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開展科普主題課程 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2020-12-17 東南網廈門頻道

「放飛夢想,玩轉科技」探索活動現場後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供圖

東南網7月30日訊(通訊員 吳林瑞 本網記者 李霖)科技強國,科普惠民,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近日,廈門市集美區5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愛心扶幼」系列科普主題課程活動107場次,助力青少年綜合能力提升,為暑期生活快樂「加碼」。

觀察+實驗 探索生活科學奧秘

為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能力,激發科學探索興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各實踐站從生活現象入手,帶領青少年共同探索科學的奧秘。

「紙飛機為什麼會飛?」「怎麼才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時間更長?」7月20日,後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放飛夢想,玩轉科技」探索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科學解答生活疑惑,動手實踐放飛滿載智慧的紙飛機,激發青少年探索、運用科學的興趣。

近日,為了豐富社區青少年暑期生活,三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學科普夏令營」系列課程,學習探索「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知識,引導青少年製作望遠鏡,利用光的折射來觀看身邊的事物,提高動手能力。

7月15日,崎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發現身邊科學」科普主題夏令營,引導青少年觀察「水和油」融合情況,通過知識講解和動手實驗增長知識。

機器人課程(西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供圖

拓寬視野 科技智能進社區

人工智慧亦稱智械、機器智能,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為提高青少年對科技智能的了解,各實踐站整合社會資源,為青少年帶來一場「科技盛宴」。

近日,西濱社區、鐵山社區、西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連結專業師資進社區開展人工智慧科普知識講座,通過視頻圖片、機器人互動展示等調動青少年的好奇心,動手實操玩轉機器人,開拓眼界,激發孩子們對科技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科普引航,啟迪未來」青少年科普夏令營於近日開展,第一節課中以「航空研學」為主題,向青少年講解航空科普知識,製作航空模型DIY等,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與此同時,馬鑾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攜手集美社科協連結專業團隊開展「探索火星奧秘」科普課,利用樂高積木創作火星探測車模型和火星場景,藉助程序對模型車進行控制開展場景模擬,「暢遊」火星,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鍛鍊青少年動手和團隊創作能力。

農耕科普活動(東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供圖

走進自然課堂 感受科學魅力

為培養青少年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科學精神,各實踐站藉助「自然」課堂開展各類科普課程,激發探索意識,提升科學文明素養。

日前,黃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學科普知識課,向青少年普及「大海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為什麼這麼鹹」等科普小知識。三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神奇的能量守恆」科普課程,普及能量守恆知識,製作能量擺,青少年利用珠子的晃動認識能量守恆定律,提升動手能力和科學素質。

7月20日,東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戶外拓展,體驗農趣」感受大自然活動。社工帶青少年走進農田,邀請農耕達人以花生種植為例,向青少年講解自然經濟作物生長規律,帶領青少年認識植物生命科學,認識遵循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從中感受大自然科學的魅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青少年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助於培育探索、實踐和創新精神。接下來,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持續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活動,加強青少年科普教育,助力青少年綜合能力提升,促進全面發展。


相關焦點

  • 廈門集美:開展科普主題課程 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為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培養創新能力,近日,廈門市集美區5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愛心扶幼」系列科普主題課程活動107場次,助力青少年綜合能力提升,為暑期生活快樂「加碼」。觀察+實驗 探索生活科學奧秘為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能力,激發科學探索興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各實踐站從生活現象入手,帶領青少年共同探索科學的奧秘。
  • 南川區青少年之家開展暑期趣味運動會,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暑期不同Young為豐富青少年之家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營造熱愛運動享受健康的良好氛圍,近日,南川區木涼鎮玉巖鋪村青少年之家、鳴玉鎮中心居委青少年之家相繼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青少年趣味運動會,吸引50餘名青少年參加。活動當天,參賽選手們一早就來到了比賽現場,個個都情緒高漲。
  • 廈門大學+集美學村+誠毅科技館「勵志探索文化科技」主題研學二日營
    為進一步塑造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及陽光自信的心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打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根據學校德育內容的具體要求,開展本次主題活動。一、活動目的:鍛鍊學生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及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孩子學會欣賞、學會鼓勵的積極心態;同時,在特定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公眾意識及社會責任感,為培養積極陽光的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補充。
  • 豐富青少年兒童暑期生活,這個社區開設七門系列課程
    為讓轄區青少年兒童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渝北區龍溪街道金紫山社區微型少年宮組織轄區青少年兒童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暑期系列活動。據悉,本期少年宮暑期課程共開設七門課程,分別是國學、英語、科學、樂高、桌球、體勢能、書法。
  • 暑期活動 | 義和巷社區青年愛裡組織開展多種興趣活動豐富青少年假期生活
    通道街辦事處義和巷社區青年愛裡堅持把社區活動作為暑期活動的落腳點,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加強服務指導,讓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體驗文化,增強才幹,拓寬知識面,提高素質能力,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拓展假期生活,進一步強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實踐能力,使轄區廣大青少年度過一個健康、安全、愉快、充實的暑假。
  • 陶家渡街道開展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動
    為加強青少年保護環境意識,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近期陶家渡街道安排各社區組織開展暑期系列活動。花山社區組織了衛生清掃活動,活動中青少年們對花山廣場進行衛生清掃,他們帶著掃帚,哪裡髒就往哪裡去,人人動手,積極合作,不怕累、不怕髒,確保清除每一個衛生死角。本次活動共參加青少年20餘人。
  • 吃美食、看馬戲、玩童玩 來廈門集美逛特色廟會
    ­  作為第九屆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本屆廟會暨縣市旅遊推介交流會以「童享藍天·靈動兩岸」為主題,依託閩臺優勢,立足集美本地特色資源,通過創新活動形式,為兩岸青少年交流搭建起一個富有童趣、相互學習、同心協作、共享快樂的交流平臺。
  • 電子城街道電子二路社區開展青少年暑期科普夏令營活動
    為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加強科普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動腦和創新能力,我社區於2020年8月5日上午九點開展了電子二路社區青少年暑期科普夏令營活動,由雁塔區老科協的柏景森老師授課,帶領孩子們度過了一段開心的時光。
  • 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科技館五大公益課程開課
    襄陽網訊(通訊員花叢笑 楚天快報記者胡夢思)為豐富廣大學生的暑期生活,激勵大家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襄陽市科技館為全市的青少年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程,並於20日開課。據介紹,此次暑期課程共分為五大類,每類均有6次課,每次90分鐘。
  • 廈門金林社區開展科普夏令營 豐富兒童暑期生活
    孩子們對科學小實驗十分感興趣(金林社區供圖)臺海網8月26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為豐富轄區兒童暑期生活,培養思維創新,增加邏輯思維能力,23日,廈門市湖裡區金林社區攜手湖裡區圖書館開展2020年「體驗·創新·成長」暑期科普夏令營
  • 種下「科學」種子,開啟探索之旅,這場科普夏令營在集美錦園社區舉辦
    為豐富社區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傳播科學文化知識7月15日-17日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錦園社區居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科普引航,啟迪未來」青少年科普夏令營,利用身邊光的現象進行引導,用通俗易懂且生動的方式科普光學知識。
  • 樂遊科技館 歡享暑期生活
    暑假裡的科技館,熱鬧非凡,一系列趣味科普體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眾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來到泰安市科技館,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技的神奇,樂享暑假生活。在科技館講解輔導員帶領下,小記者們參觀體驗了一樓臨展廳《鏡子的世界》主題臨展和二樓常設展廳,新奇好玩的科學展品激發起小記者們濃厚的科學興趣,現場爭相舉起小手提問,大家在通俗易懂的講解和身臨其境的探索中掌握了深奧的科學原理知識。自由參觀結束後,科技館為小記者們上演了精彩的科學實驗秀表演,通過簡單的手工製作及小實驗的教授,豐富了本次科技探索之旅。
  • 一萬多名青少年參與武漢市暑期雲託管課程
    往年暑假,武漢市都會採取社區託管室託管的形式服務青少年,並且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區暑期託管華麗轉型,搭載雲平臺,開啟了雲託管的新裡程。截至目前,武漢市已有1萬多名青少年參與了這種特殊的雲託管課程。
  • 集美區開展「六一」主題活動 愛心滿集美護孩子成長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宗琴 通訊員 張倩瑩)今年的「六一」兒童節,集美區通過與「愛心扶幼」各成員單位通力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廣大少年兒童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  「愛心扶幼」是踐行「愛心廈門」建設,落實「五大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集美區從愛心幫扶、成長環境淨化、心靈關愛等方面,加大實施系列關愛工程,為困難家庭兒童、孤兒健康成長護航。
  • 豐富青少年暑假生活 新洲區章林社區開展科普創新活動
    近日,區園林和林業局聯合區科協,走進邾城街章林社區,為青少年宣講科普知識,指導開展科普創新活動,贈送科普圖書。園林專家李蒙蒙向青少年講解了銀杏、合歡樹、仙人掌等常見植物的生長習性和有趣現象,並結合武漢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通過一些小故事和生活見聞,讓大家加深了對綠化重要性的認識。章林社區負責人宣講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在有獎問答環節,大家踴躍參與,獲得了心儀的學習獎品。在「樹葉貼畫」科普創新板塊,青少年們充分發揮豐富想像能力,提高科普實踐能力。
  • 大陸首個對臺研學基地在廈門集美揭牌
    去年,兩岸特色廟會首次落戶集美,突破了以「吃」為主的傳統模式,把對臺研學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本屆廟會設置了兩岸商貿交流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區、兩岸青創集市區、兩岸主題演繹區等五大區域,打造集研學旅行、商貿交流、親子童玩、文創集市等為一體的大市集和嘉年華,讓兩岸青少年和市民遊客一網打盡「吃喝玩樂學」。  在廟會期間,舉行的兩岸青少年研學營更是展現了「研學」主題。
  • 暑期科普活動第六期圓滿結束
    人工智慧暑期科普活動豐富了青少年學生的暑期生活,有趣的科普課堂讓孩子們大開眼界,對人工智慧有了一次全面的「親密接觸」。01 開營儀式為了讓同學和家長們對人工智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正式上課前舉行開營儀式,老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教育相關政策、本次科普活動的意義以及接下來課程學習的安排。
  • 整合資源 打造品牌 鞏義市科協深入開展青少年"科普遊"活動
    ,利用暑假組織青少年開展科普遊活動,著力打造具有鞏義特色的青少年科普品牌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青少年關注科技創新,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真正激發他們科技創新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度過一個豐富、充實、快樂的暑期生活。一、整合社會資源,增強科普服務能力。
  • 暑期實踐如何既「識國情」又「做實事」——廈門理工學院圍繞社會熱點開展暑期實踐
    廈門理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志願者們充分發揮環境專業知識,以大手牽小手的方式,持續開展「保護母親河·爭當河小禹」系列環境保護、環境教育活動,宣傳覆蓋集美區六個鎮街十八個社區和四個小學,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學生與社區公眾的支持與積極參與。去年暑期,環境學院河小禹社會實踐隊主動與共青團集美區委員會、集美區農業農村局、集美區河長辦等單位對接,成立了集美區「河小禹」護河隊。
  • 集美廣場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生活
    這種廣場文化活動,在政府投入極少的情況下,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也給周邊商家帶來了人氣,被很多人稱為「集美模式」。在集美區,文化陣地的大手筆投入也讓人羨慕,重大的文化體育設施布局合理,打造成了「1公裡文化圈」,老百姓走出家門1公裡,就能感受到清新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