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層層的地下交易鏈條,一筆筆游離於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的巨額資金經由地下錢莊通過「對敲」流到境外,犯罪分子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了資金的「洗白」。
最近一段時間,義烏外貿圈有很多廠家收到銀行帳戶被凍結的通知。一位在義烏從事小商品外貿的商家告訴新金融記者,半個多月前,他發現自己的帳戶被異地凍結。「當時我想要取走一位越南客戶打過來的近6萬元的貨款,但發現帳戶被凍結。我打電話去問,說是經公安局偵查,這筆錢涉嫌電信詐騙。」該商家說,最近一段時間,外貿圈裡帳戶被凍結的不是少數。
批量凍結
「朋友圈裡隔三岔五的就有人說收到銀行帳戶被凍結的通知。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銀行卡被凍結,只知道我們周圍從事外貿的這些商戶很多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位從事拖鞋外貿生意的商戶直言,早在幾年前,就聽說圈裡人的帳戶被異地凍結,但像這樣大面積帳戶被凍結是從去年開始的,主要對象是從事外貿生意的商戶和公司,有的不止一張卡被凍結,有的還不止凍結過一次,有部分商戶帳戶內涉案金額已被報警地法院強制划走。究其原因,多是因為涉及電信詐騙和網賭。
據前述小商品外貿商家說,目前他們了解到上百家商戶帳戶被凍結,絕大多數都是從事外貿生意的商家或公司。他們私下曾對被凍結的帳戶金額做過不完全統計,涉案金額驚人。截至目前,義烏官方並沒有公布任何相關數字。
有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今年之所以會出現大面積「凍卡潮」,和國家今年集中嚴打網絡賭博、電信詐騙、殺豬盤、網絡色情、傳銷資金盤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由於網絡犯罪不受地域限制,所以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一位被多次「凍卡」的外貿商戶表示:「以直接匯款帳戶為源頭開始查,大概會追溯到第四級左右,有的會凍結到六級以內帳戶,也就是說,從一支『問題』資金分流出去所涉及的關聯帳戶都有被凍結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此次涉及「凍卡」的大多是外貿商家和公司。一位外貿圈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其實被凍結的資金大多是正常的應收貨款,但由於過了『中間人』的手,境外不太乾淨的錢可能會流入境內。」
買單出口
據了解,義烏很多家庭式作坊從事外貿生意,在帳戶管理方面不是太正規,一些公私帳戶沒有完全分開。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外貿商戶因無進出口權或無進項發票、工廠無法提供發票等原因,只能選擇「買單出口」。而且,商戶無法要求客戶所有的貨款都走合規合法匯款方式,合法收匯在這個圈子裡是一直存在的問題。
買單出口是指企業直接或者通過物流公司委託不正規的進出口公司辦理通關手續,企業與進出口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的代理或者買賣關係。所謂「買單」通常是指購買進出口公司的外匯核銷單。工廠沒有進出口權,對一些貨物金額較小的產品去購買人家已經註銷掉的核銷單。值得注意的是,在買單出口中,真正出口的主體和收款的主體大都是不一致的,只能依靠地下錢莊,或者第三方回流國內,外貿企業也無法判斷地下錢莊或者第三方機構給自己國內銀行帳戶轉入的資金,背後是否涉及其他非法交易的問題。
一位香水外貿商告訴新金融記者,此前他們曾通過買單出口走貨。他們公司之前在香港滙豐有自己的帳戶,客戶的貨款都是打到香港的帳戶。後來通過一個中間人找到了一個換匯公司,由香水工廠的香港滙豐帳戶轉帳該公司離岸帳戶,換匯公司通過私帳轉到香水外貿老闆的個人人民幣帳戶。這樣做了幾年,直到2019年7月份突然發現香港帳戶被關停了,經查是之前的一筆通過換匯公司換匯的5萬美金貨款出了問題。
在外貿圈,通過地下錢莊實現資金流動的不在少數。採訪中,幾位外貿商戶表示,海外客戶考慮到成本、便利性,以及部分海外國家外匯管制和受制裁等種種原因,他們之間的貨款結算一直都是依靠中間人完成的。
「客戶把貨款打到地下錢莊的外幣帳戶,然後地下錢莊用國內人民幣帳戶把貨款給到我們。一般我們都有一個中間人,每次走帳都是通過中間人完成的。」一位外貿商戶表示,在這一進一出的資金流轉中,部分涉案贓款可能會流入外貿商戶的帳戶內。事實上,外貿商戶也大多知道通過地下錢莊走帳可能會帶來的風險,但他們站在商家的角度無法規定客戶用何種方式付款,也不會特意鑑別貨款的合法性。
然而資金到了外貿商戶這,通常被用於購買原材料、支付商鋪租金或人工費用等經營支出,這樣一來,不法資金就會流向下遊公司,以至於警方在追查一筆資金時,會凍結了五六級關聯卡,從而造成外貿產業鏈因流動資金被凍結而陷入困境。
瘋狂「對敲」
「對敲」是外貿圈不少商戶心照不宣的結款方式。地下錢莊在國內外同時設立人民幣和外幣帳戶,客戶境內人民幣帳戶轉移資金給地下錢莊,客戶境外帳戶按實時匯率兌換等額外幣資產,通過地下錢莊聯繫境外合伙人,按照比例收取佣金,按約定時間平帳。反之,當國外帳戶收到外幣後,用國內人民幣帳戶給客戶支付人民幣。資金在境內外實行單向循環,表面上境內沒有資金流出,也沒有境外資金流入,交易通過「對敲」在特定時間段通過對帳實現兩地資金平衡。
「大多數地下錢莊都有『對敲』業務,主要服務對象就是外貿商戶。」一位做民間資金生意的圈內人給新金融記者舉例稱:國內A企業要給國外客戶打入100萬美元,他不想走正規渠道換匯的話,就通過地下錢莊把相對應的人民幣(約700萬元)打到地下錢莊的國內帳號,地下錢莊在美國的帳戶就會直接把100萬美元打給A企業國外客戶的帳戶內;同時,有一家美國企業B要向國內企業買700萬人民幣的貨物,他們也通過這家地下錢莊,B在美國把700萬人民幣對應的美元(大概是100萬美元)轉帳給地下錢莊的美國帳戶,地下錢莊國內的工作人員把對應的人民幣(大概700萬人民幣)打給B需要支付的國內企業。這樣,美元和人民幣在境內外實行單向循環,沒有發生物理流動,以對帳的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
據了解,大多數「對敲」是通過「隱形的中間人」完成的。「兩邊的客戶一般不太會也沒渠道直接與地下錢莊建立直接聯繫,通常會通過某個朋友介紹的中間人或委託熟悉此類業務的人統一收取外匯後與地下錢莊交易,換取更有利的牌價或者時間成本減少換匯中的損失。這些中間人比較神秘,他們類似中介賺取佣金。」一位民間換匯人士說。
「中間人」過橋
據圈內人介紹,之前在一些城市繁華的商業街,從事外匯買賣的人很多,他們大多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他們手裡有些美元等外幣,有一些需要用人民幣換外幣,又嫌到銀行兌換麻煩的客戶會找到他們兌換。他們換的價格和銀行相差無幾,有時會高出一點兒。當碰到「大單」的時候,他們手裡的外幣就不夠用了。這時候,他們會找到他們的「上家」,確定對方有足夠可兌換的外幣時,「中間人」才會在這邊下單。基本操作是:客戶在境內將人民幣打給中間人,中間人再將錢打給上家,上家再通過外幣帳戶將外幣打到客戶的外幣帳戶上。「前些年,中間人的佣金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近幾年又漲了。」前述民間換匯人士直言,一般中間人手裡有不少銀行帳戶用於來迴轉帳,有時候是借用親戚朋友的,有時候是租用或買來他人身份證辦理的。
中間人的「上家」有時候是一個外幣儲有大戶,有時候是地下錢莊,有的表面上是一個不顯眼的小賣部,暗地裡的實際生意卻是兌換外幣。「整條產業鏈已經相當成熟,各環節分工非常明確,有負責提供公民信息的,有負責出租、出售人頭戶(四件套、八件套等)的,有負責出售手機號碼、微信號碼、QQ號碼的,還有專門開闢洗錢通道的。」 前述民間換匯人士說。
需要注意的是,「對敲」需要兩邊給付的錢基本平衡,但有時候,帳是對不上的。這時,地下錢莊之間就會相互拆借對帳,以保證收支平衡。而這種「拆借」在地下資金圈子裡非常常見,被稱為「分單」,類似和別的地下錢莊「拼單」。
除此之外,「虛假貿易」也是地下錢莊「對敲」平帳的一個重要渠道。「幾年前,有的地下錢莊在境內設立一個投資公司,資金以境外注資的名義進入,還有的地下錢莊找一家貿易公司虛報過關品名,海關並不是所有物品都開箱檢驗,通過虛假報關手續,以貨款的名義進行正常的銀行購匯。」一位外匯圈人士說。
就這樣,藉助層層的地下交易鏈條,一筆筆游離於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的巨額資金經由地下錢莊通過「對敲」流到境外,犯罪分子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了資金的「洗白」。
組建援助中心
地下錢莊已經成為公安部門積極打擊的對象。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國家外匯管理局配合公安機關破獲地下錢莊案件近60起,罰沒金額超3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外貿公司銀行帳戶和涉案資金有流水關聯而被凍結,導致無法正常生產、經營和生活。還有商家因銀行卡被凍結而導致車貸、房貸、生活消費等無法支付而陷入個人財務危機。
外貿商戶為了規避風險,一個個奇葩的帳戶管理方式橫空出世。比如,貨款一到就馬上轉付出去,帳戶裡不留餘款;或者一年換一個卡,大額流水存進來馬上取出現金再轉存他卡等。但尷尬的是,這種帳戶「異常操作」的行為正好是監管部門排查的問題帳戶的特徵,更容易被追查。
為了解決「凍卡」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義烏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義烏髮布」發布了一則消息,2020年11月10日,義烏成立銀行帳戶凍結援助中心(下稱「援助中心」)。援助中心主要負責梳理登記帳戶凍結信息、宣傳引導市場主體規範外貿貨款收付行為、為市場主體解凍提供諮詢服務、協助向異地公安機關溝通等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義烏成立援助中心是官方層面為解決義烏外貿商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被牽涉電信詐騙、導致帳戶被異地公安凍結而走出的第一步,是維護義烏正常的市場運行和商戶利益的必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