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來源:規劃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我黨我軍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代代西電人傳承的巨大精神財富和學校始終秉承的辦學宗旨。近年來,學校始終把定點扶貧工作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持將定點扶貧工作作為學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陣地、引導師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學校良好形象師生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學校黨委靠前指揮,對標看齊,廣泛動員,用樸素生動的實際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辦學宗旨,書寫新時代高校定點扶貧奮進之筆。
一是長效扶貧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踐行「全心全意」。學校黨政高度重視,構建了「校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抓方向、扶貧工作辦公室抓實施、所有二級單位齊參與」工作格局,把扶貧工作列入黨委常委會議事內容,定期研究和部署扶貧工作,堅持每年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分析扶貧工作形勢,部署學校扶貧工作;不斷壓實工作責任,學校明確將扶貧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並將扶貧工作成效納入各單位年度考核指標;建立校地雙方日常聯繫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學校黨政領導與蒲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定期交流、互訪,召開會議,交流幫扶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推進工作。同時,學校相關二級單位與蒲城縣相關局室、鄉鎮建立了密切工作對接關係,每年累計對接超過100次;加大選派優秀幹部和支持力度,學校堅持選優配強扶貧幹部,目前選派1名同志掛職蒲城縣副縣長協管扶貧工作,1名同志擔任蒲城縣閆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二是分層教育幫扶模式引向深入,恪守「為民情懷」。扶貧先扶智和志,學校以教育扶貧作為扶貧工作最先切入點,確保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一方面,學校積極發揮教育師資優勢,做好蒲城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長「跟崗掛職」培訓、教育職業素質培訓、骨幹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教師專業課教學技能培訓等,每年接待培訓學員200餘名。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推進「一院一校一品」幫扶行動計劃,實現所有二級單位與蒲城縣一所鄉鎮中小學對接,形成了「學院領導帶頭抓、學院師生齊參與」的良好局面,每年開展富有特色的扶貧活動100餘次,形成了如機器人進校園、無人機展示、國學經典誦讀、中小學創客實驗等品牌活動;推進了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學校依託在蒲建立的23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近年來累計開展活動500餘次,千餘名師生參與,同時,從2015年起每年選派優秀研究生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在蒲城支教。
三是多維人才培訓體系有序鋪開,提升「服務本領」。學校積極發揮教育師資優勢,面向貧困地區薄弱環節,量身定製培訓方式和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打造了多維度人才培訓體系。瞄準當地基層幹部綜合能力提升,學校邀請省內和學校知名專家精準選定培訓內容,採用住校封閉集中培訓和參觀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連續三年累計組織6期蒲城縣科級領導幹部素質提升班;瞄準當地致富帶頭人素質提高,以「企業管理」為主題,採用住校封閉集中培訓和參觀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累計組織2期蒲城縣中小企業負責人培訓班;瞄準電子商務扶貧模式,學校依託校友「小滿良倉」電子商務平臺,採用上門授課和實操實訓相結合的方式,累計組織3期電子商務特色產業扶貧培訓班。
四是特色產業扶貧成效逐漸凸顯,深化「服務實效」。學校發揮學科優勢,強化科技幫扶在高校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在激發貧困地區群眾內生動力、促進產業發展方面下功夫。學校通過校地深入對接,先後在蒲城建立3個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引導學校科研技術和科研成果與貧困地區產業融合發展,由學校主導在渭北旱塬上的蒲城縣閆家村引入致富花——金銀花種植,通過近五年的持續幫扶,學校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超過100萬元,學校駐村第一書記協助引進幫扶資金超過500萬元,2017年底已實現豐產田3700餘畝,金銀花產業已成為蒲城縣三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全縣計劃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超過萬畝,閆家村從「後進村」一躍成為「明星村」;學校依託博士生導師劉志鏡教授團隊開發的「網際網路+扶貧」科技惠農服務應用平臺——「農掌門」,建立學校科研成果與果園精準對接的科技幫扶模式,目前該平臺註冊用戶超過2萬人,已累計解決農業問題21萬多個,輔導果品蒲城酥梨種植20萬畝、西甜瓜種植17萬畝,「農掌門」已被陝西省列為「秦雲工程」「農業雲」建設內容,獲得渭南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由於平臺惠農實效明顯,項目受邀登上央視「創業英雄匯」,現場爆燈,成功融資1000萬。
(責任編輯:劉瀟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