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去海南旅遊,到飯店吃飯,杯盤狼藉時,朋友招呼:「小姐,埋單!」沒想到服務員小姑娘不理不睬。以為服務員沒聽到,朋友提高嗓門:
「小姐,埋單!」沒想到服務員扔來一個白眼,附帶硬梆梆的一句話:「你才小姐呢!」朋友愕然。
又聽說南方人在天津,也不諳對女士的稱呼方法,在飯店也稱呼服務員為「小姐」,服務員不理,改稱「大姐」,仍然沒有回應,無奈,只好直呼「服務員!」,沒想到這次服務員馬上應聲而來。
時代發展到今天,作為曾經通行一時的對年輕女性的稱謂,「小姐」這個詞,似乎已帶上了某些曖昧的含義,以至於要惹人白眼,遭人摒棄了。那麼,不叫小姐又叫什麼呢?「同志」這個詞似乎太過正式,在今天還被某些人帶上「同性戀」的另一層含義,「師傅」和年輕靚麗的女孩總有些不那麼匹配,叫「女士」,又透著那麼點過分正經的彆扭。
對年輕的女性到底該怎麼稱呼才又有時代氣息、又得體熨貼呢?請讀者朋友各抒己見。
稱「女士」比較恰當
現在女性的心思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別人叫她們什麼都不開心,著實讓男士們頭疼不已。尤其是小姐這個稱謂,很容易引起誤會。
對不熟悉的女性,而且在公眾的地方,如果不用「小姐」來稱呼她們,那叫她們什麼呢牽在大街上問路,稱呼他們「女同志」,紀念「激情燃燒的歲月」牽好像不太恰當;那「Miss 」或「Lad y 」吧,我們似乎也沒有那麼崇洋,況且你這樣說,她們還以為你是神經病;「女士」
還好吧牽我盤算了半天,好像還是「女士」比較恰當。「這位女士,請問人民廣場怎麼走牽」蠻有紳士感覺的牎其實這些稱呼的選用不是最關鍵的地方,重要的是你要抱著正確的態度和對別人尊敬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給對方好的印象,可能樂意為你解決問題。
從這個問題的探討,我們也能看得出來,社會對女性的尊重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在不斷的磨合中得到升華。(韓鵑)不妨按職業來稱呼對年輕女子,不叫「小姐」稱什麼好呢牽筆者感到,這要視實際情況而定,因職業不同有所區分。在飯店吃飯,不妨直接稱呼「服務員同志」,既親切又自然。在醫院,就稱某醫生,某護士;在學校,稱某老師,名正言順;在商店,稱營業員或售貨員,也順理成章。總之,以職業來稱呼是妥當的,也是容易接受的。
而在辦公室職員中間,「小姐」的稱呼還是非常流行,在國外亦然。可見,對年輕女性的稱呼,可依職業而定。(範正青)
還「小姐」兩字清白
我挺喜歡「小姐」這個詞的,真的,叫著順口,聽著順耳。可是自從它和某種特殊的職業聯繫在一起以後,就不敢輕易用了,否則在飯店裡會沒人理你,甚至還要遭人白眼。
其實招誰惹誰了牽女同胞們,不讓我用這個詞我用什麼呀牽我的經驗是:在外邊吃飯的時候,不要叫「小姐」,直接喊「營業員」,簡單明了,直接體現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而在其他場合和年輕女同胞打招呼的時候,不妨仍使用「小姐」這個詞,不過語氣要好一點,輕一點,「態度決定一切嘛」。如能配上一個微笑就更完美了,這樣一般不會引起女士們的不快。
我真正想說的是———讓我們去掉「小姐」這兩個字中暖昧的成分,還它一個清白。多麼好的兩個字,不用了多可惜呀。我真想對所有美麗的女同胞們真誠而坦然地說一聲:「小姐,您好。」(王勇)
叫聲「靚女」不靚也樂
查閱最新版本(1999年版)的《辭海》,其中「小姐」詞目裡有這麼一個解釋:「宋元時對地位低下女子的稱呼,後轉為對未婚女子的敬稱」。可見,對於「小姐」這個稱呼的使用,有一個從賤稱演變為敬稱的歷史過程。
如今在我國某些地方如果把年輕的女性稱為「小姐」則會遭人白眼,這從某個側面反映了「小姐」這個曾經「用之四海而皆準」的稱呼已經逐漸從一個尊稱再一次演變為賤稱的事實。或許是到了改一改「小姐」這個稱呼的時候了。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稱呼語的語義受社會變遷的影響很大,具有強烈的時間性和地域性。
至於對年輕女性的稱呼,我覺得有兩個地方的叫法,不但富有時代氣息,而且還比較得體熨貼。一是稱「madam 」:這本是英語文化中對婦女的尊稱,可以理解為「夫人」、「太太」、「女士」和「小姐」等,但是在香港尤其是在一些高級寫字樓的場合,對一位女性一個非常禮貌的稱呼就是一句「madam 」。一是叫「靚女」:這是近幾年來廣東人對年輕女性的一個最為流行的稱呼。儘管有的女孩子本人外表可能真的長得不怎麼樣,但是被人左一句「靚女」右一句「靚女」,心裡也非常高興,所以也樂意接受。
比較兩種稱呼,「madam 」這樣的稱呼太過洋化,只適用於像香港這樣英語普及率較高的地方,我們還是使用廣東人對年輕女性的稱呼———「靚女」比較適宜。畢竟,「靚女」一詞不應該只屬於那些美貌如花的女性專有名詞,還應該是所有引領時尚、擁有內在美的時代女性的代名詞。(趙周賢)
可在「小姐」前加姓氏
「小姐」這個很是體面的稱呼,被社會的不良婦女霸佔後,許多年輕的女性便不再樂意接受它了。前幾月,去雲南閒散,在某小鎮吃飯,招呼服務員,一開口就很自然的幾聲「小姐」,不想,這就有了麻煩,幾個年輕的女服務員都怒目相向,十分的仇視我,其中一人走到我面前,頗憤憤地說:「找『小姐』上別處去,這裡沒有『小姐』。」
聞言,才知自己是犯了忌,趕緊一恭到地陪不是,這才挽回了形勢。
回來之後,見到年輕的女性嘴巴就哆嗦。怕又亂開口鬧出什麼糾紛。那麼,不叫小姐能叫什麼呢牽實在是難煞卿卿牎「同志」這個稱呼固然高尚,但不能辨出性別,而小妹、大姐、阿姨之類的又太俗氣,奈何牽幾個月琢磨下來,才算有了些眉目。這裡就把我的經驗貢獻出來。倘是知道對方的姓名,那麼你可以很放心地叫「李小姐」「王小姐」的,她是決不會生氣的。不良婦女只是註冊了「小姐」這兩字,前面加了姓就不屬她們所有了。要是不知道對方姓名,我還是有辦法的,用密斯牗miss 牘喚她,雖然這密斯也即是小姐,但發音不同,也可避去麻煩,不過,這樣一來,就有點30年代小說的味道了。(惠民)
還是稱呼「同志」好
小姐稱呼用於日常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往往能使對方反感,甚至引起不快和爭執。仔細想來,我認為「同志」的稱呼恰能很自然地彌補諸如「小姐」、「老闆」、「師傅」、「老闆娘」等等在一些方面的不足和尷尬。因此,在一般的場合下對年輕的女性稱呼「女同志」比較適宜,既大方又妥貼,至於其他人都可以類推如「男同志」、「小同志」、「老同志」等等。(朱賡蓀)
稱呼也可入鄉隨俗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風俗不一,對女同胞的稱謂各地都不一樣,出差旅遊,每到一地不妨先作調查,了解當地對女性的稱呼,以免叫錯。
筆者數十年採購跑下來,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參考。北方地區女性愛用「姐」作稱呼,如果你知道對方姓氏,便叫「張姐」、「李姐」,年齡稍大的叫「大姐」,絕對沒錯;西北地區叫「姑娘」、「大嫂」;廣州地區還是可以叫「小姐」;在大理白族,稱呼年輕女子為「金花」,而在彝族地區,未婚女性則被稱為「阿詩瑪」。至於海南筆者未曾去過,不知該作何稱呼,還需去過的朋友介紹。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