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戰略空間的壓縮,近些年俄羅斯參與了多次局部戰爭,從喬治亞戰爭到如今的中東亂局,俄羅斯軍隊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普京那句話:如果打架不可避免,必須先動手。縱觀烏克蘭危機,俄羅斯的反應能力是超過西方國家的。極短的時間內授權武裝部隊達到預定目的,然後坐實現狀,這是兵貴神速的最好體現。也正是看到了俄羅斯在軍事能動性上的強硬,日本在南千島群島的問題上可謂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同樣對於美國也有震懾意義,雖然美國的海空軍力量遙遙領先俄羅斯,但是在俄羅斯人眼裡,他們認為美國並沒有那麼強大。所以在中東面對美國的F-22,蘇-35戰鬥機竟然「視死如歸」般與其糾纏。而在此之前,土耳其的F-16戰鬥機還有擊落俄羅斯戰機的窘況,而普京的反應也極其猛烈,該炸的炸,該轟的轟,一點也不手軟。為了應對前線支援轟炸機格鬥能力、航速慢等問題,米格-31這種飛行速度高達3馬赫的截擊機都派去了,意思很明顯,再在我背後通道不會給你留任何情面。
之後的劇情大家都知道了,180度大反轉,土耳其竟然和俄羅斯抱團了。的確,誰不想有個強大的朋友。這還沒完,接著就是S-400最終敲定,俄羅斯獲得了土耳其的防空飛彈防禦系統的大單。而在打擊非法武裝期間,就連伊朗都為俄羅斯的圖-22M3開放了機場。而且伊拉克也在一定情況下為俄軍開放了領空,顯然他們看到了一個強大而果斷的俄羅斯。雖然它沒有像美國那麼強大的核動力航母,但是1000來噸的護衛艦也同樣射出了1500km的巡航飛彈。
軍事力量沒落不代表沒有介入能力,更不代表打不贏一場局部衝突。縱觀沙俄歷史就知道,俄羅斯人沒那麼容易倒下。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說,俄羅斯的做法至少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並不是吹捧誰,而是一個被「包圍」的俄羅斯的做法有時候是值得借鑑的,借鑑他如何突出重圍,借鑑他如何讓對手懼怕。
普京的政壇生涯20年期限馬上就要到了,普京說過20年給國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站在經濟的角度講,俄羅斯不夠強大,站在精神的角度講,可以說,普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