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黎清 通訊員餘宇)2歲男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他同時又是特殊「鏡面人」,人家「負負得正」的心臟,可以不用手術,但他如果不手術,就難擁有優質長遠的生活質量。
2歲的小偉去年因感冒,在當地醫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今年7月中旬,醫生建議他們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治療。檢查結果讓醫生大驚:小偉除了患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以外,他的主動脈和肺動脈竟然換了位置,而且左右心室也同時長反了,這屬於一種罕見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矯正型大動脈轉位。
稍有一些醫學知識的人,也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不就像是數學裡的「負負得正」嗎?雖然心房和心室、心室和大動脈的連接都反了,可是反過去再反回來,靜脈血還是進到了肺動脈裡,動脈血還是進到了主動脈裡,血流動力學被「校正」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啊?
亞心醫院心外科主任陶涼解釋:如果不存在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或其他需要手術的心臟畸形,過去的觀點認為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是無需手術治療的。而事實上,患有矯正型大動脈轉位的小朋友,早期也確實可以沒有任何臨床表現。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左心室和右心室在心肌的力量上是存在著顯著差別的,矯正型大動脈轉位,雖然血液的流向都是正常的,但問題就出在連接主動脈的是一個「瘦弱」的右心室,連接肺動脈的是強壯的左心室。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右心室會慢慢衰竭,隨之而來的就會有瓣膜關閉不全、心律失常等問題,嚴重的同樣需要進行手術。
陶涼介紹,目前治療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術方式是進行「Double Switch術」(雙調轉手術),簡單說來,就是將錯誤連接的主動脈和肺動脈從根部斷下後重新移栽到其正常對應的心室。
7月24日,以陶涼教授為首的心外科團隊為小偉實施了8小時雙調轉手術,成功為小偉理順了心臟動脈的「正常交通」。目前,小偉生命體徵穩定,心臟功能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