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武漢市目前的教育格局,在家長圈中流行著「小學擇公辦,初中擇民辦」的說法。按照擇校的熱門程度及學校口碑來看,這一說法也確實不無道理。
曾幾何時,在小學還可以公布考試成績時,諸如武漢小學、育才系等老牌公辦小學就建立了巨大的口碑優勢,其教育模式和教師資源也得到了家長的廣泛認可。
當然,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也有部分公辦小學改制為民辦或增設民辦分校,加上各種寄宿私立學校的出現,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目光轉移到民辦小學。
今天,小編就和各位家長了解一下武漢市內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的區別。
公辦小學,主要是指由國家政府部門舉辦的小學,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義務教育階段,就讀公辦小學不需要繳納學費。
小升初階段,公辦小學一般會有對口初中的概念(漢陽、青山等戶籍對口城區除外),如小升初選擇對口直升,則可直接升入對口初中就讀。
武漢市公辦小學招生堅持免試、相對就近、劃片對口的原則。當適齡兒童滿足對口入學條件時,可進入對口的公辦小學;不滿足對口入學條件,則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分配一所公辦小學。
由於武漢各區間及區內教育資源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家長自然希望孩子能夠進入更加優質的公辦小學。為此,在依據幼升小政策無法對口或統籌進入優質公辦小學時,家長通常會採取兩種途徑進行擇校——
第一種,購置「學區房」並辦理相關手續,讓孩子符合對口進入對應優質公辦小學的條件,但在購置「學區房」時會存在一定風險(點擊跳轉);
第二種,尋找「關係人」並辦理相關手續,讓孩子進入政策分配小學以外的優質小學就讀,但通過「關係人」擇優質公辦小學會喪失孩子中考時的分配生資格(點擊跳轉),且同樣存在風險。
民辦小學,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小學。民辦小學目前實行自主招生(可能會從明年起實行全面搖號改革),學費相對高昂,還可能逐年漲價,部分熱門學校甚至需要「關係人」和擇校費用。
小升初階段,民辦小學一般沒有對口初中的概念(華一寄、崇仁寄宿公辦部分等除外),升學一般選擇直升(一貫制學校)或擇其它民辦初中。擇民辦小學不影響分配生名額。
此外,武漢市的民辦小學還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公辦小學改制(如崇仁寄宿、紅領巾國際)或合作增設的民辦分校(如鍾寄、武漢實驗寄宿小學、瑞景小學、華一寄等),這類民辦小學一般都是走讀制,只有少數採用寄宿制(如育才二寄宿、華一光谷、外校系的美加分校、經開外校等),這類民辦小學相對更受家長青睞,而需要「關係人」和擇校費用的一般也是這類學校。
另外一類則是純民辦、偏私立屬性的民辦小學,這類民辦小學一般都是寄宿制(如楓葉國際學校、光谷為明實驗學校、海澱外國語學校、光谷外國語學校、格魯伯實驗學校、武昌實驗寄宿學校小學部等),只有少數採用走讀制(如楊春湖實驗等),這類民辦小學每學期的費用相對前一類要更高,且側重於素質教育,雖然課程種類和內容更加豐富,但何時回歸應試路線值得思考。
目前,幼升小家長選擇民辦小學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對口小學質量一般,同時認為購買「學區房」或尋找「關係人」沒有必要或風險太大;另外還有部分家長是因客觀原因需要選擇寄宿制小學。
對於以上優缺點,建議家長在選擇時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斟酌。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所規劃,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路線來選擇學校,而不是一味追逐名校。
在充分了解到武漢市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的特點之後,大家更願意為孩子選擇哪一類小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