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2020-12-14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一等獎 鐵皮石斛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項目第一完成人 斯金平教授

        項目針對繁殖難、種植難、產品單一等產業化關鍵問題,歷時18年的研究,申請發明專利24項,獲得授權9項;發表學術論文31篇,出版專著2部,形成了系列原創性成果。

        繁育技術創新。研究發現了鐵皮石斛自交不育、花粉粘性低與高活力期短、花結構特殊等自然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通過人工授粉,結果率達到82.6%,每個蒴果有效種子達5000粒以上;通過創新技術的綜合應用,種苗培育期僅需150天-180天,能耗降低70%,空間利用率提高30%。

        品種創新。收集全分布區鐵皮石斛種質資源305份,建立了最豐富鐵皮石斛種質資源庫,繁育出育種群體;建立了功效成分分析的技術體系,並被國家行業標準採用;研究了種質資源農藝性狀、功效成分的遺傳基礎,揭示了其遺傳多樣性。通過子代測定育成了國家首個鐵皮石斛品種——「森山1號」,2014年育成「晶品1號」,品質更好、產量更高,特別是生態適應性強,適合活樹附生、崖壁附生等原生態栽培。

        栽培技術創新。研究了基質、光水氣溫等關鍵因素與鐵皮石斛生長發育、功效成分動態變異的關係,形成了基質選擇、光水氣溫調控、採收方法與季節等栽培關鍵技術;建立了人工活樹附生種植、懸崖種植、立體種植等近野生栽培模式,制定了《鐵皮石斛栽培技術規程》行業標準。

        開發出鐵皮楓鬥衝劑、膠囊、葆真片、浸膏、口服液、飲料等保健品及系列化妝品,並工業化生產,延長鐵皮石斛產業鏈。

        近3年累計繁育種苗10.6億株、新建基地1.79萬畝,新增銷售額22.48億元、利潤5.44億元、稅收4426.7萬元。項目輻射至全國18個省市,支撐了百億級產業的發展,並在服務大健康產業、增加就業機會,挽救瀕危的鐵皮石斛、廢棄松樹皮的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生態效益,特別是林下栽培畝產值可達10萬元,建立了一種不砍樹也能富的新模式。

        一等獎 雲杉屬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優化創新與繁殖體系的構建 

項目第一完成人 王軍輝研究員

        項目從雲杉屬物種眾多、廣域分布特性入手,著手於世界性多水平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制定了以種質資源收集為基礎,種的選擇先行,種間有性創造、無性利用的雜種優勢利用總路線,實施家系林業和無性系林業,構建了引、選、育、繁一體化的雲杉遺傳改良新體系。

        以全球格局多水平收集保存雲杉屬種質資源,建成遺傳多樣性高、容量超大的國家級種質庫。

        系統研究了世界雲杉的地理分布、生態生物學和分子基礎上的系統學,以形態、物候、適應性、生長、子代測驗為依據,初步選育優良核心種質300份。確定了我國各雲杉栽培區的近期適生種和家系,選出極具速生性、觀賞性和適應性的歐洲雲杉、白雲杉及藍雲杉等優良種源、家系和無性系,提前了我國雲杉良種化的進程,可使生產力至少提高20%以上。

        明確了我國雲杉天然群體遺傳多樣性富集區及構建核心種質的樣本策略,為雲杉優異種質的原地、異地及設施保存提供了理論依據。

        構建了以延長光照為主導的光溫水肥綜合調控強化育苗體系,加速了育種進程,為我國雲杉育苗現代化加速良種推廣提供了樣板。

        構建了主要雲杉屬樹種生產規模無性擴繁和體胚增殖體系,營建了示範性選種性和生產性採穗圃0.5公頃,歐洲雲杉扦插生根率達85%以上,培育3年即可達國家標準質量水平。創新性地提出了雲杉體胚幹化處理方法,為我國雲杉家系和無性系林業開拓了道路。

        項目獲省地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獲國家級林木良種1項、省級林木良種3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制定地方標準5項,培養研究生8名,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81篇,其中SCI 13篇。在甘肅小隴山建成國家雲杉種質資源庫1處、國家雲杉繁育技術推廣示範基地1處,試驗示範推廣點15處,培育優質苗木350萬株,在甘肅、湖北、青海、黑龍江等9個省區推廣應用2540公頃,新增產值6500萬元,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

        一等獎 長江上遊岷江流域森林植被生態水文過程耦合與長期演變機制

項目第一完成人 劉世榮研究員

        項目以長江上遊岷江流域為主要研究基地,開展了森林植被對流域水文過程影響及其調控機理研究,建立不同尺度生態學過程和水文學過程的整合機制及推繹模型,分析森林植被時空變化對流域徑流量的長期影響,以及對森林水源涵養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的影響程度,森林植被生態學過程與水文學過程的尺度轉換技術。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流域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格局變化規律,流域降水、水文過程的時空模擬方法;流域大尺度分布式生態水文模型構建與大尺度蒸散的模擬方法;利用動態的、基於物候變化的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 定量反映植被結構、格局和功能的時空變化,在景觀尺度上提出了植被生態學過程和水文過程的耦合方法;發展了多源生態水文模型的框架,基於SWAT建立SWAT-Minjiang和基於IBIS模型的動態植被-水文模型(IBIS-Minjiang),模擬了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的森林植被和水文響應過程等等。

        項目首次在大流域尺度實現森林植被生態-水文過程的耦合,揭示了森林植被格局-生態水文過程動態變化機制及其尺度效應,發展了森林生態水文多尺度觀測與跨尺度模擬的理論與方法,推動了多尺度空間生態水文學的發展,提高了流域生態水文學過程及其變化機制的非線性和複雜性的科學認識,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決策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成果發表了論文97篇,其中SCI論文28篇,專著、圖集及章節4部,技術發明專利2項。項目成果被《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的總論卷、戰略卷和森林問題卷等採納和引用;被孫鴻烈院士主編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生態系統研究》中關於森林生態系統部分採納;被中國工程院編寫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集第七卷「中國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中第一篇「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綜合報告」和第五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引用採納。

        一等獎 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項目第一完成人 劉君昂教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資助下,歷經10餘年產學研聯合攻關,建立了以油茶營林技術為基礎、生物防控技術為核心的油茶主要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體系。

        主要研究成果:

        一是首次發現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為複合型病原菌,主要病原是 C.fructicola,其中C.fructicola、C.siamense、C. boninense為首次在油茶上發現;病菌在不同地區間擴散是以無性繁殖方式為主,病菌種內存在重組和種間存在雜交現象。

        二是篩選出油茶優良抗病品系:贛447、贛石83-4、湘林82號和湘林210號(國家審定品種)。

        三是從油茶根際分離篩選出高效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鉀菌等功能菌群,利用這些功能菌群研製了油茶功能微生物菌肥(衝施型),極大地減少了化肥施用,有效控制土傳病,促進了林木健康生長。

        四是研發了油茶主要病菌分子檢測試劑盒,構建了油茶炭疽病菌等主要病菌巢式PCR檢測技術,比常規分子檢測的靈敏度提高了1萬倍,擴增靈敏度達到10ag。實現了油茶種子、繁殖體、苗木等病害早期快速分子診斷。

        五是劃分了油茶主要病蟲害防控區域,建立了氣候因子與各主要病蟲害年發生面積的預測預報模型,預測精度在90%以上,實現油茶病蟲害防治工作區域化、科學化。

        六是研發了油茶主要病蟲害生物防控的3種專用生防菌劑,研製了防治油茶主要病蟲害的植物源農藥與微生物源農藥協同增效的復配劑,提出了其林間使用技術規程,攻克了油茶病蟲害生物防控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油茶病蟲害的生物防控、生產綠色茶油。

        項目分別在湖南、江西、廣西、浙江和海南的12個市縣推廣應用,示範推廣區油茶優質果率達90%以上,油茶主要病蟲危害控制在8%以下,推廣應用面積累計達105萬畝,新增利潤7.83億元,取得了質量和效益新突破。

        一等獎4項

        申報題目 申報人 主要完成單位

        鐵皮石斛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 斯金平 俞巧仙 朱玉球 葉智根 劉京晶高燕會 張新鳳 諸 燕 徐翠霞 楊根元 張愛蓮 吳令上 王林華 汪玲娟 史小娟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森宇實業有限公司; 浙江森宇藥業有限公司;杭州震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佳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長江上遊岷江流域森林植被生態水文過程耦合與長期演變機制 劉世榮 孫鵬森 安樹青 張遠東 何興元 江 洪 徐 慶 溫遠光 史作民 羅傳文 馬姜明 李崇巍 林 勇 劉京濤 呂瑜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南京大學;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

        雲杉屬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優化創新與繁殖體系的構建 王軍輝 張守攻 馬建偉 羅建勳 周顯昌 安三平 孫曉梅 賈子瑞 歐陽芳群 蔣明 祁萬宜 祁生秀 杜彥昌 張正剛 劉林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林業科學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

        油茶主要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 劉君昂 何苑皞 李 河 宋光桃 周國英 周 剛 李 密 袁德義 袁 軍 王慧敏 董文統 王曉玲 李紅軍 鄧小軍 苟志輝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二等獎30項

        申報題目 申報人 主要完成單位

        重大林木蛀幹害蟲——慄山天牛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楊忠岐 王小藝 唐 樺 唐豔龍 曹亮明 張翌楠 於豔萍 呂 軍 馬喜英 姜 靜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吉林省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總站;遼寧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

        卡特蘭屬類系統分類、培育與整合利用 王 雁 鄭寶強 周 琳 李 奎 繆 崑 郭 欣 陳振皇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昆明真善美蘭業有限公司

        重組竹材製備新技術及應用 汪奎宏 李 琴 杜官本 張 建 胡 波 袁少飛 於海霞 雷 洪 曾樟清 周慶榮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西南林業大學;安吉恆豐竹木產品有限公司;浙江騰龍竹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永裕竹業股份有限公司

        紅錐遺傳改良與高效培育研究及應用 朱積餘 蔣 燚 申文輝 盧立華 龍定建 郝海坤 秦武明 劉海龍 曹豔雲 劉 秀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博白林場

        膠合竹的設計和製造 孫正軍 江澤慧 劉煥榮 張秀標 嚴 彥 倪 林 宋光喃 楊利梅 國際竹藤中心

        側柏重大蛀幹害蟲植物源引誘劑及應用研究 尤德康 王新花 柴守權 龐獻偉 郭一妹 郭文輝 於海英 吳旭東 梁麗珺 馬喜英 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泰安市泰山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林業保護站;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丹東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生態防火秸稈複合材料製造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 吳義強 李新功 楊光偉 張新荔 李洪華 孫 堅 劉春明 馬開永 卿 彥 左迎峰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江蘇木易阻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仕德(蘇州)板業科技有限公司;連雲港保麗森實業有限公司;信陽合眾人造板機械有限公司

        經營單位級森林多目標經營空間規劃技術 張會儒 盧 軍 李春明 郎璞玫 楊英軍 雷相東 張宋智 徐 光 張曉紅 劉文楨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吉林省汪清林業局;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林業科學研究所

        油松人工林生長動態模擬及應用研究 範俊崗 劉 平 魏忠平 王玉濤 葉景豐 陳 罡 田永霞 單志田 王志為 紀鷹翔 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瀋陽農業大學

        道路邊坡及裸露山體植被恢復與生態防護技術 朱兆華 徐國鋼 周 慶 劉 傑 葉建軍 陳曉蓉 高敏化 孫吉雄 程 睿 彭 衝 深圳市萬信達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銀中楊選育及優質高產定向培育配套技術 張劍斌 沈清越 溫寶陽 王福森 趙 嶺 張含國 任廣英 司海忠 徐連峰 戴玉偉 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新江實驗林場;東北林業大學;齊齊哈爾綠源林業科技示範基地;黑龍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站

        竹資源調查3S技術集成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官鳳英 範少輝 劉健餘 坤 勇 鄭凌峰 塗年旺 蘇玉梅 黃永南 劉廣路 漆良華 國際竹藤中心;福建農林大學;永安市林業局;三明學院

        彩葉樹種新品種選育及其快繁關鍵技術研究 俞衛東 巫建華 黃利斌 邱國金 蔣澤平 周興元 曹仁勇 嵇召勳 史雲光 張 敏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蘇綠苑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松脂基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與作用機制研究 王宗德 王 鵬 趙振東 宋 傑 範國榮 陳金珠 陳尚鈃 盧平英 李新俊 吳麗芳 江西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弗林特);江西麻山化工有限公司

        森林火災發生、蔓延和撲救危險性預警技術研究與應用 舒立福 周汝良 王明玉 趙鳳君 田曉瑞 文東新 劉曉東 楊 光 趙 璠 葉江霞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西南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大陸康騰科技有限公司

        林木葉蜂天敵姬蜂及對寄主的生理適應性研究 盛茂領 孫淑萍 李 濤 陳國發 章 英 於海英 郭文輝 曹川健 赫傳傑 常國彬 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

        非洲菊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 孫 強 林大為 陳 洪 顧梅俏 褚可龍 鬱春柳 姚紅軍 吳 瑾 薛 菊 竺唯傑 上海市林業總站;上海市奉賢區林業署

        泡核桃品種資源創新及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 陸 斌 施 彬 劉金鳳 黃佳聰 李仙蘭 聶豔麗 蘇為耿 蔣志東 馬 駿 熊新武 雲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保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雲南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林業技術推廣總站;玉溪市林業科技推廣站

        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相關政策問題研究 劉 璨 劉 浩 王煥良 姚順波 黎家遠 張敏新 溫亞利 鹿永華 孫小兵 董 妍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四川省財政廳;財政部農業司;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

        漆樹活性提取物高效加工關鍵技術與應用 王成章 周 昊 葉建中 陳虹霞 張宇思 陶 冉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集體林權改革綜合監測評價技術體系研究 陳幸良 陳 巧 吳海龍 趙 榮 李 勇 陳 傑 李 紅 夏本劉 周 慶 張海燕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西省武寧縣林業局;福建省邵武市林業局;浙江省江山市林業局

        松材線蟲病病原確立和防控新技術研究與推廣 葉建仁 吳小芹 陳鳳毛 胡 林 黃 麟 朱麗華 郝德君 柴忠心 丁曉磊 邱秀文 南京林業大學;杭州優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生興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

        杭州灣優勢水果產業提升支撐技術集成應用與示範 沈立銘 柴春燕 孫志棟 李共國 沈炳法 黃士文 徐紹清 應鐵進 張方剛 林 波 餘姚市林業特產技術推廣總站;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慈谿市林特技術推廣中心;慈谿市紫來山莊楊梅開發有限公司;浙江萬裡學院

        山東省木瓜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 曹幫華 公慶黨 王相來 梁東田 石 宏 王顯福 魏效德 賈 波 張 彤 邵 偉 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經濟林管理站;泰安市泰山林場

        雷竹可持續經營利用研究與示範推廣 桂仁意 方 偉 徐慧琴 劉 軍 張有珍 劉振勇 莊舜堯 李國棟 林新春 金德寶 浙江農林大學;寧國市林業局;杭州市餘杭區林業水利局;臨安市林業局;德清縣林業局

        油茶幼林立體高效複合經營技術 陳永忠 陳隆升 楊小胡 彭邵鋒 彭映赫 王 瑞 馬 力 王湘南 唐 煒 羅 健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湖南省中林油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瀏陽市林業技術推廣站

        南方特色木本植物油料全資源高效利用新技術與產品 李昌珠 林 琳 劉汝寬 李 輝 崔海英 李培旺 周建宏 蔣麗娟 張愛華 吳 紅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江蘇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銀杏複合經營系統研究與推廣 汪貴斌 曹 林 鬱萬文 曹福亮 田亞玲 蔡金峰 常偉明 王 峰 陳興忠 孫曉東 南京林業大學

        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 馬廣仁 鮑達明 唐小平 熊智平 王志臣 但新球 馬洪兵 張陽武 王 俠 姬文元 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清華大學

        竹材原態重組材料製造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應用 傅萬四 周建波 餘 穎 丁定安 張佔寬 朱志強 孫曉東 卜海坤 趙章榮 陳忠加 國家林業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益陽海利宏竹業有限公司

        三等獎32項

        申報題目 申報人 主要完成單位

        浙西南夏秋季菜用竹筍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劉躍鈞 周成敏 何 林 宋豔冬 王光劍 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瀘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景寧縣科技開發服務部;麗水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

        我國林業疫害生物防控標準體系研究 馬愛國 宋玉雙 趙宇翔 崔永三 董振輝 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竹林資源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研究 杜華強 徐小軍 韓 凝 周國模 呂玉龍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安吉縣林業局;浙江省臨安市林業科技推廣總站

        海島松材線蟲病災後森林生態系統恢復技術 吳初平 賀位忠 王國明 沈愛華 陳 斌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舟山市農林與漁農村委員會;舟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浙南山地油茶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及推廣 朱國華 葛永金 倪榮新 林昌禮 麻秀新 麗水市林業技術推廣總站;麗水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青田中野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雲和縣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樟樹藥用、香料、油用品系定向選育及精深加工利用研究 江香梅 肖復明 羅麗萍 章 挺 胡文杰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南昌大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闊葉樹種高效培育關鍵技術研究 黃小春 朱培林 葉金山 龔 斌 谷振軍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國營永豐縣官山林場;上饒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豐城市天緣花木藥材有限公司;國營信豐縣金盆山營林林場

        麻竹加工剩餘物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與示範 呂玉奎 李月文 王 玲 包傳彬 陳能威 榮昌縣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重慶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榮昌縣林業局;重慶市能威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

        浙江省森林消防隊伍配置規範與火災應急響應機制研究 茅史亮 舒立福 姚樹人 潘穎瑛 王明玉 浙江省林火監測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湖州市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揮部辦公室

        城鄉森林氮磷削減理論與群落構建技術 陳伏生 季春峰 胡小飛 袁平成 曹金成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大學

        毛竹材用林下多花黃精複合經營技術 陳雙林 楊清平 樊豔榮 郭子武 李迎春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江山市林業技術推廣站

        綠洲邊緣林業防護體系生態效益及其對沙塵暴減災效能研究 楊自輝 方峨天 詹科傑 王強強 郭樹江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木竹材高溫熱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 李延軍 顧煉百 丁 濤 塗登雲 姜志宏 南京林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江蘇星楠乾燥設備有限公司;浙江世友木業有限公司

        高含油互葉白千層產業化栽培與加工利用 吳麗君 邱安彬 陳碧華 黃金龍 翁秋媛 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福建森美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美菰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黑戈壁研究 馮益明 王學全 曹曉明 董治寶 鄭新江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旱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山茶屬和木瓜屬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 奉樹成 張亞利 秦 俊 畢慶泗 宋 垚 上海植物園

        林木剩餘物快速熱解與熱解油製備酚醛樹脂技術及應用 常建民 任學勇 司 慧 王文亮 王大張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太爾化工有限公司;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廊坊華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油橄欖良種繁育及豐產栽培技術研究 姜成英 吳文俊 蘇 瑾 鄒天福 陳煒青 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江蘇沿海鹽鹼地造林新技術研究與推廣 施士爭 盧克成 隋德宗 何旭東 王學東 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江蘇省鹽城市林業站;江蘇省南通市林果指導站;連雲港市林業技術指導站

        長江中下遊地區楊樹主要食葉害蟲暴發機制研究及可持續防控技術示範 徐福元 陳京元 郭同斌 郝德君 湯 方 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徐州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林業有害生物檢疫防治站

        乾旱區直播密植棗林高效培育技術集成應用 陳奇凌 鄭強卿 花東來 王晶晶 姜繼元 新疆兵團林業科學技術研究院

        低溼灘地適生樹種良種繁育及造林新技術推廣 殷亞南 葉 軍 毛鎖雲 言燕華 黃 源 鎮江市林業和蠶桑工作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泰州市林業技術指導站

        亞熱帶地區棗樹坐果劑的研發與應用 王 森 沈 燕 何功秀 呂芳德 陳建華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功能森林化學成分高效分離利用理論與關鍵技術 趙修華 趙春建 路 祺 付玉傑 祖元剛 東北林業大學

        八角專用型良種選育及山地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寧德魯 張 雨 李勇傑 廖永堅 耿樹香 雲南省林業科學院;富寧縣八角研究所;屏邊苗族自治縣林業科學研究所

        熱區主要造林樹種無土育苗技術引進 李 婭 龐 靜 趙永紅 景躍波 李翠萍 雲南省林業科學院

        雲南哀牢山珍稀瀕危雉類生態生物學研究 周 偉 李 偉 張 慶 劉 釗 李 寧 西南林業大學

        黑龍江省優質工業原料林良種選育及定向培育技術研究 郭樹平 沈海龍 祁永會 宋魁彥 蘇喜廷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科學研究所;黑龍江省帶嶺林業科學研究所

        小氣候條件對林蛙生長發育的調控 佟 慶 崔立勇 王 闖 王長平 楊名赫 黑龍江省合江林業科學研究所

        黑茶鑣子、西伯利亞花楸等珍貴經濟樹種集約栽培技術研究 周志權 高 軍 葉景豐 宋 光 寧 苓 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竹材液化發泡材料製備技術研發與示範 劉樂群 錢 華 張文福 方 晶 劉賢淼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杭州國立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浙江亮月板業有限公司

        新疆荒漠林監測技術及方法研究與應用 李 霞 高亞琪 謝 軍 張繪芳 師戈裡 新疆林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

相關焦點

  • 宋新宇榮獲第八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央廣網河南分網7月4日消息 (本網特別報導組)近日,中國林業學術大會「第八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所主持的「數位化森林資源監測技術」項目榮獲一等獎,信陽師院宋新宇教授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
  • 第八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項目第一完成人 駱有慶    本成果由北京林業大學主持,聯合8個單位,在11個重要科研項目資助下歷經14年完成。項目實施不僅為保障木材安全、推動新能源戰略布局、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解決農林廢棄物焚燒帶來環境汙染及「三農」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項目主要內容與指標包括:(1)創新農林廢棄物定向分類收集與智能儲運模式,創製輥扒-壓榨-網束連續高效收集技術,構建「網絡+立體」儲藏、智能定點配送儲運系統,實現農林廢棄物高效收集與精準配送。
  • 【獲獎名單】2020年第十九屆「新人杯」全國大學生室內設計競賽獲獎名單
    最佳導師獎獲獎名單院校名稱查波、張逸、陳憶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趙海山長春師範大學田原北京林業大學陳尚書‍南京傳媒學院>優秀導師獎獲獎名單獲獎名單邊小慶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王祖君華中科技大學宋揚浙江工業大學白舸、匡小榮、甘偉、尚磊華中科技大學丁昶、楊勇中國礦業大學導師獎獲獎名單獲獎名單周越北京林業大學樊衍湖南科技大學周佳、董立惠、莫雪瑾
  • 2019科學技術獎與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科學技術獎與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陶衛行業36家企業、42位勞模接受表彰在本次大會上,「2019中國建材家居行業科學技術獎」與「2019全國建材家居行業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全國總工會等相關領導現場為獲獎單位與個人頒獎。
  • 教育部公布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
    教育部關於表彰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教師的決定教高[2011]7號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昨日,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在其官網上公示,擬對101個成果授獎,其中包括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20項,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8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25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17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
  • 湖南省第六屆高校研究生英語翻譯大賽獲獎名單
    2019年12月7日,由湖南省教育廳主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承辦的湖南省第六屆高校研究生英語翻譯大賽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舉辦。本次大賽分為筆譯和口譯兩個項目,吸引了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16所高校的英語、非英語專業選手145名。
  • 關於公布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通知
    關於公布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通知 2020-12-1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八屆海倫·斯諾翻譯獎大賽獲獎名單
    近日,由陝西省翻譯協會、北京大學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美國南猶他大學、西北大學共同舉辦,陝西省翻譯協會承辦的第八屆海倫·斯諾翻譯獎大賽圓滿結束。本次大賽共評出獲獎選手36人次,其中英譯漢組19人、漢譯英組17人。
  • 我省4個項目獲梁希科普獎,18篇論文獲梁希青年論文獎
    為表彰和獎勵在林草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中國林學會於2020年3月組織開展了第九屆梁希科普獎評選工作
  • 中國林業產業木門創新獎公布
    本報訊 記者遲誠報導 8月22日,第二屆中國上海門業展覽會期間,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公布了「2011年中國林業產業木門業創新獎」獲獎名單,並對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會上公布,「木製品高效環保塗裝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示範」等45個申報項目為2011年中國林業產業木門業創新獎項目,同時授予「應力消減法加工工藝」等47個項目為2011年中國林業產業科技成果應用獎獲獎項目。
  • 【關注】2020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公示!這些人和單位擬獲獎
    【關注】2020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公示!2020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擬獎勵項目(人、單位)和獎勵等級網頁截圖2020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擬獎勵項目(人、單位)和獎勵等級名單
  • 2015年度宿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名單公示
    2015年度宿遷市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共評出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人;一、二、三等獎項目58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若對獲獎項目(人選)有異議,請於公示之日起一周內提出書面意見,意見請寄宿遷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辦公室(宿遷市洪澤湖路130號)
  • 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獲獎名單公示
    原標題: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獲獎名單公示   2015年9月22日上午,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評審會議在長春召開。根據《吉林省新聞出版獎評審管理辦法》規定,吉林省新聞出版獎每3年評選一次。2015年開展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評選工作,共評選出特別貢獻獎7個,精品獎80個(套),優秀集體獎20個,優秀個人獎66個。
  • 我省獲梁希科普獎和青年論文獎再創佳績
    為表彰和獎勵在林草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中國林學會於2020年3月組織開展了第九屆梁希科普獎評選工作,經形式審查、專家初評、評審委員會評審和公示等程序,於近日公布評選結果。第九屆梁希科普獎共評選出獲獎項目(人物)33項(名),分作品類、活動類、人物類3類,其中,浙江省獲得4項獎項。
  • 2018年度寧夏科學技術獎揭曉,68個項目獲獎!...
    本文原標題:《2018年度寧夏科學技術獎揭曉,68個項目獲獎!名單來了,看看你認識幾個?》 為進一步營造人才創新發展環境,激發全區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2017年度海口市科學技術獎勵 擬獲獎項目的公示
    經海口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2017年度海口市科技進步獎和科技成果轉化獎擬獲獎項目和等級已評定,為保證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根據有關規定,現將市科技獎評委審定的結果向社會公布。
  • 2018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來看看雲南哪些單位和個人獲獎了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出285個項目(人選)。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
  • 上海交大朱淼教授獲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
    近日,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朱淼教授獲本年度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本年度最終評選出共評選出項目類獎項10項、產品類獎項3項與個人類獎項5項。朱淼教授獲得本年度唯一一項傑出青年獎。
  • 五年徵程·砥礪前行,第五屆金陀螺獎獲獎名單揭曉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虛擬實境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遊戲產業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深圳市網際網路文化市場協會指導,陀螺科技主辦,深圳市科技開發交流中心、恆悅創客魔方協辦,行業頭部媒體遊戲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