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虐我千百遍,我待四月如初戀。《四月是你的謊言》果然是部催淚效果顯著的音樂番。東靈補完這番就在想,明明都知道了結局,可我還是一遍遍的刷,到底圖什麼?
四月的謊言第二話,宮園薰在某醫院站下車,看了這個暗示,我就知道這姑娘一定有病,而且還是絕症,後面一定會很虐心。
宮園薰路遇的總是有馬公生,卻總說是在等渡亮太,一次是巧合,次次如此那就是謊言,這妹子分明就是在等有馬。再配合片名「四月是你的謊言」,沒什麼懸念。
本來還盼著動畫版硬改結局,心酸著看到最後,宮園薰還是被送進墓地。告別與薰相遇的春天,他和椿迎來了沒有燻的春天。一樣櫻花盛開的春天,他們重新啟程,五味雜陳的回憶永遠定格在那張相片裡。
一點懸念都沒了,可是我居然二刷三刷。陪著男女主被編劇暴虐,把眼淚流幹的同時體驗著真「舒服」的感覺。
奇怪的心理,我為什麼喜歡這番?看它到底圖什麼呢?
這番拍的好,特別有良心是個因素,但我不滿足。東靈又找到一個有趣的解釋視角。這個視角就是之前聊過的鄧巴數。
鄧巴數(Dunbar's number),也稱150定律,是指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通常人們認為是150。是新皮質處理能力決定了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
在舊文《閒聊路人女主,後宮不是隨便開的!後宮人數也有理論支持?》中聊過,這個定律限制了《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等等後宮動漫的後宮人數上限。為什麼後宮人數多在5個之下?因為如果超過這個範圍上限人腦就處理不過來。
如果人的社交規模遠低於那個範圍會怎樣呢?損有餘而補不足,不足就要補,補補補。人們就會找「虛擬人」來填補替代真實的社交生活。動漫、影視劇、遊戲、小說等等就是最好的替代品。那些社交生活豐富的人是很少看動漫或影視劇的,愛看動漫的人會有「宅男、宅女」的雅號也正好回應了這個說法。漫友們如實招來吧,你們的社交生活豐富麼?
東靈喜歡《四月是你的謊言》這種催淚番,就是因為現實中缺少這麼一種真摯感人的社交生活。社交生活不足,我們不僅會找替代品,而且還是定向替代,缺什麼補什麼。
東靈碎碎念&福利:以上用鄧巴數解釋了東靈為什麼愛看動漫這個事情,人貴有自知之明,透過理論更好地認識自己,對生活的美滿會有好處。希望對你也有啟發。覺得有用,記得關注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