得人跟人溝通有時候沒有用,講出來就跟你心裡想的不一樣,別人聽到耳朵裡又變成另外一種味道,講來講去反而造成誤會。人最懂的還是自己,有時候人的傾訴其實是自己沒有辦法消化的表現。幸運的能找到一個人開解你,不幸運的可能只是給別人多了一個談資,讓自己更加糊塗。
雖然朋友眾多,但幾乎沒有人了解他的私生活和內心世界。
曾經有媒體爆出過何炅已經結婚,但被當事人雙方都否認了。
這方面,他的朋友和工作夥伴們,也都有默契,那就是不聊,也不問。
在公眾面前,何炅永遠是樂觀、正面、快樂的形象。
即使出現負面新聞,他依然是克制、冷靜處理,不給任何人置喙的空間。
2015年,北外一位副教授在微博上舉報,何炅已經多年不在北外任教,但仍保留職位,質疑何炅在「吃空餉」。
事件發生後,輿論沸沸揚揚,多家主流媒體也發表評論,加入質疑行列。
幾天後,何炅發微博澄清:
我1997年畢業,留校任職到今天,學校前後安排的不同崗位的工作都努力做好。從18歲入學成為北外人,這麼多年的感情和責任,初心不曾改變,只要我的存在能為北外增添一點光彩,為學生奉獻一點力量,我都願意,從來都是!抱歉讓大家費心了,謝謝大家。
隨後,北外也發表聲明,指2007年之後,何炅因為媒體工作太多,學校調整了他的工作內容,安排他參與校友會、基金會工作。
這期間,何炅的所有工資都返還給了學校,沒拿過北外一分錢。
緊接著,何炅辭去了北外的職位,並且回校設立獎學金,回饋母校學子。
這一系列操作之後,輿論很快風波平息。
整個過程,何炅處理得乾淨、利落,沒有訴苦,沒有和舉報者爭論,也沒有求助任何人幫他說話。
龍丹妮說,「有時候,我看著他覺得……他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
是的,儘管總是被朋友和工作夥伴環繞,總是站在舞臺中央,但何炅似乎永遠是一個人在面對世界。
他是孤獨的,他也深切感受到這種孤獨:
我覺得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註定的孤獨感,我很強烈,我會在最甜蜜的時候提醒自己孤獨是註定的。人就是在跟自己的孤獨作戰,最後陪伴你的還是你的孤獨。
一個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可能是孤獨的嗎?
想起知乎上的那個問題:如何評價何炅?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何老師給我的感覺挺好,就是不夠有人味兒。
這個回答,或許就是何老師身上矛盾性的最好體現,他具有優秀的情商,出色的共情力,處處為人著想,努力讓所有人舒服。
但與此同時,卻也隱藏起了自己最私密的一面,在那裡,他或許永遠都是一個孤獨、自卑的小孩,努力讓所有人開心,卻把真實的自己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