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人類的滅亡與新生

2021-02-13 價值世界

項立剛,飛象網CEO

改變人類世界的力量是什麼?真正改變人類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傳遞能力,決定了人類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類對世界認知更多的積累,也是人類進化發展的根本力量。

今天人類已經經歷了6次信息革命,經過這6次信息革命,人類已經終於演進走向一個智能的時代。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產生,讓信息可以分享,猿這種動物,對於世界的認知,終於不再是自己20年、30年的積累,而是分享甚至接受傳承,信息分享通過百萬年的積累,人類終於出現。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現,讓信息可以被記錄,我們終於有了思想文化的傳承,人類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現。第三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遠距離進行傳輸,紙和印刷術不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而且深遠地影響了政治、經濟、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遠距離實時傳輸,它和工業革命一樣,再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電報和電話的能力,尤其對於軍事和經濟有著重大影響。第五次信息革命,電視讓信息可以遠距離、實時多媒體傳輸。改變了世界傳媒業,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網際網路讓信息遠距離、實時多媒體雙向交互進行傳輸,網際網路已經改變了整個世界。

今天我們正在站在一個新的臨界點:第七次革命。第七次信息革命最重大的轉折,已經從一個信息傳輸時代,改變為一個智能化時代。

人類的前六次信息革命,是建立在信息傳輸的基礎上,讓信息可以分享、記錄、遠距離傳輸、遠距離實時傳輸、遠距離實時多媒體傳輸、遠距離實時多媒體雙向交互傳輸。可以說,到網際網路時代,人類信息傳輸一切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在解決了傳輸之後,我們跨入一個新時代,智能感應時代。

第七次革命,不再是網際網路,而是智能網際網路。智能網際網路是由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能力共同形成的新的能力。人類已經從一個信息傳輸的時代,走向智能感應的時代。我相信,這也是作為生物人類滅亡的開始。

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共同形成的智能網際網路,這個體系,信息不再僅僅是人類獲取之後,進行加工、分析,再進行傳輸。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獲取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人類通過自己的器官來完成,大量的智能感應器,不但可以完成人類器官可以完成的信息收集,同時還有一些感應器可以完成人類器官不能感應到的信息。此前,所有的信息需要通過人腦進行加工、分析,而大數據卻可以通過各種算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分析,從而直接做出判斷,並在這個判斷基礎上進行幹預。這個體系,遠不再是過去信息傳輸的體系。

智能化的最極致的階段,就是大量的智能感應器進入人體內,取代的人某些器官,甚至和人的神經系統進行連接,幫助提升人的能力,減少人類的病痛。可以說,這是人工智慧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滅亡的最踏實的一步。

很多人說到這裡,對於人工智慧是非常牴觸的,如果我們的身體內裝了數個人工智慧的產品,它甚至和我們的神經系統連接起來,影響我們的正常思考和判斷,我們還是人嗎?確實,這個問題非常現實,這已經不再是技術問題,它已經是哲學和倫理。但是我又相信,這一切我們是擋不住的,這個世界的改變,不會因為我們質疑而有任何停滯。幾千年以來,對於工業化,對於信息技術,從來就是有各種各樣的質疑,但是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因為這些質疑,稍微放慢這些領域的進展。我相信,人工智慧進入人體,成為人體的一個部分,甚至完全融合起來,這是一個不可能阻擋的進程。

設想,一個人的心臟出現了問題,需要心臟起搏器,這個起搏器還可以通過無線進行遠程管理,可以進行心臟情況的記錄,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發出警報,甚至可以有針對性的改善心臟的情況。對於這樣一個植入體內,影響人身運行,甚至人的生命的設備,你是什麼態度呢?面對我的提問,回答基本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一個人的關節出了問題,經常疼痛難忍,換一個人工陶瓷關節,不但不會和身體發生排異反應,還能進行收集身體運動的情況,對於人進行運動量、運動頻率、運動軌跡進行管理,對用戶進行提醒。這樣的人工關節,如果你需要,你會裝嗎?幾乎所有人都回答,我會裝。

體內內置一塊晶片,可以精確記錄你的體溫、血壓、血糖、血液指標,並把這些數據傳送到服務系統中去,及時為你提供各種身體的信息。這樣的晶片你願意內置在身體內嗎?相當多的人,對於這樣一個產品是有點猶豫的。再告訴他們,因為是記錄了血液指標,比如可以及時提醒你,你可以處在心臟病的前兆,甚至可以告訴你,現在癌胚抗原(CEA)顯示你可以是處於胃癌的早期,幫助你及時發現身體潛在的病症,很可能會救你的一命。這樣的產品,你是什麼態度。這個絕大部分人就選擇了,我可以內置在體內的。

有一塊晶片不但是內置在身體內,還可以和神經系統進行連接,接受你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指令,幫助你校正一些不良習慣。還可以對你的很多能力有很好的提升,比如記憶力。這樣的提問,大家就變得非常矛盾,有人認為可以接受,有人認為這很難接受。而告訴他們,以後人可以不一定學習某些具體知識了,可以通過晶片升級來解決,比如所有人都可以不需要背外語單詞了,升級晶片,你就可以講英語了。這種衝擊大家都非常巨大,是選擇接受還是對抗?但是,即使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對抵制,選擇接受的人並不少。而只要有人選擇了接受,那些選擇抵制的人,就會面臨著,你可能沒有別人聰明,沒有別人記憶力強,你處理問題的能力也不如別人,你可能只能被淘汰,或是同樣安裝晶片。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宿命!這種力量是不能阻擋的。

經常我們在美國大片中看到,人類和機器人的戰鬥,是機器人戰勝人類,還是人類戰勝機器人。當然,這些電影基本無一例外的都是人類戰勝了機器人。其實,我相信未來不是一個機器人與人類對抗的時代,人類也不會滅亡於機器之手,但是人工智慧一定會讓智能設備與人類融合成一體。它參與人類的生活,提升人類的學習、記憶、分析和理解,最後參與人類的判斷與決定。

生物的人,和人工智慧的人是融匯在一起,這個世界不存在人戰勝機器,也不存在機器戰勝人。但是,幾百萬年,僅僅是由生物體構成的人,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滅亡,這個世界上將出現在新人類,這就是人工智慧人。

人工智慧人既不是機器,也不完全是生物人,人工智慧已經深深融合其中,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一樣擁有人類的感情、愛、喜、怒,同時他們更是大數據管理之下,缺少隱私,具有強大的能力,生存的時間更長。人工智慧人的出現,意味了人類走向滅亡。這是一個新的人種,而生物人是無法和他們進行競爭,並且成為他們的統治者。

用今天我們的眼光,看人工智慧人的時代,我們是無法接受的,這樣一個世界我們很難理解。但是地球上一切的變化,真不是以某些物種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以恐龍的眼光看今天地球,這個地球已經被人這種動物破壞的滿目瘡夷了。用古代人的眼光看今天,今天人也不是人了,女人敢在大街上露著半身的肉,兩個男人可以抱在一起舌吻。這些曾經完全無法被接受的一切,今天不但慢慢被接受了,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世界不是一樣在一點點往前走嗎?

我相信,對於人工智慧人這樣新人類的出現,今天人們的眼光和理解能力、感情都是還很難接受,但是,我相信這一切是無法阻擋的,世界的發展,是不以我們今天的感情為標準的,時間一點點流逝,我們的感情和眼光也會一點點變化。

人工智慧人什麼時候會出現?我相信人工智慧人不是一天被研發出來了,而是漸漸地一些產品被研發出來,開始在我們身上使用,我們是很坦然接受它,最後發現它已經是我們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已經無法離開它,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人工智慧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壓倒壽命,我們的智力,我們的力量,有一天它也會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和政治,也會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

人工智慧人的到來具體時間,我們很難說得清楚。但是,我相信信息革命的速度是在大大加快,第一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分享,距今天已經有數百萬年,通過百萬年的進化,人類終於出現。第二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記錄,距離今天已經有5000年,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紙和印刷術的發展不過3000年,無線電的發展距今只有300年,電視發明距離今天100年,網際網路開始距今天40年。信息革命的速度已經進入加速度的時代,今天智能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已經不是一個新詞,它早已經出現,開始在軍事、智能交通、醫療等領域廣泛採用。我們的通信網絡已經從高速度向低時延、低功耗、萬物互聯發展,大量的感應器可以越來越精準、小型化、低功耗,成本也越來越低。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服務能力也越來越強大。

我相信2215年,這個世界將會是人工智慧人的世界,完全生物的人類,漸漸已經成為弱勢人群,地球上由人工智慧人開始統治。這些人智力、能力、學習能力遠不是我們今天所能想像。他們能不能統治好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會不會更加不平衡,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巨大變化,這一切,我們不得而知。

面對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到來,我們是抵制,還是推進,或是什麼別的態度,我的態度是平靜接受,我們從來不曾主宰這個世界,那就平靜地接受這個世界的變化吧。


項立剛專欄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滅亡之後,幾億年後的新文明會發現人類的曾經存在嗎?
    學術界有這樣一種觀點:人類文明的發展存在一個周期性,地球從誕生到如今的45億年裡,經歷了無數次的文明更替。如今的人類文明也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塵、滄海一粟罷了。人類的覆滅與地球的新生這種觀點也並非無稽之談,人類文明從誕生到現在看似有幾百萬年時間,但相比於地球的45億年歷史只不過轉瞬即逝、渺小短暫。所以在人類之前,地球上有很大可能存在過其他文明,只不過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找出可以切實證明史前文明存在的證據。
  • 人工智慧失控狂笑,還說人類是個脆弱種族
    人工智慧或許會幫助人類獲得永生,但也可能給人類帶來滅亡。所以霍金說:人類很大可能會滅亡於人工智慧。捌超人工智慧會不會失控?因為人類有私慾有私心,萬一某位科學家因為私心,在代碼裡加入了毀滅人類的指令,人類或將被機器人橫掃,甚至滅亡。」
  • 明知故問 | 為什麼總有大佬讓人類警惕人工智慧?
    機器人無需有自我意識,好好地做我們讓它做的事情,做人類的忠僕,這樣就很好了。」以上這句話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洪小文近日的公開表態。從一些科學家、商業大佬等的言論來看,他們都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擔憂。霍金: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滅亡。比爾・蓋茨: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
  •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張建偉:機器人倫理應以人為本 讓人類走向滅亡的...
    「我三十年前在清華學人工智慧、計算機,當時很多算法都有,但是今天計算能力已經達到了當時的100萬倍,現在的5G、雲計算技術,使得我們在數據的收集、數據的整理、數據自動分類上能夠做到智能決策的機會。」張建偉解釋道。
  • 人工智慧之辯:AI終究走向與人類對抗
    文|書川「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為「人工智慧」。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下的定義更直白:「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 霍金:人工智慧或終結人類文明,但讓人類滅絕的,遠不止它
    在人工智慧從原始形態不斷發展,並被證明非常有用的同時,我也在擔憂創造一個可以等同或超越人類的事物所導致的結果: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未來,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
  • 人類為何研發可能危機人類社會的人工智慧?
    目前的人工智慧應用5G通訊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基礎保障措施,晶片工藝朝著人工智慧晶片算法的方向發展,醫療器械為了更精微的智能機械手術大健康產業等,這些發展的結果最終都是以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來完成這些工作。
  • 這部日漫道出真意,讓人類滅亡竟如此簡單!
    在眾多的日漫裡,總有那部幾部讓人難以忘懷的作品,比如這部《惡魔人Crybaby》就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動畫,它具備了暴力美學和顏色,動畫裡闡述了人性的善與惡,其中最深的一個片段是關於人類滅亡的事,如何讓人類滅亡,其實方法相當簡單!
  • 人工智慧的到來究竟是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
    打開APP 人工智慧的到來究竟是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3 09:51:17   前言:隨著科技高速發展,人工智慧開始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
  • 讀書筆記|「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
    想要了解人工智慧,首先需要明確「智能」的定義是什麼?即使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人類對於「智能」的研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雖然很多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在不停地探索和研究這一問題,但直到今天,人類依然沒有辦法完全了解「智能」究竟是什麼。
  • 傑瑞·卡普蘭: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類
    目前卡普蘭在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工作,教授人工智慧與倫理學。  人工智慧是任務自動化的  自然發展結果  無數科幻大片中描繪的場景似乎誤導了人們。很多人對人工智慧的理解是基於還未出現的技術之上的,因而擔心人類創造的機器會越來越智能,最終有一天可能會超過人類的能力,奪走人類的工作,甚至擺脫人類的控制。卡普蘭認為,這是對人工智慧普遍的誤解。
  • 人類當媽得問AI,一言不合就被團滅
    影片開始,滅絕事件發生後,人類就已經滅亡到一個不剩。人類滅亡後,地球已經完全被人工智慧掌控。至於人類因為什麼滅亡,影片並沒有明確地說明。但可以推斷,肯定是人類自己作的。在滅絕事件後的第一天,人工智慧就開始通過存儲的胚胎培育新的人類。而第一個培養出來的是一名女嬰。
  • 人工智慧真的能超越人類?
    計算機發明以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哲學已有長遠進步。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原則,為人工智慧的壁壘進行的定性,其規則如下: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第三條: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然而人永遠無法脫離人的視角進行思考,所以人從來沒有想過如何定義「人」本身的概念,自然人工智慧其實對「人」的定義也就相對狹窄而片面。
  •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是福還是禍?
    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是當前的新興科技,涵蓋信息技術、機械製造和社會學、哲學等多個領域,其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完成一些比較困難複雜的工作,而這些工作通常需要相當於人類智能其實,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本文要探討的,不是人工智慧在科學技術上能達到何種程度,而是站在社會學的角度,討論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 理清人工智慧與人類體力、腦力勞動的糾葛
    ,理清人工智慧與人類體力、腦力勞動的社會屬性定位,並得出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類體力、腦力勞動的價值主體地位,人工智慧是人類實現更高社會價值的附庸的結論。這已經包含了筆者眼中關於人工智慧與人類體力勞動、腦力勞動之間的相對定位的觀點:人工智慧是人類腦力勞動的延伸,幫助人類進行人類大腦在有限條件下無法獨立完成的機械性思維活動,其產生、運作和發展都在人類發揮主體功能的前提下,都在人類進行體力、腦力勞動的基礎上,幫助人類轉移腦力、體力勞動到更有利於發揮人類社會主體功能的地方,對人類的社會主體性而言,其社會屬性是其工具性。
  • 警句 | 霍金:人工智慧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
    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是一種存在著問題的趨勢,而這些問題必須在現在和將來得到解決。
  • 人工智慧將影響人類社會 會"碾壓"人類嗎?
    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說,在計算智能方面,機器已絕對超過人類;感知智能就是讓計算機「能聽(看)會說」,現在感知智能基本上可以與人媲美,在醫學影像讀片等特殊任務中甚至超過人類;認知智能是指對知識的理解、推理、應用,近一兩年,國內外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主要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機器在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接近人類。  這樣發展下去,人工智慧是不是很快會全面超越人類?
  • 霍金演講:人工智慧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原標題:霍金演講:人工智慧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4月27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做了視頻演講。在演講中,霍金重申人工智慧崛起要麼是人類最好的事情,要麼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他認為,人類需警惕人工智慧發展威脅。因為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 人工智慧 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
    如今的浙江,人工智慧的熱度無處不在。來自於人類行為大數據,在今天,每個人都在貢獻數據。比如每天經過人臉掃描儀器,就是一次次的數據標記。數據提供給機器學習算法,下一次採集數據的時候,機器又給出自動的判讀,這就是我們感受到的人工智慧。「智能社會,每個人都在其中,每個人都在享受,又每個人都在貢獻,人機互相影響,不是只靠一個超人。」王懷民說。  隨著標識越來越多,數據的增長快得驚人。「我們已經進入了數位化3.0時代。」
  • 人工智慧未來能取代人類麼?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AI 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技術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電影《機械姬》裡的人工智慧女孩,除了一張美豔絕倫又冷若冰霜的臉之外。周身都暴露著冰冷電子元件,連人類都被她的美麗與智慧迷惑!電影《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