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見義勇為」這些作品當仁不讓

2020-12-24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南都訊 「見義勇為」徵文大獎花落誰家?結果來了!《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家書》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拿下了唯一一個一等獎。「感情細膩,感人至深。作為英雄的父親,經歷了難言的喪子之痛,但從傷痛中奮起,以志願者的身份,延續對兒子的深切思念和情感。」作為評委的廣東實驗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楚雲認為,該文章不局限於個人的情感,還升華到社會的大愛,這與徵文主題吻合,向社會傳遞愛和正能量。

該徵文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政法委、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主辦,南方都市報承辦。截至10月15日,共收到社會來稿近千篇。既有當事人對「見義勇為」後的思考,也有對身邊「見義勇為」之士的讚揚。參加此次徵文活動的除了學生外,還有不少街坊群眾、各行各業人士。

南都組織名校一線老師和報社採編參與作品初評,最終篩選出25篇優秀作品進行2輪評審;從25篇作品裡面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

評審專家:

曾湖仙(執信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

楚雲(廣東實驗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

梁粱(廣州市第二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梁秋燕(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郭子健(廣州市第六中學資深語文教師)

尹來(南方都市報科教衛新聞部副主任)

梁豔燕(南方都市報資深教育記者,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執行統籌)

獲獎名單

一等獎:

《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家書》(作者:陳必相)

二等獎:

《正義「的哥」常在我身邊》(作者: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一分公司區仲賢)

《5分鐘生死救援》(作者:鄺雅麗)

《不妥協!不退縮!嬌小老的哥智擒彪形惡漢》(作者:廣州公交集團白雲(廣交)公司五分公司 杜韻)

《見義勇為,羊城閃亮的城市名片》(作者:軍旅作家黃闊登)

《俠義與勇氣——記一位平凡英雄》(作者:執信中學王安第)

三等獎:

《平民英雄的時代號召》(作者:執信中學謝苑恩)

《拒為旁觀者》(作者: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盤小燁)

《見義勇為也要智慧》(作者: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李昭樂)

《廣州「的哥」俠骨柔情,把她暖到哭》(作者:廣州公交集團廣州市白雲出租汽車集團程育文)

《致良知,有勇更有謀》(作者: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陳弈銓)

《你走了,我們生活缺了一角》(作者:姚翠容)

《見義勇為有感》(作者:華南師範大學 張鑫)

《我身邊的平民英雄》(作者:廣州公交集團廣交出租汽車有限公司二分公司 岑韻鸞)

《保安勇救落水婦女》(作者: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蘇文棟)

《最美的守護天使,我更期待你平安》(作者: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鄭宇航)

  作品選登

見義勇為,羊城閃亮的城市名片

◎作者:黃闊登

就其見義勇為本身來說,它並非屬於法律強制規定的範疇,而是源於一種古老的道德律令,源於人們內心的良知,屬個人自覺行為。

見義勇為者,也許並不知曉《論語》有言「見義不為,無勇也」,或許更未聽聞《聖經》之說:「在你的鄰人流血時,你必不得袖手旁觀。」但他們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瞬時無限放大心底的一念之善。此一念之善,興許微弱如風中之燭,卻珍貴如滄海鮫淚。一位大文豪曾寫道:「一個社會最可怕的莫過於正義的泯滅,一個人最可悲的莫過於良心的淪亡。」正是無數的一念之善,積成大德,得以成就文明之邦、和諧社會,讓世間的正義、良心永不泯默。

於羊城而言,見義勇為者的湧現,絕非一種偶然現象,美德蓄養豐盈的背後,必有深厚根基——由歷史和現實鋪墊的土壤。

「羊城」,名從何出?傳說很久以前,有五人從五隻羊那裡得到了仁義禮智信五種智慧,從而創建了羊城。

傳說歸傳說,但傳說系民心、蘊民風。見義勇為、匡扶正義、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羊城大地上,前輩先賢的傳統文化精髓,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向善崇義的民俗民風,正是「義星」「勇星」生長的歷史土壤。

羊城天空中,「義星」「勇星」層出不窮,繁星點點,擷光幾束。

有句說得好:「這個世上,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從來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身邊——他們曾和你我一般平凡。

2012年6月3日上午,廣州中山街道怡東苑小區,因家長短暫外出,3歲女童琪琪被反鎖在家裡。後來,孩子爬上陽臺時不慎失足,懸掛於4樓陽臺,花架正好卡住她的脖子。

孩子口吐白沫,命懸一線,情況十分危急!幸運的是,據小區視頻顯示,有一名黃衣男子11點36分衝入小區救人。

11時38分,黃衣男子從四樓一住戶家防盜窗爬出,沿著窗戶徒手靠近琪琪懸掛的地方。窗戶的站立空間極有限,他挪動的每一步,皆令觀者驚心。

幾番調整姿勢後,黃衣男子雙手抓住了四樓花架,試圖將琪琪推到樓上陽臺上,他自己則毫無防護措施。

11時45分,眾人合力救下琪琪。黃衣男子從防盜窗上小心翼翼地爬下來,很快便消失於人群中。

一些路過的攝影愛好者,正巧拍下了「託舉哥」救人場景,並傳到網上。

視頻曝光後,羊城全城尋找「黃衣男」「託舉哥」,並成功找到,他就是湖北省孝感市人周衝。當時,在羊城務工的他,目睹險情,迎難而上。

「託舉哥」的事跡,全國聞名,在荊楚大地上,反響分外熱烈。我多年來,一直在湖北駐軍工作,心中亦為之分外驕傲。與「託舉哥」,曾同飲長江水,同沐荊楚風,近!

羊城「奪刀俠」,他的身影,似也與我一步之遙。

2012年,6月22日15時20分許,在海珠區江南西路與紫山大街交界處,一名年輕男子突然持刀劫持一名小男童。男童被劫持10分鐘後,歹徒看到解救人員的出現,開始變得激動。

為保證孩子的安全,與歹徒對峙的警察並未貿然行動。

現場的空氣,一時緊張到極點,沒人能料知下一秒歹徒會做出什麼舉動。

圍觀人群中,走出一個留平頭、身著藍白格子襯衫的男子。他的出現,改變了局面。他先整理了一下上衣口袋,裝作過馬路一般,繞至歹徒斜後方,距離歹徒不到兩米時,突然直起身子衝向歹徒,雙手抓住歹徒持刀的手腕,並利索地把歹徒右手往後一扭,讓刀鋒遠離男童。

隨即,民警和七八名路人撲上去,幫忙制服歹徒。好驚險的一幕!

男童被成功解救後,那位中年男子,卻悄然離開現場。

各方媒體大力尋找「奪刀俠」。23日下午,在羊城街頭徒手奪刀勇救被劫持男童的「奪刀俠」被找到了。他是海珠區南華西保安中隊副隊長黃兆景。

之所以說「奪刀俠」的身影距我「一步之遙」,是因他身邊的一個同事,正是我當年的一位退役戰友。這麼說來,不遠吧?

提起為民獻身的武警警官鄭益龍,相信許多人對他的事跡都不陌生。

2013年3月1日下午,一名遊客在珠江西堤碼頭親水平臺遊玩,不慎墜入江中。看病路經此地的鄭益龍,見狀疾衝至事發地點,邊跑邊脫掉制服和鞋子,縱身躍入江中。

由於親水平臺堤岸高出水面約2米且無攀附物,鄭益龍一手抓住不會遊泳的落水人,一手奮力划水逆流向附近的浮排遊去。突然,一個急浪將兩人衝散,鄭益龍將唯一的救生圈讓給遊客,自己卻被奔湧的江水捲走,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滾滾珠江中。

英雄捨身救人的事發生後,不但本地主流媒體對英雄事跡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報導,中央電視臺的重點新聞節目,也播放了英雄見義勇為的事跡,並呼籲全國人民永遠牢記英雄的名字。

當月10日,羊城各界人士送別鄭益龍同志。當時我正在廣州出差,珠江嗚咽、長街灑淚、萬眾哀慟的場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鄭益龍,他在粵,我在鄂,就地理位置來說,我們之間,互為遠方。而因了共同的身份——軍人,他與我,又是如此這般的近!

見義勇為,往往只在一瞬間,但回溯英雄們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壯舉之所以發生,絕非憑一時的衝動,其背後,是一個人長久蓄養的美德水到渠成地升華。比如說周衝,早在2009年,在一個工地的五樓,他就曾因施救工友,而劃傷手臂。黃兆景當保安多年,年年獲獎,據我那位戰友說,相較於「奪刀俠」,大家更願意稱呼黃兆景為「大佬」。他講,在「大佬」成名於「奪刀俠」之前,便已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12人之多。同事們對「大佬」的奪刀救童之舉,敬佩多過驚訝。

「做好事不留名」,是中華傳統美德,但讓好人好事揚名於眾,卻是政府不可或缺的責任。「廣州市見義勇為好市民」的評選、嘉獎等等活動,實際上是政府鑄鍛「正氣之劍」的一種主動作為,在大家心目中樹起了可觸可學的「標杆」。

如何愛英雄,如何護英雄,廣州更是有著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辦法和保障機制。政府、企業和市民全力以赴為見義勇為者解除後顧之憂:真正將《廣州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落到實處……「絕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整個社會用公序良俗和法律規章為見義勇為者和他們的家人保駕護航。

見義勇為者不再孤單,因為他們身後是黨和政府,是保障機構,是愛心企業,是市民群眾,是強大的社會輿論和溫情暖流,是上上下下實實在在的作為。有了這種崇尚見義勇為的巨大能量,必會讓更多的人踏著英雄所走過的路,自覺邁入見義勇為的行列中。

解人於危,救人於難,勇於懲惡,敢於除暴……見義勇為,恰似羊城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它燦若金陽,光彩奪目,輝耀山川!

  小記者文選

  張鑫:下次依然會挺身,但要「智取」

11月14日,南都小記者在華南師範大學西門外的早餐店採訪見義勇為好市民張鑫。張鑫是華南師範大學的一名女研究生。今年1月12日張鑫在這裡看到一男子與早餐店女店主發生爭執後,男子踢倒女店主,於是她上前制止,卻遭該男子毆打。張鑫多處受傷,兩顆牙齒被打斷。事發後不到半小時,該男子被制服並交給派出所處理。

活動當天,張鑫在現場還原了當時的場景。她說當時也猶豫了一下,想到可能會被該男子襲擊,但沒想到他會打得這麼狠。這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事後,家人非常心疼受傷的她,但覺得她這麼做是正義的,也很支持。叮囑她下次遇到這類事情不要盲目地衝上去,可以尋求周圍群眾幫助,並立刻報警。張鑫也反思,同時呼籲大家在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見義「智」為,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別人,而不是盲目地見義「勇」為。

由於這件事情通過各家媒體在網絡上廣泛傳開,張鑫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這對她目前的生活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牙齒被打斷後,由於疫情原因沒有及時接受醫治,學校恢復上課後又因為學習任務太重而沒去醫院醫治,導致目前進食不能正常咀嚼。

張鑫的見義勇為並非偶然,她說,母親經常帶她做些善事,比如給貧困山區捐贈衣物,教育她助人為樂。下次再遇到此類事件,她還是會挺身而出,但不會盲目行事,而學會「智取」。

張鑫是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與同學朋友的關係都很好。在事件發生後,警方需要目擊證人,所有知情的同學都紛紛來幫她,不到2小時就有若干名證人趕來作證。

經媒體報導後,張鑫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別獎。目前的她依舊按照自己的軌跡認真、努力地生活。現在是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研究生,擔任特教實習老師。她熱愛現在的學習、生活。

南都小記者:黃天俊 廣州市執信中學初一1班

  昔日平民英雄 如今特教老師

2020年11月14日上午,離張鑫勇鬥歹徒整整過去了十個月,這位華師大二年級研究生在學校西門口的案發現場,一個早餐攤檔前,向南都小記者講述了當時讓人揪心的場景。瘦弱的女檔主看到張鑫,趕緊迎了過來。「多謝你呀姑娘!」她緊緊握著張鑫的手,情緒有點激動。

十個月過去了,英雄張鑫被歹徒打碎的兩顆牙齒,也還沒有修復,只能靠另一邊吃東西。「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會出手阻止歹徒嗎?」小記者問。「我會的!」張鑫平靜而堅定地回答。

今年1月12日早晨8點多,張鑫在學校西門外的一個早點檔,看到有個男人不知因為什麼原因,踢翻了早餐車,還拿起湯勺把女檔主打倒在地。張鑫當即上前喝止這個行兇的歹徒,不料這個歹徒轉身就揮拳猛烈擊打張鑫面部,一連打了好幾拳,導致她的兩顆大牙碎裂。張鑫的手機也被打掉,她當即讓周圍群眾報警,並不顧安危阻止男子逃跑。歹徒逃入校園,在美食坊拿了一把尖刀揮舞,結果被學校保安用鋼叉成功制服。警察叔叔隨後趕到,帶走了歹徒。

張鑫事後才感到牙齒劇痛,一檢查,發現兩顆牙齒被打碎了。由於急著趕回老家,當時就草草處理了一下。後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就一直在老家。9月份回到廣州後,張鑫又去做了支教,工作很忙,也一直沒有去好好修補一下牙齒。聽到小記者很擔心自己的牙齒,張鑫表示謝謝大家的關心。

張鑫身材瘦高,講話輕聲細語。這位平民英雄一直是一位很有愛心和正義感的人。當年她讀高中的時候,上學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掙扎著起不來,很多人怕惹麻煩不敢上前幫忙,但張鑫就趕緊扶起了老人,並把他送到公交站臺休息。

今年9月份,回到校園的張鑫受到廣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的獎勵表彰。新學期開始後,張鑫就選擇去了佛山一所特殊學校當了一名特教老師。她說,這些特殊兒童比平常孩子,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她們學校經常有社會上的人來做義工,有大學生,有小朋友,還有不少老爺爺老奶奶也帶給這些孩子們不同的溫暖。「大家都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張鑫開心地說。

南都小記者:邵璽月 廣東碧桂園學校六年級

相關焦點

  • 「見義勇為·弘揚正氣」——崑山市見義勇為主題書畫展開幕
    (欒新秋) 12月10日下午,由崑山市公安局主辦,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承辦,市老幹部書畫協會、市老年書法協會、市公安文學藝術聯合會、崑山高新區文體中心協辦的「見義勇為·弘揚正氣」崑山市見義勇為主題書畫展在崑山高新區玉山美術館開幕。
  • 當仁不讓?
    「當仁不讓」到底是何意? 不好說啊。先看一下其出處吧。 《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這句話,某課本上是這麼解釋的:「面對著仁德,即使是老師,也不必與他謙讓」。 當仁不讓於師,意為在「以仁為己任」,尋求真理的時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須據理力爭,就是有老師在面前,也決不能遷就退讓。 對這樣的解釋,清陽只能掩口胡盧了。 教育如斯,憂也。「當仁不讓於師」六個字,解釋錯了四個,意義當然錯了。哪四個字錯了?「當、仁、讓、師」。先說「當」。
  • 「中國夢我的夢」微徵文獲獎作品揭曉
    福州新聞網(微博)訊2014年1月福州市委宣傳部,福州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國夢•我的夢」微徵文、微視頻徵集展示活動。日前,通過專家評審,微徵文作品獲獎者名單已經確定,65件作品上榜。記者從評審組委會了解到,微徵文活動歷時兩個月,累計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次,共收到網友作品700餘件。部分參賽作品還引起網友廣泛轉發和熱議。經組委會專家評審團評審,共有65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一等獎5件,二等獎10件,三等獎20件,網絡人氣獎30件。他們的中國夢,絢爛多彩。
  • 聊城:見義勇為氣如虹
    兩年來,各級見義勇為協會共上報見義勇為人員91人,其中被市委政法委、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認定的市級見義勇為模範有9人、市級見義勇為先進群體8個、市級見義勇為先進分子22人,向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推薦並被認定的省級見義勇為模範有5人,見義勇為模範群體1個。
  • 繪畫、徵文、微視頻...亞沙會徵集優秀校園作品,獲獎作品有機會在...
    繪畫、徵文、微視頻...亞沙會徵集優秀校園作品,獲獎作品有機會在亞沙館展出 2020-10-24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與人工智慧」徵文優秀作品展
    為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知識、愛探索、會應用、敢創新的能力,銅川市中小學生人工智慧大賽組委會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組織開展了「我與人工智慧」主題徵文比賽活動。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區縣、學校積極組織,同學們踴躍參加,經過區級初評共推薦127件作品參加市級比賽,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我市廣大青少年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及他們善於觀察、樂於探究、勇於創新、敢於質疑的良好精神品質,同時也可窺見新一代青少年在資訊時代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暢想與理性思考。我們將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展出。
  • 首屆中國兒童文學徵文大賽榜單上線 TOP150作品動態刷新
    11 月 20 日,恰逢世界兒童日之際,首屆中國兒童文學徵文大賽的榜單頁在人民日報數字傳播、中國福利會、閱文集團等平臺同步上線。閱文起點讀書站內作家倍梵能的《星遇空寂》、小鹿麼麼的《茅草垛裡的風箏》、QQ閱讀站內作家克拉索特金的《獵人與輕騎兵》等多部作品均登上首日榜單。
  • 一課譯詞:見義勇為
    無論古今,見義勇為都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見義勇為」,漢語成語,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One who does nothing when encountering injustice is a coward)」,意思是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a person acting courageously to do what is righteous)。
  • 腦癱男孩獲徵文一等獎 曾把外國作品譯成文言文
    「腦癱」男孩獲徵文一等獎 曾把外國作品翻譯成文言文  「餘一學子,當發奮為學,靜心修德,以報父母,此乃吾之孝也。餘亦欲傳孝道於兒孫,如外曾祖父所言:人人都應盡孝道,孝敬美德代代傳……」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合肥市興園中學的王墨(化名),他以《筆墨情濃傳家風》獲得首屆「合肥市中鐵雛鷹杯」好家風好家訓伴我成長徵文誦讀大賽初中組一等獎。文章以文言文的形式敘述家風家訓對自己的影響。在他上臺時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不僅因為他出色的文章,還因為他是一名腦癱患者。
  • 第八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昆明賽區比賽結果出爐 15個演講作品 20個徵文和微電影作品獲獎
    據介紹,6月中旬,第八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昆明賽區暨第二屆昆明市品牌故事大賽正式啟動並面向社會徵集演講、徵文和微電影作品。其中,演講大賽吸引了100多家企業踴躍報名參與,涉及製造業、食品藥品、農業、服務業、教育文化等行業。
  • 內江市青年作家作品獲團中央「志願文學」徵文一等獎
    近日,記者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中國作協會員、內江市作協副主席曹永勝的報告文學《我的嚮往是春暖花開》獲第二屆「志願文學」徵文活動一等獎。據了解,共青團中央和中國作家協會於2019年5月聯合開展了第二屆「志願文學」徵文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用文學的形式生動展現志願者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志願者在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 ——「卓越地產杯」西海岸中小學生作文徵文大賽活動啟動
    抗擊疫情我們同在徵文內容新冠疫情爆發至今,我們見到太多見證歷史的時刻,太多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英雄,這場疫情不僅是——「卓越地產杯」西海岸新區中小學生作文徵文大賽的活動。活動旨在透過抗擊疫情的時代背景深刻體現大愛無疆的時代精神,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疫情期間社會各界湧現的正能量事跡,從中汲取中華民族精神力量。
  • 我市「創森杯」徵文比賽落下帷幕,共計117篇作品獲獎
    本報訊(記者王悠 通訊員吳紅勝)7月29日,我市「創森林城市建綠色家園--大冶創森杯」主題徵文比賽頒獎儀式在市教育局舉行。比賽由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承辦,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協辦。自創森徵文活動開展以來,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共收到參賽稿件437篇(中、小學生352篇),為宣傳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在日出版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在日出版 2008年11月27日 14: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四屆中國人日語徵文大賽獲獎作品集《我認識的日本人》11月27日由日本僑報社推出
  • 指點迷津 助力圓夢 | 首屆中小學生故事會徵文入圍作品點評與輔導講座成功舉辦
    入圍作品點評與輔導講座成功舉辦8月29日,首屆中小學生故事會徵文入圍作品點評與輔導講座在閔行區春申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此次講座得到了承辦單位上海市閔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大力支持。首先,《故事會》雜誌社副主編呂佳為大家介紹了此次徵文活動的相關情況: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上海故事家協會、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主辦,《故事會》雜誌社等單位承辦的「我的青春我的夢——首屆全國中小學生故事會」徵文活動,自2019年12月開展以來,反響強烈,來稿踴躍,共收到來自全國三百餘所中小學的投稿近萬篇。
  • 【投票】「法在我心中」法治徵文大賽優秀作品評選投票開始啦!
    \\\為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不斷創作和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質量法治文藝作品,省普法辦於今年7月面向全社會組織開展了全省法治徵文作品評選徵集展示活動。
  • 原創童謠、主題徵文、繪畫作品,水小君喊你來參賽啦!
    活動簡介一、活動主題:節水護水,你我同行二、主辦單位:無錫市水利局三、參加對象:無錫報業全媒體小記者、全市中小學生四、徵集內容:節水護水原創童謠、主題徵文及繪畫作品2、圍繞「節水護水,你我同行」這一主題,自主創作童謠、撰寫主題徵文或以繪畫作品呈現,可以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節水、護水經歷;可以有感而發,表達對優美水環境的憧憬;也可以發出倡議,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節水護水……標題自擬,要求以無錫為創作背景,體現本土特色,主題突出、事例鮮活、文筆優美、內容健康、鼓勵藝術性和創新性。
  • ...抒報國情 立強國志 嘉職院兩名學子徵文作品登上「學習強國」平臺
    近日,「學習強國」平臺發表了大學生組徵文作品。嘉職院盧夢波、陸金婷兩名同學的徵文作品在數以萬計的作品中脫穎而出,被「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選登發表。「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開展「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大型徵文活動。該活動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作為指導單位,「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作為主辦單位。
  • 少兒「抗疫情」童詩徵文 石獅一小學生作品入選
    日前,該首童詩在少兒「抗疫情」童詩徵文活動中,從8000多首應徵作品中脫穎而出,和其他73首作品一起被結集出版。 今年2月份,少先隊福建省工作委員會聯合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童心記疫,雕刻每一種動人的力量——少年兒童眼中的戰疫」徵文徵畫活動,共徵集到童詩八千餘首、畫作一萬餘幅。經專家評選,74首優秀童詩被編入《透明的擁抱——抗疫情兒童詩選》一書。
  • 汶上縣「我家門前那條路」徵文大賽揭曉 84件作品獲獎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李彤輝 通訊員 毛家坤 邵學魯 濟寧報導8月21 日下午,由汶上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汶上縣交通運輸局、汶上縣作家協會共同舉辦的汶上縣交通杯「我家門前那條路」主題徵文大賽頒獎儀式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