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申君毅
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1989萬人,教職工150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通過名校巡禮、名師訪談、對話名校長系列主題活動,從濟南啟動,16個地市巡禮,充分展現各地市各高校的發展歷程,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積極打造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點。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後,將「圍繞總結示範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噹噹的教育宣傳品牌。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育這份人類最偉大的事業何嘗不是由勤勉耕耘在教育前線的老師們用點滴小事匯聚而成的。崔佃金這位教育者真正將踏實、認真、拼博滲進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無數個日夜交出了一份份成功的教育答卷。
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做好學生信賴的老師,才能在平凡的事業中創造偉大。崔佃金用所有的熱情去擁抱教育這份事業,敞開對教育嚮往的渴求,不斷的用最積極向上的姿態作教育者的擔當。
愛在左,責任在右。人生的路上,陪著孩子們走上一程,無論他是孤單寂寞抑或是躊躇滿志。作為引路人的崔佃金都將用自己的熱忱引領孩子們走過人生中最充實的路程。本期讓我們一同走近桓臺一中崔佃金這位耕耘在熱土上的教育智者。
不斷追求,成就教育藝術1980年剛剛畢業的崔佃金就踏上了至今四十載的教育之路,從一開始的教育新人,到如今的齊魯名師,崔佃金的成長心路是一種靜水流深的沉澱。當談及自我追求時崔佃金說在每個階段他對自己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從最初追求在教學中不要出問題,把問題講清楚,到熟練駕馭課堂,講究教學策略;從學習天津楊世明老師 「MM教育方式」開始,到自己獨創個性化的「心智數學教育方式」;從對數學的粗淺認識,到形成「多元和諧數學觀」,讓教學、學習、研究同步協調。從踏踏實實做事開始,將所擔負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優,到認認真真做人,成為學生最喜歡、最優秀的老師。
第一次踏上講臺的方寸天地,他懷揣著忐忑,迎著學生們信任的目光,將自己花費幾個日夜準備好的課堂反饋給孩子們,因為準備得比較充分,流利的講解,巧妙的設問,還有學生準確的回答,贏得了學生的認可與尊重。人生第一次的授課或許不是崔佃金講的最好的一堂課,但卻是他教育路上終身難忘的一堂課。
教師之所以偉大,在於他永遠消耗自己,照亮別人。每一夜伏在教案邊做備課的背影,每一節精彩有趣、知識充實的課堂,每一位走進理想大學的莘莘學子,都是崔佃金用一片熱枕為之付出過的成就。他從未停下追逐著教育先輩的步伐,用其充實的教育理念奠定了自己獨特的教育藝術底色。
身正為範,師生共成長作一位教育者應該用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心去引領和教育孩子們,崔佃金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帶領學生走近知識、掌握能力。一是用愛引領,崔佃金在接手每一個班的第一堂課上都會與學生們共同學習關於愛的文章,如《用母愛打造的金牌》、《爸爸我忘不了您街頭賣唱的身影》等。這幾篇文章讓師生共同體會到了愛與責任的力量。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崔佃金的第二個教育方法就是用現實的教學事例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崔佃金也向我們分享了他一直為之驕傲的事例,是來自一所技校的後進生。這位一開始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的學生最終卻成為一位化學系教授,這不僅僅是自我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崔佃金作為一位教育者睿智引導,耐心鼓勵的催化。
教師應該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包括學習能力在內的多方面能力。崔佃金的第三個教育方式就是結合教學開展的各項活動,以此崔佃金也向我們講述了班級女排的故事,女排作為學校優秀的社團,曾開展過排球比賽,當孩子們與冠軍失之交臂時,崔佃金看著賽場上頑強拼搏不服輸的姑娘們,心中也感慨萬千,他以這次比賽為由抓住教育機會,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們自己總結,這場比賽我們不論勝負,只論收穫。果然在這次班會上同學之間討論出許多問題,也總結出失敗的經驗,為人生下一場比賽奠定堅實的基石。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崔佃金在教育裡一直躬身力行,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孩子們與之共進。例如班級裡的義務值日崔佃金每周都帶頭去做,孩子們就跟在他身後去做,漸漸的形成一種自我擔當的習慣,這種習慣就像一根纜繩,崔佃金每天給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就會變的牢不可破。這就是崔佃金的管理之道,一手抓制度,一心去理解,這就是管理並重,以此將班級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
深耕研學,做教育的智者人生最好的保鮮,就是不斷學習。終生學習一直深植在崔佃金的教育理念中,四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會固定有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實在沒有時間也要抽出自己的睡眠時間來閱讀,「一定要堅持,我那一櫥子書還要讀的。」崔佃金說。
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育的專家。這是崔佃金不變的追求也是他為之努力的教育方向。當擔任起教育者的角色,崔佃金沒有將自己困於原地,而是不斷苦學研讀先輩們的教育著作,將總結的先進理念揉進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將教學問題治標治本,施加的教育要像一張無形的大手,讓學生們自然而然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作為一位潛心於研學的教育者,崔佃金具備自己閱讀的小秘訣。一個是博覽群書法,大範圍不分種類的讀,這是崔佃金從事教育之初採用的閱讀方式,因為最初的教育理念非常少,不足以支撐課堂中的教育教學,需要大量的汲取教學知識。二是理論聯繫實際法,去找理論性強的書,用理論上是這樣說的,再通過教育實際做出來。讓實踐作為理論的註腳。三就是實際聯繫理論法,開展教育科研圍繞相關課題進行大量研讀。四是專人讀書法,逮到一個名家的書儘可能多讀。五是跨界閱讀法,作為一位數學老師,崔佃金也細細研讀過《國富論》、《相對論》、《黃帝內經》等種類的書籍,也從中得到啟迪,感悟頗深。隨著教學經驗的增加,崔佃金能自然地把書中的道理和教育聯繫起來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回首教育路上的種種收穫,2014年晉升正高級教師,2019年評定為專業技術三級。2018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被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002年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1998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2009年被評為首批齊魯名師。還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山東省首屆十大科研名師,淄博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淄博市掛牌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等榮譽稱號,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這每一項榮譽都是對崔佃金作為一位成功教育者的肯定也是他今後勉勵自身的源泉與動力。
教育從來是沒有捷徑的,它是融冬春來時對滿樹繁花的期盼,花兒開放需要一定時間,孩子成才需要一個過程,一位具備愛與智慧的教育者,會用自己的汗水去澆灌每一顆種子,讓他們開出獨特、芬芳的花朵。教育是一門藝術,沒有完美的教育,只有缺憾的美,崔佃金讓每個孩子都在成長中展現出了有一無二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