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盲盒熱潮還沒出現前,泡泡瑪特這家小公司只是商場裡的小玩具店,經營7年時間一直都在虧損,因此泡泡瑪特也遭遇過員工集體離職,合伙人撤資等等困境。
但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沒有放棄自己傾入諸多心血的公司。好在王寧的運氣沒有那麼差,斷斷續續拿過幾筆投資。
在2015年的時候,泡泡瑪特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王寧決定進入潮玩這個領域,快速搭建起來潮玩社區平臺吸引粉絲,然後再通過粉絲做社區文化,這樣泡泡瑪特也慢慢扭轉了虧損的狀態。
2016年,王寧將Molly娃娃用盲盒的形式帶到了消費者眼前,並且還推出了「Molly Zodiac」盲盒系列,這讓有收集癖愛好的人怎麼能拒絕得了呢。於是盲盒熱潮在一夜之間席捲了全國,這個盲盒讓諸多00後找到了樂趣,一次下注,誰也不知道盲盒中會出現什麼,這也抓住了很多人的賭徒心理。
隨著盲盒迅速火熱之後,王寧趁熱打鐵,又找到了很多潮玩設計師,與他們籤下了獨家合約。不斷出新的盲盒,也讓泡泡瑪特的營收,在短短幾年中,就呈現出了質的飛躍,不得不感嘆一句,小小的一個盲盒簡直就是吸引小能手。
2017年—2019年兩年的時間裡,泡泡瑪特的營收高達16億多元,淨利潤更是達到了4.5億左右。而這些巨額財富背後的貢獻者,則是我們這群不長心的00後和95後,在盲盒中獲取賭徒的快樂。
泡泡瑪特通過盲盒的銷售方式,把成本不高的小玩具賣到五六十元一個,對於喜歡收集的消費者來說,他們會花上大量的金錢一口氣買上很多個盲盒。在網友們得知,盲盒日銷8000萬的消息後,紛紛感嘆又有一群人交了「智商稅」。
那麼真的是交了「智商稅」嗎?筆者認為,為之瘋狂花費重金去玩盲盒的人來說,那則是在買「智商稅」產品;對於只是當普通愛好的人來說,那只是點綴生活的一種樂趣。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