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敵之爭
前幾天聊完了北京三裡屯為什麼沒有工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小眾中的小眾——穿工裝的女孩。
如果提到穿工裝的女孩,那就不得不拿出穿潮牌的女孩來對比。
看似兩個品牌並沒有什麼關聯,但是要叫做宿敵的也只能是工裝女孩和潮牌女孩了。
同樣的價格區間,完全不同的選擇。
相較於奢潮女孩,潮牌女孩往往是奢潮女孩的破產版,而對比快時尚女孩,潮牌女孩又是高配版,基本同屬於一個類型的不同層級。
而有且只有工裝女孩才是潮牌女孩的宿敵。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裝女孩和潮牌女孩有什麼不同。
愛情觀
潮牌女孩更受渣男的歡迎,也更喜歡渣男。
潮牌女孩沒一個低調的,和穿奢潮的女孩還有一定的區別,穿潮牌的女孩就是想花少錢裝大b。
你想想一件Gucci的短袖多少錢?
3000。
而一件被所有人知道的潮牌TEE多少錢?
普遍在500-1500之間吧。花了1/6到1/2的價格就可以擁有同樣的關注度。
而在這之中還有相當數量的FAKE。
她們的日常活動範圍在夜店、酒吧、朋友圈、酒店、電音節、副駕駛,凡是能展示自己的地方都缺不了潮牌女孩的身影。
而這些地方常常是渣男出沒的高發地。
嘴上說著討厭渣男,卻又流連於一個又一個渣男的卡座、副駕駛。
其實也有可能是真討厭,但是周圍的姐妹一個個的下午茶、酒店、夜店,自己不抓緊就被落下了。
潮牌女孩十分焦慮,而這些東西只有渣男才能給。
你叫她出門散步、爬山、聊個天沒有一個潮牌女孩會去,如果改成夜店、打氣、下午茶,那跑的比誰都快。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就是潮牌女孩的真實寫照,而那些老實人只能被稱之為直男,發一張好人卡就此別過了。
面對渣男痛苦一陣子,面對直男痛苦一輩子。
「我現在開心不就好了」是潮流女孩的座右銘。
摸摸良心,潮牌女孩也不喜歡渣男,但是她們沒得選。
工裝女孩最受直男的青睞。
眾所周知,直男最怕女孩子穿的光鮮奪目,哪怕是去遊個泳也得讓女朋友穿上連體泳裝。
而工裝女孩的搭配深得直男的喜歡,簡潔大方不暴露,是實打實的經濟實用型女孩。
想到這裡直男連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而工裝女孩卻一點也不喜歡直男,最考究搭配的工裝,碰上最不懂搭配的直男。
往往一次微信聊天之後,就基本結束了雙方的關係。
就像改裝三菱翼神碰到evolution,你覺得我們差不多,其實我們根本不一樣。
時尚觀
潮流女孩很辛苦。
之前都說潮流男孩很辛苦,要跟著陳冠希此次追求潮牌,眼瞅著30歲的人了還得買Clot、Vlone來表忠心,要不身邊的姑娘都少了一茬又一茬。
你以為潮流女孩容易嗎?
想做潮流男孩身邊的潮流女孩,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前年流行YEEZY,去年流行AJ,今年流行Balenciaga Track,一會運動時尚,一會復古潮流的,潮牌根本沒有一個定性。
潮牌從來沒有風格可言,什麼品牌都可以稱之為潮牌,只要它流行。
而潮流女孩的偶像也不是某一位潮流明星,只要什麼單品被某些潮流ICON穿火了,你都要去模仿別人的穿搭。
否則你就不是潮流一線。
之前Adrianne Ho火,你就得模仿街頭女孩,穿Supreme、NOAH、ASSC,當然YEEZY、AJ也必不可少,不僅不少花錢,每次還都得和賣假貨的販子鬥智鬥勇。
陳冠希談過戀愛的CLot店員就是她們最愛的幻想童話故事。
現在卡戴珊家族勢頭正旺,打開社交軟體你能看見300個卡戴珊風格的潮流女孩,他們歐美身材穿歐美潮牌,妝容紋身都是歐美風。
走在中國人家把她當美國人,走在美國人家把她們當日本人,走在泰國人家把她們噹噹地人。
看似時尚特別,但是隨著輿論的改變而改變,生在十幾年前她們就是非主流的貴族成員。
潮流女孩的下一站永遠是個未知數。
工裝女孩的就輕鬆的多了。
不用窺覷日新月異的潮牌,反正衣服每年都差不多一個樣,買上一件穿五年也不是夢。
工裝女孩的選衣模式像極了媽媽輩的模式,一看材質二看做工,衣服嘛穿的,質量最重要。
從來不追求在朋友圈當最扎眼的那一個,但會覺得是自己才是最酷的那一個。
一套衣服可以開車穿、坐車穿、坐地鐵穿、逛街穿、旅遊穿,哪怕是去吃火鍋也能穿。
完全不用糾結衣服會不會被弄壞,也更不用糾結會不會撞衫。
玩世不恭的陳冠希粉絲不是她們的菜,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該有這個年紀的樣子,成熟穩重的「張志明」才是她們的最愛。
她們沒去過夜店,去過三次酒吧,下午茶也不是她們的愛,約上曾經的朋友去一家心儀已久的日料小店才是度過閒暇時光的方式。
穿上曾經在日本淘來的工裝外套,拿上一張過去的CD放上一首《真的愛你》,敬遠方的朋友,也送給更成熟的自己。
價值觀
潮流女孩證明自己價值的標準取決於男人。
有多少男人肯給她們花錢才是她們價值的體現,在她們的圈子裡,自己能賺多少錢不算什麼,要是有越來越多的冤大頭肯給她們花錢才是真的牛。
潮流女孩最喜歡在節假日秀紅包金額,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多傻子男孩?
而且她們發這個東西出來,不就代表著周圍已經有很多坑b男人了嗎?從而證明她們自己也很坑,為什麼要這麼發呢?
其實潮流女孩是典型的「騙子邏輯」,她們在找比她們更傻的人,她找到比自己更傻的人一騙一個準。
就好比操著一口廣東口音的騙子說:「我傑裡系北京公安局,你到我們這裡來一下。」
正常人都想,你北京公安局講一口廣東普通話是不是有病?馬上把電話給掛了。
因為你有判斷力,你會想這麼簡單的判斷都沒有嗎?這個世界上還真有大量的這點判斷力都沒有的人。
而這就是潮流女孩的立足之本,閨蜜之間做做轉帳,前年還是520,今年就是5200,估計到明年後年過節不轉個52000都不好意思出來炫耀了。
這個真真假假的圈內,越來越多的人浮躁,急功近利,特別急於表現出自己被男人愛的典型,被男人寵的事實來證明自己。
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看似可恨,其實也很可憐。
工裝女孩不需要男人證明自己。
這就像《大黃蜂》中的女主角一樣,18歲擁有自己的一輛車才是追求,而不是什麼男人的副駕駛。
這就和《變形金剛》第一部的男孩與車的故事一樣。
渣男的保時捷雖好,但是也比不上自己有輛甲殼蟲。
渣男的520也從來不收,「你能給的我自己都買得起,我想要的你也給不了」。
交友觀
潮牌女孩沒有真正的男性朋友。
雖然潮牌女孩周圍有數量相當的男閨蜜、男性朋友,但是他們每個都是有所圖的。
叫著我們是好朋友的男孩,對潮牌女孩卻是關愛有加,出門接送、吃喝買單。
而這些「大方」的男孩對自己的男性朋友卻摳門的要死。
潮牌女孩雖然表面上說我們是朋友,但是心裡也知道這些狗男人的小九九。
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享受舔狗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做潮牌女孩的附加優惠。
而工裝女孩不需要男性朋友。
她們周圍沒有渣男的環繞,畢竟渣男確實不喜歡這款性冷淡的裝扮,不能促進渣男荷爾蒙的分泌。
周圍的直男只會讓工裝女孩的多喝熱水,每天鬥嘴,絲毫不浪漫的直男也不是工裝女孩的最愛。
雖然在過節的朋友圈會偶爾羨慕一下潮流女孩,但是轉念一想男人還是太狗了,隨即還是會找同性朋友。
工作觀
潮流女孩從小到大都是人群中的焦點。
從男友、長相、打扮都要做朋友圈中的佼佼者,「永遠爭第一」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付諸行動的要點。
男友愛不愛自己不重要,要帥、要潮才是重點,愛她們的醜男人都被發了好人卡。
長相不好看就整容,對自己的狠勁誰都不比不了。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不是天才的潮牌女孩在這些地方花去了精力,自然在學習上就差了很多,畢竟大家比的不是學習。
而學習好壞卻直接影響了工作好壞。
畢業了的潮流女孩就抓瞎了,之前聽夜店的吹牛男孩一晚上花個萬八千蠻輕鬆的。
看看招聘簡歷一個個薪資6k起還不要自己,那心態顯然就崩了。
好不容易去了家公司,看著自己眼裡的「土鱉」管理自己,當然心理是一萬個不服,八千個不忿。
自然又想在沿著自己的成功路徑繼續改造自己,覺得自己一定是不夠漂亮所以才這樣的。
繼續在化妝、整容、衣服、包上過度投資,夢想著有一天能有一個鑽石王老五愛上自己,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喜歡看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橋段,更喜歡聽某個女孩傍上了有錢男人的故事。
最愛kanye和金卡戴珊的愛情故事,雖然卡戴珊錄影帶都出了,侃爺還是這麼愛她,一定是真愛。
沒有卡戴珊的命,得了卡戴珊的病。
心想著自己也不差什麼時候才能落到自己頭上。
工裝女孩從來都不是人群中的焦點。
衣服不是、打扮不是、長相大多數也不是,她們從小就是小透明,穿衣打扮也喜歡低調又內涵。
不習慣高調張揚的裝束被人看到,總會有種不自在的感覺。
從小她們也沒碰到過渣男的誘惑,一晚上喝酒幾萬塊錢的故事她們從來不信,那隻停留在謠言中。
她們知道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拿人手短。
自然在畢業之後的也習慣接受了這種落差感,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落差吧。
潮流女孩還在嫌棄6k的起薪太低,而工裝女孩覺得有公司肯給自己機會就不錯了。
用不了幾年工裝女孩的工裝就升級成了Kapital,沒準偶爾也買點潮流和工裝的結合品,從TNF到ACW。
工裝女孩也許最終會變成潮流工裝女孩。
而說了這麼多其實也並不是想拿衣服給人分類,也許你是低調自立的潮流女孩也沒準。
說這些也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活,也不要過度依靠別人。
這個世界上唯一能靠的住人,只有自己。
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自己對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