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它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東方女性穿上旗袍,即顯端莊美 ,又能充分顯示東方女性特有的身材曲線美好,是在正式社交場合必備的服裝,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大家都知道旗袍的兩邊是開叉的,並且要開到大腿根部的,那麼開叉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最初的旗袍是不開衩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旗袍是經過歷史的變遷、潮流的更替而來的。從旗袍的開裡也反映的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在社會被重視,所以她們才可以盡情的打扮自己。但是,那時候的旗袍從頭蓋到尾,不能有一點點的暴露。那麼下面將介紹一下原因,重點是第四個原因哦
一、有一種說法是出自我國滿族婦人的發明,她們為了方便勞動。我國滿族婦人在袍子的擺布兩邊開衩,在騎馬登山或下江河時,就把袍子下擺扯起來系在腰間以便於自若舉動。在平常又把開衩的地方用紐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顯示出女性的風韻。人穿的這種服裝被稱為「旗袍」,滿語則稱為「衣介」。
二、旗袍兩側開叉,是為了表達東方人的含蓄美,旗袍開叉正好露出一截小腿,能讓人聯想到女性的嫵媚和柔態,當然能表達女性美感的服飾很多,不僅僅有旗袍,所以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三、旗袍開叉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為了行走方便,因為旗袍為了展示身形,是非常緊身的,不開叉不方便走路,
四、除了以上三個原因外,最後這個原因說出來會讓你羞紅小臉臉的。旗袍之所以開叉,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上廁所時方便,如果全部縫上,就無法如廁了,或者也很麻煩。是不是很害羞啊,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