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甘皙
閱讀提示
如果沒有雙手或者雙腿無法行走該怎麼送快遞?有這樣一對夫妻想出了辦法,他們互為手腳「合體」送快遞,儘管生活頗多艱難,但在他們看來,為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
「夫妻快遞」趙海峰和楊芬豔,倆人「合體」才能成為一個快遞員。丈夫從小失去雙臂,妻子因小兒麻痺症雙腿無法行走。在工作中,丈夫趙海峰負責騎車搬快遞,妻子楊芬豔負責打電話填訂單。生活不易,但他們互為彼此,勇敢前行。夫妻倆每天儘可能多地送快遞,努力攢錢供女兒讀書考大學。他們送的不只是快遞,還有感動與正能量。
帶上妻子一起送快遞
一輛快遞三輪車時常出現在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紅旗西街的街道上,與其他快遞車輛不同的是,這輛車上坐著兩個人。這倆人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一個沒有雙手,一個雙腿行走不便,卻默契地配合著,一同穿梭在大街小巷為所負責的片區送快遞。
「您好,有您的快遞,家裡有人嗎?」楊芬豔熟練地撥通電話,得到肯定答覆後,由趙海峰下車將快遞送上門。「別人第一次見我肯定都很驚訝,你這也能送快遞?」但很快大家發現趙海峰送快遞不僅態度好,而且從未出錯。
每次搬運快遞時,趙海峰都用下巴和肩膀完成,而裝箱、貼膠帶、填寫快遞單等工作,他則全部用腳完成。用腳寫的字比較大,雖然沒有手寫得漂亮,但也看得清楚。一些靈巧的動作,趙海峰會用嘴巴去做,比如,三輪車貨廂門上有個關門的插銷,需要插進左側的環形洞內,他每次就是用嘴叼著完成的。
沒有雙手給趙海峰的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為了加快速度,他絞盡腦汁,想了好多辦法。他總是一路小跑,即使是活兒不急的時候也跑,這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最初趙海峰都是一個人送快遞,直到有一年的「雙11」實在忙不過來了,便帶上妻子幫忙。妻子雙手靈巧,可以填訂單、打電話,還能對小件進行打包,這讓趙海峰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從那以後,嘗到甜頭的趙海峰開始逐漸帶上妻子送快遞,一來可以給他幫忙,二來可以陪他說說話。最近天氣寒冷,每次出門前,趙海峰都會先把妻子背上快遞車,然後給妻子的腿上蓋上厚厚的衣服,「免得凍著」。
沒有胳膊也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趙海峰今年40歲,是山西運城平陸洪池人,3歲那年不幸失去了雙手和雙臂的大部分。小學畢業後不得已輟學在家的趙海峰後來在村子裡開了一個小賣部。
2005年,趙海峰和鄰村姑娘楊芬豔結婚。楊芬豔患有小兒麻痺後遺症,腿部殘疾,但心靈手巧,兩個人婚後的日子清苦艱辛,但也和和美美。第二年,他們生了個女兒,家裡增丁添口是好事,但開銷自然也大了,此時小賣部的生意卻不如之前。「村子裡能出去的都去打工了。」趙海峰也有了到外面闖闖的打算。
進城後,趙海峰起初靠蹬三輪車載客為生,後來三輪不讓載客,趙海峰便相中了逐漸興起的快遞物流行業。考慮到身體原因,趙海峰就自己承包了一家快遞公司一個區域的業務。
接電話、上門收件、包裝、下貨、分揀、裝車、投遞……一天下來,多的時候兩三百件,少的時候也有100多件,淡季時每天兩三個小時就能送完,旺季每天還得加班。因為活兒太多,他還招人,最多的時候,營業點僱了3個人打工。趙海峰也逐漸在當地的快遞圈裡小有名氣。
然而好景不長,幾大快遞公司發展飛速,有了提升形象的要求,租賃門店成了快遞營業部的必要條件。「租門面成本太高,就沒有我掙的了。」趙海峰說。公司要求不能變,趙海峰只能轉讓營業部。
帶著一身快遞員的本領,2016年,趙海峰應聘到運城申通,成了一名快遞員。「應聘的時候,我也確實很擔心他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畢竟快遞員主要還是要給客戶打電話,是要跑腿的活。」聊起趙海峰到公司應聘的事兒,運城申通營業點負責人說,「趙海峰對工作很上心,從不遲到早退。他自尊心比較強,也很自信,要是搞特殊化就是不尊重他了。於是我就暗地裡給其他員工打招呼,在他吃力的事情上幫把手。」
「同事們都很好,經常幫我,遇到一些大件會幫我抬到車上。不過我真的不想麻煩他們,我雖然沒有胳膊,但也可以勝任這份工作。」趙海峰說。同事們也都反映,從來沒有顧客因為趙海峰做得不好而投訴他。
日子再難也總有辦法
「我們打交道快8年了,有活兒的時候就願意給他打電話,他的服務可好了,認識他之後就沒有聯繫過其他快遞員。」運城市紅旗西街一家藥店的老闆對趙海峰讚不絕口。「有特別不好搬動的大件,顧客都會幫著我裝上車。老闆給我安排派送的區域都是門面房,直來直去,也不用上下樓。」趙海峰表示,「從沒有遇到我做不了卻沒有人幫的時候。」
「我們倆就相當於一個人,她跑不了我來跑,我打不了電話她來打。」趙海峰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每天早上收件,下午送件,一個月下來能掙4000多元。
為了給女兒更好的教育,幾年前他們將女兒也接到了城裡,已經14歲的女兒目前在市區一家中學讀初三。如今,他們一家三口租房住,每年2000元的房租,加上一家人的生計幾乎全靠趙海峰的一雙腳和妻子的一雙手。淡季時,上午趙海峰一個人出門取件,妻子在家做飯,中午女兒放學時,他便到學校接上女兒一起回家吃飯。下午送件的時候,他就安排妻子和自己並排坐在車上幹活。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咱付出再多、再辛苦也值得。」楊芬豔說,「初三是關鍵時期,想多掙錢給她報個輔導班,希望以後能考個好大學。」
在趙海峰看來,現在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有盼頭,等孩子將來有了工作,能自立了,他就帶著老婆回老家,「那個時候農村的日子也好起來了,日子再難總有辦法,沒有什麼可怕的。」 趙海峰笑著說。
責任編輯: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