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可謂是「中國的西點軍校」,以嚴謹、高效著稱,從衡中出去的學生,大都衝進了是211/985高校。今天美嘉留學佛山小美請來了北京總部總監陳華老師給大家分析。
我們先看看衡中學生作息時間表:
我們再來看看近些年衡水中學「成績單」:
2014年高考,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86.6%,二本上線率99.3%。
2015年高考,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88.6%;二本上線率98.97%
2016年高考,河北省文理狀元被衡水中學包攬。文理科600分以上3145人,一本上線率92.44%。
2017年高考,河北高考理科狀元是衡中的720分,省理科前十,衡中7人,省理科前20,衡中14人,省理科前30,衡中23人。
近90%的一本率、100%的本科率。
伊頓公學——「高富帥俱樂部」
伊頓公學人才輩出,誕生過20多位英國首相,包括上任首相卡梅倫。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生中,70餘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名校。
伊頓公學學生作息時間表
提起英國的貴族學校,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哈羅公學和伊頓公學,是的,在英國,大家就是就這麼稱呼伊頓公學(Eton College)的——「高富帥俱樂部」。但這些高富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富二代,他們不粗暴不無所事事不自以為是,他們很有涵養,是真紳士。
伊頓是個中學。關於它的關鍵詞有「貴族」「私立」「男校」「貴」「總統基地」等等。這裡的男孩子們進來的時候是13歲的小神童,出去時就是18歲風度翩翩身穿燕尾服的英國紳士。說說看「老伊頓」們都有誰你就明白: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貝爾·格裡爾斯(Bear Grylls)、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浪漫主義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還有20位英國首腦。
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負盛名的貴族學校,男校來的。它坐落在女王的家鄉溫莎小鎮,就在溫莎堡旁邊,所以伊頓學生也被稱為「女王對面的男孩們」。
它被叫做「公學」,也就是說是歡迎所有階層的男孩去申請的,但事實上是一所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英國是一個階級意識比較分明的國家。亨利六世1440年創建它的時候呢,目的就是想讓貧窮孩子也能進入該校讀書,但是後來到了17世紀,伊頓又漸形成了一種貴族氣氛,貴族都以把孩子送進這裡為榮,這個時候就只對貴族開放了。好在後來19世紀,英國國會開始禁止貴族學校只對貴族開放,這才使得平民孩子也有機會進入伊頓。
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如何學習的?
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主動學習
從課堂學生選擇座位的情況,可以看出大學的學習風氣。我在新加坡上過這麼多年的課,又在國內幾十所大學講過課,發現一個學生上課座位的分布規律,前兩三排一般是沒有人的,而後幾排座位的人最多。
在史丹福大學,這種情況恰好相反,前幾排的人最多,後面依次減少。這種學生上課選擇座位的情況,一方面說明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只上自己真正喜歡的課。
哈佛大學的校園是旅遊勝地,遊客如織,其中一個景觀就是隨處可見靜靜讀書的學生。
充分利用吃飯的時間學習,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普遍現象。這裡講一個我在斯坦福的一次經歷。
2011年2月的一天午飯時間,我打好飯一個人坐在一張空桌子上。一位亞裔學生端著飯問我是否可以跟我坐在同一張桌子上,這也是美國人的一種禮貌,遇到這種情況都要徵求一下先坐下者的意見。 我當然同意了。當時我心裡在想,看看這位學生會不會拿出書來邊吃邊看。果不其然,這位同學一坐下就馬上拿出一本書來,邊吃邊看,一直到我走的時候,都還是低著頭。這種事情在這裡太正常了。 2011年夏天,我到普林斯頓大學參觀時,看見校門口的一個小花園裡有一個街頭藝術,名字叫「午餐時間」,是一尊銅像,一個學生坐在地上,一手拿著剛咬了一口的三明治,另一手捧著書專注地閱讀著。
這尊銅像是世界一流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定格。或許,邊吃飯邊看書的習慣並不好,但從中卻折射出世界一流大學學生的學習風尚。 斯坦福的校園又大又漂亮,到處都是凳子、花叢,應該是最適合談情說愛、花前月下的地方。但我在斯坦福生活了這麼多年,一到晚上校園裡靜悄悄的,從來沒有見摟摟抱抱、親親熱熱這種現象。
一流大學的學生都善於思考
一流大學的學生都善於思考,因而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學習上的問題,主動而頻繁地找老師問問題便是著名大學的一個特殊的景觀。
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每周都會抽出兩個固定時間,在辦公室裡待著,專門解答學生的學習疑難問題。 教授辦公室的門口,常常擺著若干張凳子,因為學生經常來問問題,教授一時接待不過來,就讓同學坐在門口排隊等候,一個一個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是地地道道的「教授門診」! 此外,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者都懂得,只有從事大生產的技術工人才可以集體培訓,批量生產,而高端人才是需反覆打磨、精雕細刻才能產生的。因此,他們都實行小班教育。
我統計了幾所著名大學的師生比例,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它們的教師與本科生之比,一般在1:5上下,加上研究生,老師和學生之比不超過1:10。 小而精辦學最成功的典範是加州理工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來也就2000人剛出頭,學校的教師大概300人,然而它的成績斐然,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其畢業生中就有20人獲得諾貝爾獎,按照比例甚至超過了哈佛大學。中國傑出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就是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的。
從世界一流大學的宣傳策略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教育理念。史丹福大學在宣傳自己的一則廣告中,特別說明,它70%左右的本科班級都在20個學生之下,這意味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老師,教學質量更能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