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開學那日,不少家長將孩子送到教室,對我說著類似的話語:
「老師,孩子就交給您了,您放心管教」
「老師,這孩子暑假可太皮,開學你得好好管管他」
「老師,孩子就麻煩您了」
我微笑著點頭,不敢有絲毫怠慢。
教書育人本就是為人師表的職責,教育好學生,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期許。
但如果僅憑老師之力,又怎能成功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呢?
教育本就是家校聯動,合作才能共贏的事情,缺失了任何一方的配合,效果都將減半。
所以,在開學的頭一個月裡,希望家長能與老師「合作」,牢記以下事情。
1
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孩子入學,家長就能撒手不管,教育全權交於老師?
當然不能!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交流,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
尤其是開學初期,家長與老師的及時溝通,關乎孩子一學期的學習狀態。
開學第一個月,家長應及時通過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
很多孩子依舊沉浸在暑期慵懶的狀態中,上課無精打採,學習心有旁騖。
長期以往,必然會影響孩子學習。
一個班級多則五六十人,少則三四十人,想要憑老師一人,一一去糾正孩子,實屬困難。
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再配合老師去做相應的教育調整,效果會更顯著。
所以,想要消除孩子這一慵懶狀態,家長就應該幫孩子改變作息,和孩子一起製作學習規劃,一起做好課本的預習、複習工作,充當孩子的家庭教師。
2
關注孩子情緒變化
很多孩子過慣了假期自由輕鬆的生活狀態,開學後,難以適應環境氛圍的轉變,情緒會變得不穩定。
學習節奏跟不上,情緒緊張。
作業遇到難題,考試成績不滿意,一點小麻煩、小挫折就變得暴躁易怒。
甚至因此食慾下降,出現挑食厭食等反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過段時間適應了就好了,選擇忽視孩子這一系列反應。
但長期以往,孩子情緒得不到緩解,長期積壓無處發洩,更容易出現厭學反應。
有的家長則擔憂過度,著急給孩子「減負」,孩子想什麼時候學習就什麼學習。
但學習是需要原則的,家長要想孩子學習跟得上,就必須要狠下心來,規範孩子的作息和學習時間。
必要時,引導孩子去寫作業,幫孩子適應學習的節奏,也是家長的職責。
同時,家長應樹立良好的榜樣,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著手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調整孩子貪吃零食,甚至厭食的壞習慣。
3
糾正孩子假期遺留的陋習
如果說空調、WiFi、西瓜是夏天的標配,那麼手機、遊戲則是很多孩子假期的標配。
而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開學後往往是最難適應學校學習生活的一批人。
總想著放學回家看電腦,玩遊戲,導致無心學習,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無力與同學打鬧,社交範圍越來越窄。
此時,如果想要憑老師上課督促,去教育孩子是遠遠不夠的。
即便孩子課上規規矩矩,但是一放學回家,也會立馬捧起手機,將老師的話拋到九霄雲外。
家長如果不能督促孩子去改變調整這一現象,老師做再多都是無用的。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身上沾染的陋習,大多來自父母。
想要幫助孩子改正沉迷手機遊戲的陋習,那麼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
下班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要總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電腦,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有意識的帶領孩子進行讀書學習等親子活動,讓家庭更具學習氛圍。
那麼受家長的影響,孩子自然而然會學著放下手機,捧起書本。
簡而言之,開學第一個月,家長除了要監督孩子學習生活狀態以外,還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帶領孩子快速轉變角色,全身心投身到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