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後書畫藝術館
策展人:
李德生
展覽日期:
2020年7月16–8月10日
展覽地點:
魏啟後書畫藝術館F1展廳大唐開元間,李太白移家東魯,與齊魯名士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隱居於徂徠山下竹溪,世人稱之為「竹溪六逸」。
歷一千二百八十三年,歲在庚子,仲夏伏日。適值魏公啟後先生藝術館修葺一新,李德生館長首倡,有張志民、李振坤、薛偉東、李慶傑、林兵、李青松六人,躬耕於藝壇,跨五零、六零、七零年代,會於英雄山下馬鞍山路五十二號,舉展事,謂之「六逸齊香」。
此地北面文玩字畫新城,高樓林立,法桐參天,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南倚崇山峻岭,亭臺樓閣,亦有茂林修竹,山清水秀;偶有大雨,近者溪流飛瀑,遠觀山色氤氳,雲霧繚繞,好似仙境。
是日也,拾階而上,登堂入室,蔚為大觀。「六逸」之作撲面而來。張志民、李慶傑之山水,李振坤之人物,薛偉東之草書,林兵、李青松之花鳥,尺寸不一,形制各異,布陳整齊。
六月棲棲,七月流火,此處空調一開,涼風習習,雖無絲竹之悅耳,卻暑熱頓消,心曠神怡。置身館內,巨障小品,案牘左右;仰觀山水之闊,俯察筆墨毫端;品評古今人物,聆聽鳥語蟲鳴,可惜無聲。然佳作面前,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蘭亭有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列敘「六逸齊香」,摹蘭亭體,照貓畫虎,以祈四方賓朋光顧,觀展之餘,興懷品茗,暢談藝事,亦有感於斯文。
文/三木
張志民
1956年出生於山東省陽信縣,198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
現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張志民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畫院藝術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藝術學院原院長,山東省政協常委、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導師。
作品賞析
人與自然這一話題,古老而新穎,歷代山水畫家對所處時代與環境的思考都表現了時代精神。作為當代畫壇的領軍人物,張志民的山水畫同樣有著對時代的思考,尤其是他近些年創作的《北山後窪》和《家園》系列,對當下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解讀。
「筆墨的生辣與現代機械相結合,與時代相結合,就像工人鑿石、農民種地一樣,是一種很實際的感覺,就是老百姓最樸實的勞動方式。」
作為一名畫家,他通過畫筆關注涉及人類生存狀態的環境問題,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環境急劇惡化的今天意義重大。他筆下的「北山」,深沉、厚重、悲壯、雄強,已經成為具有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他對藝術的態度非常虔誠,繁忙的公務之餘,對藝術的追求從未停止。
我們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但實際上,生活在現實中的人都擺脫不了時代的印記和世事的擾惱。桃花源畢竟是想像中的。我們當代的藝術家,可以追求出世的境界,但是應該有社會擔當和社會責任感,進而做入世的事業。只有通過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把社會主義建設好,那麼到處都是桃花源,那才是大愛。
【來源:齊魯晚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