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好刺激哦!?但一不小心會要人命|原創

2020-12-18 新周刊

最近,有個事件讓人越想越後怕。

5月25日,江蘇省,90後女孩琪琪玩蹦床摔成「完全性癱瘓」。

據央視報導,琪琪在當地一家蹦床館玩「人體炸彈」項目時,身體在半空中失去平衡,以後空翻的姿勢、頭朝下猛地摔入球池,胸部以下當即沒有知覺。

衝入球池後,琪琪再無力爬出來。

她回憶說,「人體炸彈」的玩法是,一個人躺在氣墊下方,另一個人從高空蹦向氣墊,將前者彈射進球池。

醫生檢查後發現,琪琪的C6/C7椎體,也就是最靠近肩膀的兩節頸椎骨折了,導致脖子以下喪失所有運動感覺和大小便功能,「手術後,雙手已經能抓東西了,但以後能不能生活自理,還沒有結論」。

緩了好一會,琪琪仍無法動彈,得依靠醫護人員用擔架抬起。

咱們平時睡落枕或手臂脫臼,都疼得喊「救命」,更何況琪琪發生脫位的地方,是最脆弱的頸椎。

光是想像,就令人後頸一涼——

「以前玩蹦床,我竟無數次與危險擦肩而過!」

蹦床,真的如「蹦床公主」何雯娜所說,「太危險」嗎?

蹦床館內潛伏危險,是特例,還是行業的普遍現象?

連奧運蹦床冠軍何雯娜,也公開表示「對蹦床動作很恐懼」。/搜狐體育截圖

日前,新周刊APP記者獨家探訪廣州城中的蹦床館,試著用所見、所感和親身體驗,回答這些問題。

蹦床,正成為新的網紅運動

蹦床,是一項運動員彈跳到空中,並展現雜技技巧的運動,有「空中芭蕾」之稱。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蹦床以體操家族一員的身份,被列入比賽項目。

由此可見,蹦床的最初定義,是競技運動。說白了,沒受過訓練的普通人,玩不了。

何況,它還不像桌球、羽毛球等運動,接不住球頂多讓人懊惱一陣子,蹦床時出現失誤、導致受傷,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

「蹦床運動員要有很好的力量、協調和控制能力,才能在空中維持身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部教授杜長亮表示:「光有安全意識還不夠,身體素質跟不上,風險馬上就會來。」

很多玩家,熱衷於在蹦床上玩出極限運動的味兒。

然而,隨著蹦床運動「網紅化」,被強調的娛樂性,正在分散玩家判斷風險的精力。

常見的蹦床館分為兩類,一類是露天公園裡的兒童蹦床,老少鹹宜,對玩家沒有門檻;另一類是室內蹦床館,對專業性和運動性要求更高。

我們探討的是第二類。

在大眾點評搜索「蹦床館」,北京約50家、上海約30家、廣州約28家、深圳約30家,這還沒算二三線城市的數量。

蹦床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意味著蹦床不再是小眾運動,它正在「刺激感」「極限運動」等概念的包裝下,打破專業性的限制,在年輕人群裡間掀起一股「蹦床熱」。

蹦床館人均價格在90-300元不等,內含各種娛樂設施,更像是一個綜合類極限運動館

每一項刺激性運動,又被細分成好幾種新玩法。

新周刊APP記者探訪的這家廣州蹦床館,就有蹦床、攀巖、滑梯、鐳射等多個遊戲區域,其中蹦床細分為奧運蹦床、海綿池蹦床等項目。一張大型蹦床可容納12-15人同時彈跳,年輕人成群結隊,在劃分好的區間內跳來跳去、玩遊戲。

據蹦床館負責人介紹,來這裡玩的人大多在17-30歲之間,主要是為社交、團建、鍛鍊身體和尋求刺激,也有由家長帶領、10歲左右的小孩,「一些小孩子經常來玩,到館次數多到我已經能記住他們的模樣」。

「自由蹦床是最受歡迎的項目,玩家只需使出很小的力氣,就能蹦到2米多高,得到一種飛起來的自由感覺,非常解壓。」

一邊運動一邊認識新朋友,確實是雙贏的消遣方式。

此外,從「獨木橋」上跳入海綿池、在斜面蹦床上「飛簷走壁」等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玩法,也吸引了不少玩家。

蹦床擊中了年輕人求新鮮、求刺激的痛點,提供了一種運動與社交結合的新方式,受歡迎是必然的。

但是,蹦床運動披上娛樂外衣,就變安全了嗎?

蹦床館要做的,

不只是拒絕引進高風險項目

「我認為『人體炸彈』這種玩法很危險,不應該出現在市面上。」

聊到蹦床摔致「完全性癱瘓」事件,一位極限運動專業教練,態度堅定地對新周刊APP記者表示:

「這個項目衝勁太大,會『衝亂』原本擺好的姿勢。受過訓練的人倒還好,會下意識收緊身體、增加身體核心力量,以維持平衡;至於沒受過訓練的人,頭部、腳步或是其他部位著地,根本不由自己決定。」

從其他玩家體驗「人體炸彈」視頻中可看到,被彈出的人,臉著地的不在少數。就算沒骨折,撞到眼睛、鼻子之類的也不好吧。/《新聞晨報》「021視頻」截圖

實際上,「人體炸彈」不是第一個連業內人士也認為不妥的蹦床項目,更不是第一個鬧出事的。

2019年7月,山東,一名10歲女童在蹦床期間摔斷右腿,需要植入三顆鋼釘;

2019年8月,湖北,一名23歲女生在蹦床館內玩高空滑梯時,被甩出滑梯,造成右臂肱骨粉碎性骨折;

2019年12月,福建,一名8歲女童在蹦床上多次彈跳後,忽然陷入昏迷、心臟驟停。當晚,醫院給她下了病危通知書。醫生表示,女童可能是因為劇烈跳躍導致脊椎錯位,「醒來後下半身癱瘓的概率很大」。

在半空中,心一慌、四肢一亂,就誰也幫不了你。/圖蟲創意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3-2019年間,涉及「蹦床」的侵權損害類民事案件共544起,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19年案件數量相比2018年,增加了59.8%。在這些案件中,受傷部位最多的,分別是眼部、肱骨、胸腰椎和膝蓋

在一些短視頻中,網友刻意展示各種「看起來很酷」的蹦床玩法,實際上都是很危險的示範。

察覺到蹦床的高風險性,一些蹦床館開始意識地採取措施

以新周刊APP記者探訪的這家蹦床館為例,進入蹦床館前,要先籤安全協議,包含「不準戴首飾、易碎品進場」「不準在蹦床上懸吊和打鬧」「必須穿防滑襪進場」等禁止事項,以及「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不能進場」「60歲以上,或體重超200斤的人不建議進場」等玩家限制條件

場館內有教練以巡邏的方式,觀察玩家的身體狀況、是否在做危險行為,並定期檢查設備

同時,一個新的項目推向市面前,先由多名教練試玩,如遭到集體反對的「人體炸彈」,在這裡可能就沒機會露面了。

可以看到,館內四周貼滿安全告示和動作示範的牌子。

由此看來,偏大型的蹦床館在保障玩家安全這一塊,會想得更加周到。

仍沒有到讓人完全放心「蹦躂」的程度,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是意外的根源——

新周刊APP記者在蹦床館內觀察到,現場工作人員較少,通常一個人得看管幾個遊戲項目

有些玩家等不到教練,就會自行摸索著玩,可能會因動作不標準等細節,導致摔傷。小孩完全有機會趁著教練注意力分散,跑去玩成人項目,出了意外也不一定能被立刻發現;

館內有兒童區、成人區之分。兒童區的玩法相對簡單、蹦床彈性沒這麼大,但小孩子也可以在成人區穿梭。/攝影:穎寶

斜面蹦床、泡沫池等蹦床項目,看似簡單,實則平衡力較差的玩家,存在扭傷、爬不出池子的可能性

多人在同一張蹦床上彈跳時,容易因跳動頻次、力度不一致而摔倒,發生踩踏事件

太多人一起玩,導致運動發揮空間不足,容易摔倒或踩到別人。/圖蟲創意

個別教練為了吸引玩家,會刻意迴避受傷話題。新周刊APP記者在體驗空中滑梯前,曾兩次問指導教練「以前有人玩這個項目受傷嗎」,回答都是「沒有」,但在大眾點評上,就有網友在這家場館的評論區裡表示,自己曾親眼「目睹一個小姐姐頭部直接摔到地上」。

玩家們的反饋,也驗證了以上問題並非猜測。在這家蹦床館主頁裡,不乏「骨折」「擦傷」「磕破皮」「淤青」等評論,其中最嚴重的是「粉碎性骨折」;更有玩家吐槽「場館後勤沒做到位,受傷後沒有得及時治療」

運動期間,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每一次意外發生後,商家都應該自我反省和完善設備。/大眾點評截圖

蹦床作為一項自帶風險的運動,蹦床館除了拒絕引進「人體炸彈」等高風險項目,還要專業人員配置、玩家準入門檻、安全標識、醫療設備,甚至蹦床材質、欄杆是否需要包海綿墊等細節上,為玩家考慮

畢竟,一旦出了意外,無論主要責任在蹦床館,還是在玩家,大家都不好受。

自己的體質如何,

玩家心裡也要有點數

蹦床期間受傷,鍋不能全讓商家背,玩家沒有對身體素質、運動風險作預判,也是意外的導火線

上文提到,選擇偏大型、有專業教練駐場的蹦床館,只是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聽教練的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有些玩家,特別愛在2米高空中後空翻。」蹦床館工作人員向新周刊APP記者吐槽,「他們對自身能力認知不足,卻硬要炫技,結果就像鯉魚一樣,直挺挺地摔下來。」

像空翻這類高難度動作,只有受過超過2年、持續性的專業訓練,且有酷跑經驗的教練,才有信心做好。

咱們都是普通「青銅」,請別輕易模仿「王者」。

第三步,是正視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看第一眼覺得危險的項目,就別撐面子玩。

「除了孕婦、老人等外型特徵明顯的人群,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工作人員是無法憑肉眼分辨的,只能自己自覺迴避刺激運動。」蹦床教練表示,「還有像心理素質差、骨質疏鬆等人群,明知道自己身體抗壓能力較弱,就請別往危險上湊。」

蹦床,與所有極限運動的邏輯一致,如果害怕,就拒絕它;如果想玩,就享受它,並為自己負責。

曾有玩家在玩極限項目前,就表現出強烈的恐懼情緒,但又不願「半途而廢」、硬著頭皮玩,結果玩到一半忽然後悔、驚慌地揮舞四肢。

結果呢?一方面,讓身體失去平衡、受傷;另一方面,工作人員也很難在遊戲行進過程中給予幫助。

最後,玩蹦床前,一定要先做好熱身,全面伸展肌肉,才能更好地適應運動強度。

高喊「年輕就要躁」前,請先學會自我保護。/圖蟲創意

尋求刺激,是年輕所向。

蹦床逐漸成為大眾化運動,於玩家,於行業,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面對頻頻發生的傷害事故,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事後救援和賠償,更要從蹦床館、玩家兩個源頭進行管理——

蹦床館,要設身處地為玩家著想,每一個細節、項目都要由工作人員提前體驗,把「雷」踩乾淨;

玩家,多為自己著想。那份隱藏在刺激背後的壓力,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能否承受,還請自行掂量。

採寫/攝影(除署名外)新周刊APP記者 穎寶

相關焦點

  • 魚刺卡喉 硬吞下去當心要人命
    魚刺卡喉 硬吞下去當心要人命區醫院今年接診魚刺卡喉患者約1700例,有個別患者死亡,醫生提醒:處理魚刺別盲目用土方法病例喝魚頭湯 魚刺卡在食道幾天前,今年30歲的黃女士在家裡喝魚頭湯時,一不小心被一根魚刺卡住了喉嚨,十分難受,連咳了幾次,都無法把魚刺吐出來;後來她用土方法,喝了點醋,也無濟於事。沒辦法的情況下,黃女士在家人陪同下,來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求治。經醫生檢查,魚刺卡在黃女士的食道上了。
  • 「纏腰龍」纏滿人一圈真的會要人命?疼痛難忍,該如何緩解?
    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很多的健康問題也隨之出現了,相信一說到纏腰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聽說過,傳言說得了它,如果身上纏滿一圈之後就會要人命,聽起來很嚇人,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有科學依據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科普| 年底工作忙,身上「蛇纏腰」,會要人命嗎?
    科普 | 年底工作忙,身上「蛇纏腰」,會要人命嗎?傳說中,這可是纏滿腰一圈會要人命的!小吳趕緊跑醫院,醫生檢查後確診他得了帶狀皰疹,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蛇纏腰、蛇串瘡、纏腰火丹等。那小吳真的有性命之憂嗎?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會傳染嗎?小編帶你來了解下何為帶狀皰疹!
  • 「蛇盤瘡」長一圈真的會要人命?蛇盤瘡疼痛難忍,該如何緩解?
    我們民間說,蛇盤瘡長滿一圈,就會要人命,是真的嗎?蛇盤瘡到底是什麼?蛇盤瘡是什麼?蛇盤瘡容易出現在老年人、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的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一旦長了蛇盤瘡,會非常的疼,還容易一連串長很多。就像是有過水痘的人,好了以後,體內可能還會有水痘病毒的殘留。正常情況下,這些少量病毒會被我們強大的免疫力給抑制住,它們就會很老實的呆在身體裡面,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當身體處於過度勞累,正在感冒、精神壓力大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下降,較低的免疫力壓制不住它們,這些病毒就會出來興風作浪,皮膚上就會長水泡,給我們造成不小的痛苦。
  • 吉安首家蹦床主題樂園,網紅打卡新坐標
    據說在這裡蹦躂一天還可以減肥哦絕對是吃貨們的福音了!因為攀巖區下方的海綿池足足有一米深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在這裡盡情地打破心中束縛,釋放自我像海綿池這種好玩又得勁的項目當然要人多才好玩啦>膽子大的人也可以嘗試這個跳臺哦放鬆全身倒下去來一次大膽的自由落體盡情享受被海綿池吞噬的樂趣!
  • 纏滿腰部一圈,真的會要人命嗎?科學解釋來了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們就跟我說,蛇纏腰來了就要注意了,要是纏滿腰部一圈,就會要人命。什麼叫蛇纏腰?纏滿腰部一圈,真的會要人命嗎?現如今我國的醫療技術已經非常的完善,人們完全不用擔心蛇纏腰會要人命,說長滿一圈要人命很明顯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患有蛇纏腰之後,引發的
  •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句俗話「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從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到牙疼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那麼最常引起的牙疼疾病是什麼呢?牙本質過敏症當刷牙、吃冷、熱、酸、甜等刺激食品時就會痛,這種疼痛時間短暫,當刺激去除後酸痛就消失。常見原因有齲病、楔狀缺損、磨耗等。
  • 大型室內蹦床主題樂園
    蹦床主題樂園室內蹦床組合英文名字叫large indoor trampoline park。蹦床運動在中國起步較晚,但由於有良好的體操競技基礎,加上中國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蹦床比賽中出色的表現,蹦床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掀起了中國蹦床熱。蹦床樂園通過組合的形式,將傳統的單個小蹦床整合成一個大的蹦床樂園。
  • 這家多人運動「解壓蹦床樂園」,太刺激!
    深扒妹又發現了一家「蹦床樂園」,蹦床面積7000㎡,空中項目3500㎡,足足有10000+㎡,70+打卡項目,從早到晚,一天感覺能瘦好幾斤! / 刺激!在9米高空闖關/ 他們家的高空極限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在9米的高空闖關,真的體驗感UP! / 直打哆嗦!
  • 致命蹦床再傷人,無數孩子玩過:這4個隱患,一不小心就要命!
    還好男子只是骨折,手術後在醫院休養一段時間就恢復了,但前不久因為玩蹦床的女研究生琪琪,就沒那麼幸運了。5月25日晚上6點左右,琪琪和男朋友小王、表哥小魯相約一起去「幻影星空」蹦床館去玩。初步診斷結果是「完全性截癱」,除了頭部有意識外,其他部位都沒有知覺,有可能終身癱瘓,即使能治好,也需要很長時間。有網友留言說:看到這種新聞,讓自己想起來小時候玩彈床,跳下去扭傷腳,到現在都經常出現崴腳的情況。蹦床危害到底有多大?
  • 致命蹦床再傷人,無數孩子玩過:這4個隱患,一不小心就要命
    作者:主創團·新一媽媽 時隔半個月,網紅蹦床又出事了! 最近,山西太原一男子玩網紅蹦床,從一米多高的跳臺背對跳入海綿池,遲遲沒有站起來。
  • 戶外蹦床的新寵——蹦蹦雲,讓你體會跳在雲端上的刺激!
    當然是蹦床.....也許你玩過各種室內蹦床,但有一種雲端上跳躍的蹦床你體驗過嗎?雲端上跳躍?沒錯,這是一款新型無動力戶外遊樂體驗設備,外形類似一朵朵天空飄著的白雲,因此取名蹦蹦雲。現在各大景區、主題公園、遊樂場、房地產、休閒農莊都引進了這種網紅項目,你的場地還不快快安排起來?蹦蹦雲的魅力之所在蹦蹦云為什麼那麼受歡迎?
  • 蹦床刺激解壓但隱患重重「蹦」時要量力而行
    原標題:蹦床刺激解壓但隱患重重「蹦」時要量力而行時下,比較火的運動項目是什麼?很多人腦海裡可能會想到一個答案:蹦床。隨著蹦床項目的火爆,越來越多的蹦床主題公園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但是這個看似刺激好玩的運動項目,稍不注意就會讓身體受傷,小到磕碰擦傷,大到骨折癱瘓等。
  • 室內兒童超級大蹦床樂園都有哪些項目
    室內兒童大蹦床樂園十分的受歡迎,不僅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協作能力、釋放孩子的天性,大蹦床大人也能玩是親子互動的好項目,大蹦床只能在上面蹦蹦跳跳嗎?當然不是,蹦床樂園裡面有很多,像啟翔遊樂的大蹦床項目就包含以下這些。
  • 「蛇盤瘡」長一圈會要人命?疼痛難忍要如何緩解?聽聽醫生怎麼說
    一、蛇盤瘡長滿一圈「要人命」,竟是無稽之談,多數人被騙了蛇盤瘡樣子有點像水痘,並且伴有疼痛感,而且有時候一長就是一連串。當蛇盤瘡下去後,這種病毒在人體裡還會有殘留。如果,身體免疫力強力強復發的可能性就很小。當身體出現疲勞或者精神壓力大,身體免疫力就會下降,蛇盤瘡再次復發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 蜜蜂叮咬別小看,可能會要人命!
    蜜蜂叮咬別小看,可能會要人命!1被蜂蟄傷後會怎麼樣?被蜂蜇傷後,皮膚局部出現顯著的燒灼感或痛癢感,周圍潮紅腫脹,中央常有一個刺蜇所致的淤點,較重者形成水皰。
  • 木耳這樣吃會要人命 怎樣吃木耳才更有營養
    原標題:木耳這樣吃會要人命 怎樣吃木耳才更有營養   木耳是老百姓的常見食材,但一次吃太多就不容易消化,對於一些老人和小孩來說還可能有發生腸梗阻的危險。木耳、金針菇、蘑菇這類食品一定要徹底煮熟、充分咀嚼,一次不可吃得太多,否則腸梗阻急性發作起來很要命。
  •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齒有洞怎麼辦?
    俗話說的好「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蛀牙、牙周炎等都會引發牙疼症狀,歸根究底是因為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所致的。那麼牙齒有洞該怎麼辦呢?諮詢牙醫的意見。牙齒有洞很大可能是因為齲齒造成的,要立即到口腔衛生科諮詢牙醫的意見,預約好治療的時間,及時治療,以免牙洞越來越大,到時候損失到牙神經就會痛的生不如死,也加大了治療的難度。飲食習慣要注意。如果你每顆牙齒都有小洞洞,則說明你缺鈣,平時的飲食要清淡些,少吃辛辣食物以及過硬食物,保持口腔衛生。根管治療。
  • 網紅蹦床又雙叒叕出事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摔成殘廢!
    比如凌空而建的「玻璃棧道」,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深海跳樓機」,以及最近刷屏的「蹦床」遊戲。這蹦床館在咱全國都沒少開,朋友圈裡好多人發自己蹦床的視頻、照片,看著挺有意思、挺刺激的,而且大人小孩都能玩兒。但您知道嗎,其實這也是一項危險運動,前段時間武漢一個小夥就因為蹦的時候落地姿勢沒控制好,導致頸椎粉碎性骨折,甚至有高位截癱的危險!
  • 帶狀皰疹纏一圈真的會要人命嗎?免疫力低時,需警惕感染
    「纏腰火龍」纏一圈真的會要人命嗎?其實不會要人命,莫過度緊張。民間對於這個病甚至會迷信說,「纏腰火龍」長滿一圈就會死人了。這僅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而已,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在醫學上,「纏腰火龍」統一稱為「帶狀皰疹」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疼痛科首席專家王家雙教授指出,帶狀皰疹主要的症狀表現在腰部時,會出現簇集狀的水皰,而且還呈帶狀分布。這個病在發病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種燒灼感的疼痛,我們醫學臨床上叫灼疼。帶狀皰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