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佛陀大悲月映你心田
佛陀利益眾生,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虛空中有皎潔明月,只要地上有澄清的水器,月影就會在水器中映現。月亮沒有掉下來,水器也沒有到天上去,但因緣具足時,每個水器中都有一個完整無缺的月影。同理,佛陀的加持是周遍法界的,只要我們信心和善根具足,誰祈禱,誰就會獲得佛陀的不斷加被,佛陀用不著有什麼分別心。
——《入行論講記9》
在《嘉泰普燈錄》中,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法語,它說明這樣的道理:一千個人好比一千條江,如果每一條江的水都很清淨,那每一條江中都會有一個清晰的月影;如果某一條江渾濁不清,那這條江中的月影也會模糊不清。
由此可見,天月與江河之間的距離遠近,跟月影能不能清晰顯現毫無關係;同樣,佛陀的加持能否融入眾生的心,關鍵是看眾生有沒有信心,這就是無欺緣起的法則。或者:如果天上沒有月亮或江水不清淨,那江河中就不會有月影;同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或眾生的心不清淨,那在眾生的心中也不可能顯現佛陀的加持。如果既有阿彌陀佛之月,也有信心之淨水,那在眾生心前自然會顯現加持的影像,就像在淨水與明月的因緣具足時,江中自然會顯現月影一樣。總之,有信心者恆時能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而無信心者始終得不到任何庇護。
——《藏傳淨土法1》
願你的功德增如上弦月
「依止正士滅罪業,功德增如上弦月,殊勝上師較自身,更為珍愛佛子行。」大乘佛子一定要依止上師,這樣的殊勝上師,要比自己的身體還要珍愛。修學大乘佛法的話,一切解脫的根本、功德的來源就是善知識,佛經中云:「諸法依靠善知識,功德生處佛所說。」善法全部依賴於善知識,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來源,這是遍知佛陀親口所說,不是一般人的泛泛之語,所以要深信不疑,明白上師是一切功德的來源。
那麼,依止上師有什麼功德呢?罪業會逐漸滅盡,原來自己業力非常深重,貪嗔痴很厲害,但是依止上師多年之後,相續中的功德會像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一樣日日增上。儘管一兩天不一定能察覺到,但若依止很多年,就會發現身心出現了許多功德。誠如《功德藏》所言,普通的一節樹木落到瑪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經過數年之後,會薰染上栴檀木的妙香,同樣,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高僧大德,縱然是業力深重的屠夫、妓女,久而久之也會薰染上他的功德妙香,身心中出現許多無法想像的功德。所以,這樣的善知識,理應以最清淨的恭敬心來依止,以三種歡喜來依止。
——《佛子行講記》
願你的智慧慈悲如日月
日月表示智慧和慈悲,只要有日光和月光存在的地方,都有慈悲與智慧的法音。我們沒有個人的主張,只有太陽的光輝和月亮的光芒。珍視這兩種光的人,要具有信心: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日月的光芒終會普照無餘。
太陽光為黃色,月亮光為白色,日月的光芒能遣除黑暗。依靠日月的光芒,萬物得以成熟,顯露微笑。日月一般不會墜落,將來,日光和月光將永遠存在於世間。
日月的光芒無有偏墮,只要萬物有意樂,日光、月光都不會有分別心,不會照這個而不照另一個。日月的光芒沒有東西方的分別,每個人白天和夜晚所見之光是同屬於整個世界的。
——《維摩詰經講記》
願你的利他心圓滿如月
我們非常尊重、歡喜這樣的傳統節日,但同時也想到,在這個世界中,每當人們過很快樂的生活,很多動物就會遭到殺害。人們破壞了它們的團圓,破壞它們的自由和快樂。
所以,在我們團圓的時候,要想到世間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想到那些無家可歸的人。
天上的月亮是圓圓滿滿的,我們心裡的愛也是圓圓滿滿的,前面的月餅也是圓圓滿滿的。
——2015年中秋寄語
蘇東坡曾在中秋時,想念遠方的親人,寫下了千古佳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此時,我與你雖相隔千裡,但今晚一抬頭,就可看到同一個月亮。當你看到月亮時,就會看到我的祝福:祝你中秋節快樂,利他心如上弦月般日日增上,最終似十五的月亮一樣圓滿!
——2011年中秋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