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的課程,唯獨缺少一門叫「財商」的教育課程,財商是繼智商和情商之後得到廣泛高度的認同,被認為是現代人立足社會必備的基本素質。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財商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成功的關鍵,提前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已成為越來越多父母迫切的共識。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 · 清崎說過:「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會有人取代你。
比如債主、奸商、警方,甚至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此時你和孩子就需付出很高的代價。」
江蘇太倉的張某報警,家中價值近15萬元的7塊金條被盜,而家中無入侵痕跡。
就在警方進一步偵查時,張某又說金條找到了,原來是被家裡10歲孩子拿去搭積木玩了。
山東濰坊一6歲兒童趁家長不注意,誤操作清空了老爸手機裡價值近7萬的購物車商品。孩子父親魏先生表示很崩潰,緊急求助客服要求免費退貨。
細思極恐,其實這幾件事情的主要責任來源於家庭教育,歸根到底是家長沒有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孩子在平時消費的時候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足夠的認知,在面對金錢的時候沒有概念。
關鍵的解決辦法還是需要重視起孩子的財商教育,別膚淺地認為跟孩子談錢是世俗的做法,孩子未來的競爭是智商、情商、財商三個跑道的綜合成績,
而在某些時候,財商的作用甚至超過智商和情商。因此,及早開展孩子財商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培養富足的孩子》一書中介紹了10歲前掌握一生受益的金錢法則,涵蓋了10歲前孩子應該了解的所有金錢話題。
作者三浦康司是金融策劃師,日本兒童財商學校的創辦人,日本兒童生存能力養成協會代表理事。這是一本適合孩子和家長一起學習和成長的書。
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呢?最實用的是讓孩子認識錢,學會使用零花錢。很多父母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零花錢,作者三浦康司介紹了三種給予孩子零花錢的形式。
● 固定金額型
每個月給予固定金額的零花錢,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金錢。
● 報酬型
這種類型是根據孩子在當小幫手時所幹的活而決定給予的金額,比如打掃浴缸10元、幫忙洗碗10元等等,讓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具體的工作類型可以得到相應金額的數額。
● 混合型
混合型是有固定金額和報酬型組合而成的。每個家庭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和想法,只要跟孩子商量好,按照商量的結果嘗試執行一段時間。
跟孩子約定好金額以後,可以制定相應的合約,顯得更正式。
約定好金額以後,零錢的使用也需要規則約束,否則孩子不知道如何花錢。根據不同的用途,三浦康司同樣給了建議,他建議分為三類。
● 儲蓄類
如果孩子很想買一件東西,則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存一筆錢自己買,孩子會更有成就感,還可以培養孩子儲蓄的好習慣。
● 感恩類
這筆錢可以用於家人或者朋友過生日送禮物捐贈等。讓孩子明白金錢具有與感恩相對等的價值。
● 自我類
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想買的的東西,比如小零食、文具等,父母最好不要幹預。
書中還介紹了金錢與職業的關係、「無形的貨幣」和世界匯率的故事,還有用金錢遊戲的形式讓孩子知道金錢是如何來的,體會賺錢的辛苦和來之不易。
最後告訴孩子們確認將來的夢想,制定人生計劃,做一個會理財懂理財的人,擁有的富足人生。
對孩子的財商啟蒙越早進行越好,很多習慣都是要從娃娃抓起的,財商教育主要培養他們正確的財富認識。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認識錢是從哪裡來的?錢能做什麼?錢的好處,錢的危機,認識錢的用途。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理性思維,學會接人待物,時刻保持樂觀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