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評(誠言呈語旗下帳號,獨家授權發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自從看到趨近於一比一的普職比後,我總是會有種莫名的焦慮。
按理說,這對於我一個30來歲的人來說,八竿子都打不著。
但是我不用再去參加中考,孩子不還得過這一關麼。
看著他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學習成績,這感覺,還不如讓我自己再去考一遍呢…
當然了,有人說我衝著小學生做這種前瞻,「瞻」得有點過於遠了。
但是對我大學同學家那個已經上了初二的閨女來說,可是近在眼前的事。
上不了普高怎麼辦?
他說「找個衛校上吧,孩子想當護士」。
當時我就想一巴掌抽他臉上,讓他拿出來他的本科畢業證在想想,這玩意到底意味著啥。
你可能覺得,我這反應有點過激。
因為在一些人看來,職高也挺香。
尤其是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人都說,去讀個衛校出來當個護士也挺好。
但是別忘了,那終歸是二三十年前,教育資源還相對匱乏的年代。
而且,說這話的人,也大部分都處在教育資源落後的地區。
比如縣、鄉、鎮。
對於生活地區相對不太發達的人來說,只要是有一身體面的制服的工作,幾乎都是好工作。
這並沒有歧視的意味。
因為嚴格來說,這也算是一代人生活空間的跨越。
本質上和從三線城市裡出來的城裡人,到了一二線城市立下了足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是,護士雖然也工作在醫院,但終歸不是醫生。
你看看醫學生腦袋上頂著的那幾根頭髮,也該知道這和衛校畢業的護士之間,壓根就不是工種不同那麼簡單的事。
那不比醫生,跟本科畢業的護理學專業比總可以了吧?
不一定。
本科的護理學畢業後,未必就是當護士。
像疾控、婦幼保健站、相關技術崗位等,都是他們的可選方向。
而衛校畢業,則基本就等於是去當護士。
但就算是本科生衛校生都去當護士,也差別大了去了。
首先,應聘就是衛校生的一個大坎。
從「紙面上」說,三甲醫院招護士,學歷要求一般都得是本科生。
而衛校和專科的護理專業畢業後,能去鄉鎮和縣一級醫院就已經算還可以了。
當然了,這中間也有人通過其他方法去到了稍微好點的醫院,和本科生在一起工作。
看上去,在一起待上兩年,誰也不見得就真能比誰差。
但是,這並不代表你跟人家那護士當的就是同一碼事。
因為從編制到薪資,從深造到晉升,都不可同日而語。
上面說的這些,這還只是基礎待遇方面的差別。
到了具體工作的時候,護士依然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香。
看上去,護士的工作只是發發藥,打打針,做個簡單諮詢,提供個就診引導那麼簡單。
但是,誰也沒規定過病人只能白天生病。
所以,護士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是三班倒。
跟很多重工業企業是一樣一樣的,只不過你穿護士服,別人穿勞保服罷了。
雖然從工作時長上來說,這跟其他行業也區別不大。
甚至比動輒996的企業還輕鬆了不少。
但是你要真去熬熬夜班的話就會知道,前些年比醫學生少掉的那些頭髮,用不了五年都得找補回來。
這還不包括那些繁瑣的清點、交接、巡視病房和事無巨細的觀察工作。
而且,倒班的工作,幾乎就意味著沒法有規律地照顧家庭。
對於本身薪資就不是特別的高,又沒法在傳統意義上履行家庭職責的女生來說,這至少算不上是什麼特別好的選擇。
相比於這一點來說,我覺得護士工作上,那些不被病人理解還算是更容易解決一些的問題。
曾經有位衛校的老師,跟我聊天時說:護士,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來的工作。
這突然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這些年一直都說護士需求的缺口很大。
原因,其實就像是和土木工程類專業一直缺人一樣。
可能更多的要歸結於工作性質,帶來的相對更高的離職率。
當然了,任何工作自然都是不會人閒、活少、錢多的。
但即便是不打算出人頭地,獲得個中等水平也至少應該是每個年輕人應該追求的生活。
以當護士為理想,選擇護士這一行,這並沒有錯。
甚至,還應該為人稱讚和歌頌。
但是衛校的學歷,並不足以支撐你在這一行上的夢想。
如果但凡還有一點機會的話,請別相信衛校也是好出路的說法。
讀普高,參加高考才是你圓夢的起點。
而如果確實受困於教育資源的話,那麼請儘量提升學歷吧。
雖然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學歷只是一張紙的區別。
就像是敲門磚一樣,用過了好像就可以扔。
但是別忘了,學歷背後所代表的知識儲備,才是真正能讓你安身立命,讓夢想走進現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