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鑫
被稱為最難的一屆高考生,終於在延遲了一個月後的7月8日交出了人生中一份重要的答卷。那麼高考後的他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呢?國內各地醫院屈光手術科門診量數據或許能得出答案。
高考後一兩日,各地醫院屈光科門診量相比去年同期翻倍增長,掀起第一波近視手術熱潮。
走出考場進了手術室19歲女孩特別的考後禮物
今年19歲的小傑是某高校的一名高三學生,7月8日下午5點考試結束鈴聲響起,衝出考場後的同學們,大多都是三五相邀一起去狂歡慶祝大考結束,而小傑送給自己的考後禮物竟是一臺近視手術。
下午6點,剛剛結束考試的小傑已然躺在愛爾眼科醫院屈光科的手術室內,準備實施全飛秒近視手術。
雙眼400度近視,伴隨左眼75度、右眼25度散光,戴鏡7年的小傑深受近視困擾,「雖然暫時沒想好要報考什麼專業和院校,但我早就下定決心,高考結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做近視手術!」
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高中生為81.0%。
「這就意味著,10位考生中,有8位會因近視原因不能選擇心儀的專業或職業。而近視是不可逆的,目前手術則是唯一的摘鏡矯正手段。」 現行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的牽頭起草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愛爾眼科屈光手術學科帶頭人王錚教授表示。
正因如此,愛爾眼科各地醫院考後第一天門診量激增,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為例,高考後首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200%。瀋陽愛爾眼科醫院屈光科門診一天內接待了300餘名高考生。
「今年的考後第一天門診量激增,比去年同期還有翻倍增長,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並不意外,往年高考生的近視手術需求會在寒假期間消化一部分,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所有的手術需求全部集中在暑期,加之今年暑期又比較短,所以屈光科門診量出現了一個井噴式的情況。」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方學軍教授說。
8成高考生因近視報考受限手術摘鏡卻是「雙向選擇題」
近視問題已成國病,或有超8成高考生因視力問題報考受限,雖然雷射手術矯正視力得到官方明確認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近視矯正手術。
「近視度數過高、角膜厚度不夠的人是不建議做角膜雷射手術的」,王錚教授特別強調,「因此一定要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嚴格的術前檢查。我建議考生和家長們應早作打算,因為手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早做術前檢查,要先確認能否實施近視手術,也好為填報志願和專業選擇提供參考。」
王錚教授還提醒,手術並非人人可做,更不是隨時可做。開展術前檢查前,也需提前做好「停鏡」等系列準備。如軟性球鏡停戴1周以上,軟性散光鏡及硬鏡停戴3周以上,角膜塑形鏡停戴3個月以上。
「常常會有近視患者問我們,哪種術式最好?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穿衣需量體裁衣,近視手術更得量眼定製,各種近視矯正術式的適用範圍、效果特徵和術後優勢都有區別。如主打『精雕蛻變,只需一天』的精雕手術恢復快、視覺質量優; SMILE近視手術微創無瓣……,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最好的術式,只有最適合。」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遼寧省區副總院長方學軍教授表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王敏
審籤|張德鋼
實習生| 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