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類一切創造性活動和造物活動都可以稱為設計,這是從廣義角度去理解設計的定義。從狹義角度理解設計的定義,設計就是構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以人為本,通過系統化的方法滿足消費者的市場需求,進而產生功能價值與審美價值。
除了廣義與狹義的設計定義,處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站在的角度和立場均不同,產生的觀點是各抒己見,各不相同。在國內考研只用採用其中一種定義就可以了,但知識是要去學習和理解的,這裡我研讀了近100本書籍,把所有關於設計的定義都整理出來供大家學習與參考。
設計的定義
Sheji de dingyi
彼得·勞倫斯(美國設計學會創始人):設計是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並能有效的滿足人類的需求
王受之教授:設計是把計劃、規劃、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視覺化的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
《大不列顛百科詞典》(1786年 / 工業革命前):設計指的是立體、色彩、結構、輪廓、線條、形狀、比例、動態和審美方面的協調
《大不列顛百科詞典》(1976年 / 工業革命後):設計常指擬定計劃的過程,又特指記在心中或者製作成草圖的具體計劃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85年 / 中美編譯):Design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指「心理上的計劃」,即計劃的思考與擬定計劃的過程;第二個層面指「藝術計劃」,即把計劃中的想法製成草圖的具體計劃。
《韋伯斯特大辭典》(名詞方面):針對某一目的在腦中形成的規劃;根據對象預先所作出的模型;文學、戲劇作品的輪廓;音樂作品的框架;視覺藝術作品的線條、細節、外觀等方面的相互關係
《韋伯斯特大辭典》(動詞方面):頭腦中的想像與計劃;策劃;創造功能;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的創造、規劃和計算;用商標、符號表達;對物象的描繪;零部件的形狀與配置
《牛津英文詞典》(1588年):設計是由人所設想一種計劃,或是為了實現某物而做的綱要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1999年):設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實用性的藝術科學,其內涵是按照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規律,創造人類生活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一門科學
柳冠中教授《工業設計學概論》:設計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方法論,應提高『一切人為事物』的角度來認識
李硯祖教授:設計是人類改變原有事物,使其變化、增益、更新、發展的創造性活動,設計是構想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涉及人類一切有目的的價值創造活動
尹定邦教授:設計其實就是人類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創造人類文明的一種廣泛的活動,設計是一種文明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
我國《高級漢語大詞典》:按照任務的目的和要求,預先設定好工作方案和計劃,繪製出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圖案
我國綜合字典《辭海》:設計指「按照任務的目的和要求,預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計劃,繪出圖樣,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專門設計的圖案」
赫伯特·西蒙在《人工科學》書中的一段話:凡是以現存情形改變成嚮往情形,為目標而構思行動方案的人都是在搞設計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路甬祥:設計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最合理的滿足社會的需求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保克:設計是獲得足夠把握前,對未來產品儘可能多地模仿喬尼斯:設計是表達一種精粹信念的活動
裡斯維克:設計是從無到有的創造,創造新的、有用的事物
考研知識
Kaoyan Zhishi
國內的知識大多數採用國內教育工作者對設計的定義,例如我們在網上查關於設計的定義,一般都會出現相同的搜索結果,也就是《現代漢語詞典》對設計的定義,即「在正式做某件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目的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等。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另外考研的知識點還有設計的核心內容知識,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二階段 將計劃、構思、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式利用視覺化的傳達方式表現出來,如圖紙、製作效果圖、模型等
第三階段 將設計的方案實施完成
附加知識
Fujia zhishi
以上指的設計的定義是不包含工程設計的,工程設計主要解決人造物(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建築等等)中的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包括產品的內部功能、結構、傳動原理、組裝條件等。
工程設計主要是研究和實施建築、城市、景觀設計與工業產品(建築屬於工業)、造型設計、功能性設計、結構設計、可靠性設計、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系統集成設計等的工程技術領域,工程設計更注重產品的實施與落地。
6:19 STUDIO - slava balbek / Nata Kurylenko工業設計就是對工業產品的使用方式、人機關係、外觀造型等做設計和定義的過程。他將產品的功能通過有型的方式創造性的體現,使得工業產品和人的適當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實現。是一種產品與人溝通的語言,是工業產品和人之間的重要紐帶,是用戶體驗的決定性組成部分。
文章中提到的設計是解決物與物關係的同時,更側重於解決物與人的關係問題,考慮產品對人的生理、心理的作用。因此設計是包含藝術審美同時又有科學技術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相結合的藝術。
文章及課程內容參考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 尹定邦《藝術設計概論》/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 楊先藝《設計概論》/ 付莎莎《藝術設計通論》/ 趙平勇《設計概論》/ 李江《設計概論》/ 高豐《新設計概論》/ 凌繼堯《設計概論》/ 肖清風《藝術設計概論》/ 荊雷《設計概論》/ 朱和平《設計概論》/ 朱孝嶽《設計概論》/ 趙農《設計概論新編》/ 張海彬/楊久義《設計概論》/ 丁朝虹《設計概論》/ 蔣勳《藝術概論》/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 北影委員會《藝術概論》/ 郭菲《設計語言學概論》/ 遊順釗[法]《視覺語言學論集》/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 崔希亮《語言學概論》/ 遊順釗[法]《視覺語言學》/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 韋秀玉《視覺藝術語言研究》/ 應放天《設計思維與表達》/ 蓋爾·格裡特·漢娜[美]《設計元素》/ 黃紅春《設計思維表達》/ 伍立峰《設計思維實踐》/ 查理德·波林[美]《平面設計的語言》/ 讓保爾·薩特《自我超越性》/ 潘能伯格《神學與哲學》/ 貝克萊《視覺新論》/ 喬治·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 埃爾溫·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懷特海《思維方式》/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 曾維佳/陳偉《平面構成》/ 瓦西裡·康定斯基《點線面》/ 保羅·哈裡斯《設計思維》/ 保羅·哈裡斯《圖像設計》/ 保羅·哈裡斯《色彩設計》/ 保羅·哈裡斯《色彩設計》/ 貢布裡希《藝術的故事》/ 貢布裡希《象徵的圖像》/ 貢布裡希《藝術與錯覺》/ 格洛麗亞·K.費爾羅《人文傳統1 - 史前文明》/ 格洛麗亞·K.費爾羅《人文傳統2 - 文藝復興》/ 斯特凡諾·祖菲《圖解歐洲藝術史-15世紀》/ 喬治娜·拜多利諾《藝術流派鑑賞方法》/ 弗朗西斯卡·普利鈉《建築鑑賞方法》/ 伊瑪·萊諾《繪畫鑑賞方法》/ 李志欽《黃河彩陶紋裝鑑賞》/ 姚江波《彩陶鑑定》/ 田士利《彩陶收藏新論》/ 唐濟川《西方藝術設計發展史》/ 理察·格裡格《心理學與生活》/ 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 曹軍《圖解色彩心理學》/ 蒂莫西·薩馬拉《美視院-設計元素》/ 蒂莫西·薩馬拉《美視院-完成設計》/ 戴維·達布納《英藝設學院-構圖、排版..》/ MBA智庫
設計概論書籍63本
以十五 / 十二五 / 十三五 / 十四五的設計學教材為參考
以高等院校 / 考研複習資料 / 考研學習資料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