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種類豐富的海洋動物:珊瑚。
在熱帶淺海地區生長著樣式繁多、顏色各異的珊瑚,它們有的像密集的蜂巢,有的似叢生的靈芝,有的如同森林中的蘑菇,有的恰似枝丫茂盛的鹿角……美麗的珊瑚礁看起來就像一個奇異動人的花園。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認為珊瑚是植物,因為不僅它們的形狀酷似植物,而且其生活環境也是固定不動的。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歸入礦物類。
在國外,人們也一直把珊瑚的觸手當成花朵,直到18世紀中期,法國的一位科學家經過長達10年的研究才確認它是動物。即便如此,人們仍認為其骨骼部分是植物性的。其實珊瑚並不能消化無機物質,所以不是植物,而屬於低等的腔腸動物。珊瑚的單體叫做珊瑚蟲,它們多群居,從而結合成一個群體。珊瑚蟲的骨骼叫珊瑚,大規模的珊瑚則被稱為珊瑞礁。珊瑚蟲很小,但屬於有生命的動物。
它們生長著許多刺和觸角,這些刺和觸角到處搖動,以收集各種漂浮的細小動物作為它們的養料。為了保護自己,珊璃會分泌出碳酸鈣,這是一種構成石灰巖的物質,然後再在石灰巖的周圍造出硬殼,同時,為了安全,數千隻甚至數百萬隻珊會住在一起,成長為很大的巖石群,柳珊瑚類通常叫做海鞭,它們會採用另一種方式保護自己。它們分泌出少量的碳酸,並且將其與一些角狀的物質聯繫起來,好像海草在海水裡搖動。白天,肉質的珊瑚蟲棲息在它們安全的房子裡。
這種房子,實際上是花形的石灰巖杯狀物。但是,到了夜間,它們就會從房子裡出來,在群體的表面形成一種奇怪的白色細毛。它們細小的觸角伸到外面,從海水中抓捕細小的動物作為食料。珊瑚為珊瑚礁上的其他許多動物和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及生長環境。許多海藻和細小的植物都生活在活珊瑚裡和死珊瑚上,在珊瑚間製造了各種顏色,並且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此外,珊瑚的縫隙和珊瑚上的小洞還能為魚類提供掩護。
珊瑚的種類
珊瑚動物是海洋中的一個大家族,主要有硬期瑚、角珊瑚、海葵和海筆四大類。硬珊瑚也叫石珊瑚,可能單一的水螅體,也可能是一群水螅體因消化腔彼此相連而形成的一個群體。它的排洩物碳酸鈣沉積在水螅體的外表面,就形成了珊瑚的硬骨骼,水螅體本身就埋陷在裡面。人們是根據珊瑚骨骼的優美模式來區分硬珊瑚種類的。角珊瑚類動物又有什麼特點呢?角珊瑚類動物包括海鞭和海扇。海鞭有著若干又細又長的像陸生動物的角一樣的莖狀物,而海扇形成的分枝則呈樹枝狀。
它們都具備角質的半硬骨骼,這些半硬骨骼通常顏色鮮明,在熱帶珊瑚礁上生長得非常茂盛。海葵有如花朵般美麗的身軀,底部附著在巖石或海底的其他物體上。雖說它們能夠非常緩慢地爬行,但它所能做出的動作仍然是相當有限的。海葵還能改變自己的形狀:收縮時像一顆果凍,當全身舒展時,碟形上表面中央的口可以看得很清楚,口的四周都是纖細而帶刺螫的觸手,不同種類海葵的觸手長度明顯不同。
生活在海洋中的海筆類,它們的與眾不同之處是軀體上有個圓柱形的中央莖,莖的各側會生長出輕軟的羽狀物,羽狀物上又附著許多水螅體,使海筆看上去就像一支老式的羽毛筆,故而得名。海筆的莖下部深深扎入泥沙中,起著固定的作用。每當旅遊季節到來之時,遊客們雲集到海濱觀光旅遊,常常會見到那如花似玉的珊瑚工藝品。那麼生活在海洋裡的天然珊瑚的原貌又是怎樣的呢?實際上,生長在海洋裡的珊瑚由於珊瑚蟲及海藻具有不同的顏色,所以它的體部和觸手部五彩繽紛,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俱全。
然而,人們通常見到的珊瑚則是由於珊瑚蟲死後,經過海水衝刷而形成的珊瑚骨骼,有形如鹿角的鹿角珊瑚,有呈樹枝狀的柳珊瑚,有像蜂巢的蜂巢珊瑚,有如同人腦迴旋部表面的腦珊瑚,有如蘑菇狀的石芝珊瑚等。珊瑚蟲類動物有「開花動物」的美稱,是腔腸動物中最大的一類。
這類動物有水螅體而沒有水母體,而且只有幼蟲可以自由流動,成體則固定在海洋底部。它們的消化腔和觸手都有刺絲囊,口上帶有纖毛。珊瑚有從海水中提取鈣鹽的高超本領,奇妙多姿的珊瑚礁正是由珊瑚及其堅硬的骨骼構成。這些堅硬如石的珊瑚骨骼能創造岀全球溫、熱帶海洋中星羅棋布的美麗的珊瑚礁島嶼,如舉世聞名的澳大利亞東北岸的大堡礁,綿延伸展達2000千米
珊瑚顏色的形成
不同的珊瑚顏色也是不一樣的,它們是海洋中的一道美景。寶石級的珊期為紅色、橙紅色、粉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了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含有有機質。擁有繽紛色彩的珊瑚還具有能調節光線的螢光色素,螢光色素對與珊瑚共生的海藻的生長以及對珊瑚適應明暗不同的環境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