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入駐《伯樂計劃》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
2020年全國高考總人數為1071萬人。所以說,凡是能被北大清華錄取的新學員,都是全國學霸中的「霸中霸」。即使是清華大學的普通學員,也是有著不普通的經歷的。
清華是全國985、211中的「大哥大」。全國高招,清華以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全國的優秀學員積極勇躍的報考清華,而清華又以其獨特的權威地位在全國的報考學員中拔「尖上尖」。選學霸中的「霸中霸」。所以,能被清華選上的學員怎麼能說是普通的學員呢?
北大清華是全國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夢寐以求的理想王國。是全國高考學霸集聚的全國頂尖級名牌大學。
所以,凡是敢報考清華大學的,首先應該承認報考學員的勇氣和自信心。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絕對不敢報考的。如果沒有充分的自信,也是不會報考的。因為,高考的機會是難得的,報考清華的風險性是最大的,入取的概率是很低的。一旦名落孫山,甚至會遺憾終生。
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說,即使是清華大學的普通學員也是不普通的。
能被清華大學錄取,從考試成績上說,必須是成績突出,出類拔翠的,無可非議的,是有實力作基礎的。因為清華學子是國學驕子。每個普通學員也是不普通的。
但是,在這些優秀的清華學員中,不同的學員,由於家庭背景不同,社會影響不同,家長的文化素質存有差異,對子女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同。由此造成不同學員的心裡素質、性格特點、為人處世的道理、經驗和技巧的能力不同,與他人的勾通能力有差異。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一些農村的學員從家庭裡走出來,然後獨立的步入大學的學習生活時,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孤獨感、失落感,有的會有挫折感、挫敗感。原來的勇氣、霸氣、銳氣會減弱,自信心會降低。由此才形成了「清華普通學員」的現象。
考入清華,只能說明清華學員對書本知識的認知能力,並不能證明對自我的認知能力。正因如此,才岀現「人貴有自知之明」的至理名言。
作為清華普通學員,要在正確認識自我,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上表現出不普通來。
要正確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長項與短項。然後才能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從而揚長避短,出類拔萃。
考入清華,倍感榮耀,可以想像,也可以理解。
但是,不能盲目產生優越感,不能把考入清華當成盲目驕傲和自豪、自滿的思想包袱。
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必須放下思想包袱。然後,輕裝上陣,奮力拼搏,不斷攀登新的學習高峰。學無止境,努力攀登!
從有清華普通學員定位的學員身上,或多或少、或重或輕的在心理上存在著某種自卑感。克服自卑感,完全靠自己。靠自己的超強意志,超強決心,超強毅力,去改變。這是走出困境的明智之舉。
英雄不問出處。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那麼,作為清華普通學員,岀路在哪呢?
在這裡可以直接了當的、理直氣壯的回答:
要走向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成熟,成為戰勝他人的強者和戰勝自己的智者。做到以下3點很重要:
從成功學上講,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立志不是心血來潮,不是頭腦發熱。而是要三思而定,三思而立,三思而後行。
也就是說,360行,你究竟選擇哪一行。要深思熟慮,不能朝今夕改。要持之以恆。
成功學告訴我們,自己根據自己的優勢、愛好,選定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
然後,規劃自己的未來。這裡談的目標,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由一個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組成的目標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目標設計、規劃、實施、調整的連結過程。
這個環節,其實是最難的。人在事中迷,難在沒人提。
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關鍵在於人生目標的設計是否科學,自我定位是否準確、細緻和精確。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環節,不要輕視這一環節,不要忽視這一環節,更不要放棄這一環節。
人生規劃不能虎頭蛇尾,不能雷聲大雨點小。再好的志向,再科學合理的人生目標設計,如果沒有勤奮、發奮、奮鬥作保證和依託,都會流產的。
(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