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汽修車間實習。南都記者 曹晶晶 攝 |
|
藍翔副校長帶領學生跨省打架新聞爆出後,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原本已是民辦職業教育範本的藍翔技校迅速陷入了信任危機。
南都記者實地探訪藍翔技校,採訪了多名跟隨榮蘭祥多年的離職老師,在他們的回憶中,藍翔技校從發展初期就在車站暴力爭奪生源、帶學生打架……「暴力」和「灰色」二字一直鑲嵌在藍翔的發展道路中。
如今的藍翔在學生眼裡,軍事化管理罰字當頭、請假要送禮,備受質疑。
不過,對於這些說法,榮蘭祥日前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全盤否認,並稱這些老師都是被學校開除的,對他懷恨在心,造謠陷害。
早年暴力搶生源
這一次爆出「副校長帶人跨省打架」,李立(化名)並不覺得奇怪。他是榮蘭祥的老鄉,學校成立之初,他從「接待」工作幹起,在藍翔效力了十多年,於2007年離開。
「早年的接待工作就是『搶』,『搶』學生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打』。」
藍翔的接待點就設在火車站、汽車站裡,有學生上來他們就問是去哪家技校。如果是找藍翔就防止別的學校來搶,如果是找其他技校,就得把學生勸到藍翔。
此種「接待」,必然會爆發衝突。李立回憶,在車站打架的日子大約從1986年持續到2003年,一個禮拜下來,他得打四五次架。
李立打架時會帶上「傢伙」。學校每天去10-20人,如果是預謀的「大戰」,人數會更多。打完架後榮蘭翔會請李立和同事們喝酒慶功。
李立的說法得到了多位原藍翔員工的證實,曾經在學校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師吳翔(化名)則稱,打架的高峰期時,他一天得打好幾場。打完架後每人能拿50元的補助,如果是大規模的打架則一次補助200-300元。
李立和吳翔都證實,當年的很多次打架都有學生參與。吳翔回憶有一次為了爭奪生源,與另外一家技校衝突,他叫了100多個廚師班(現稱烹飪和營養專業)的學生,每人拿一把上課用的菜刀到火車站幫忙。
「廚師班的學生聽話,而且可以自帶菜刀,比較能唬人。」吳翔說。
「包教不包會,退學不退費」
如今,藍翔早已不需用暴力搶學生了。每天都有學生因為看到電視廣告而從各地趕來。
「藍翔的廣告是從小看到大。用正常人的思維來想,一個技校這麼多年還這麼火應該不會太差勁。」王寧(化名)說。他是今年汽修班的畢業生,也是9月參與跨省打架的學生之一。
兩年半前,王寧坐汽車去了濟南,在車站找到了藍翔的接待處,招生辦的老師就帶他參觀位於藍翔路的龐大校區。王寧在學校的各大車間裡看了看,被學生們認真學習的態度感染了。
「後來才知道都是演的。」王寧說。因為他自己後來也成了「演員」。
王寧回憶,當年參觀完學校之後,招生辦的老師苦勸王寧參加試學,只要自己出夥食費,其餘的不用花錢。在他猶豫不定時,飯卡和臨時聽課證已神速辦好。
試學時王寧感覺老師講課很賣力,教學質量不錯。但當學費都交齊時,就「再也不見老師賣力地講課了」。
王寧稱剛上學時班上有60人左右,最後畢業時只剩下40多人,沒有一個學生退學能要回學費的。
「退學不退費」的說法得到了多位同學的印證,但榮蘭祥卻一口否認,稱不管是試學還是正式學習都是退學就退費。
為此,榮蘭祥還向南都記者出示了很多試學學生的退費單據。不過,當記者要求看正式入學的學生的退費單據時,學校的工作人員表示管理這一塊的老師因孩子生病請假,暫時沒法提供。
王寧在藍翔學習了兩年半,最痛恨的規定就是嚴禁學生隨意走出校門。一周有六天完全封閉,周日則只能向班主任請假後才能出校門。
王寧說,老師總是以耽誤學習為由拒絕請假。有一次他的直系親屬結婚,班主任嚴肅拒絕了。晚上王寧偷偷遞給了班主任200塊錢,他就笑眯眯地批了假。
軍事化管理
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對應的是事無巨細的罰款。「翻牆出去一次罰1000元;偷摘一個柿子200元;宿舍用「熱得快」罰200元,老師扣10分,就是100塊錢……」學校嚴禁學生將校外的任何物品帶進校內,而據多名學生反映,校內超市的貨品價格要比校外高20%左右。電焊班一個學生告訴南都記者,因為實習用的焊條在學校裡的價格比在外面買要貴,一包外面賣20元的焊條,學校裡賣33元,他就偷偷從外面買帶進來,結果不幸被抓,不僅罰了款還挨了揍。
王寧曾因為叫外賣被抓過,罰了老師2分。老師說誰讓他被罰錢誰把錢貼給他。
王寧的說法得到了多名學生的證實。不過,烹飪與營養專業的學生李龍(化名)稱他們補給老師的罰款被用於班費。
榮蘭祥表示,學校的罰款,大多數都是針對老師不針對學生,但他也確認學生翻牆確實是要罰款1000元。「我是為了學生的安全著想,封閉式教育對學生是最好的,對學校來講加大了管理難度,但有時得不到學生的理解。」
挖掘機專業被曝就業率不高
藍翔曾號稱百分之百就業。老師王敏(化名)指出這種宣傳存在水分,因為不同專業的差別很大。比如,廚師專業,藍翔確實有一些合作的酒店,就業率比較高。但工程機械專業,也就是學挖掘機的學生,3000人裡,能有30個就業就很不錯了。因為這個專業需要大量的實操,加上上機練習的時間過短,幾乎沒幾個能找到工作的。
小吳(化名)在挖掘機專業學習了兩個月後,發現根本幹不了活,只好繼續搬磚。
榮蘭祥也承認學習挖掘機的學生就業率不高,但稱也有一大半能就業。就業率不高的原因他認為是信息不對稱。工程單位很需要人卻不知道到哪裡找人,挖掘機學生很需要工作卻不知道到哪裡去找。
此外,王敏稱所學挖掘機兩個月學費是5800元,每天上機的時間卻只有20分鐘。王敏留校成了老師後才知道,真實原因是挖掘機的價格不菲,普通的要七八十萬一臺,好的160萬-170萬。上機時間長了會加速機器磨損。此外,縮短學生上機時間也能減少油耗。
對此,榮蘭祥糾正稱挖掘機專業的上機時間是30分鐘,不是20分鐘。這個時間是否過少?榮蘭祥給南都記者算了一筆帳,按每天上機30分鐘的油耗,一個學生學習兩個月的油耗是600多公升,價格已經達到了4000元,而學費是6800元,還要算上老師的教學費用。從成本上算,這個時間已經夠長了。
不過,王敏告訴記者,榮蘭祥所說的兩個月的600多公升油耗是指加足馬力後的油耗。在實際教學中,由於都是怠速練習,一天耗油不會超過20元,學生上機練習的時候是25天,因此油耗不會超過500元。
南都記者 曹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