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長江、中歐國內兩大商學院在富人圈炙手可熱,EMBA 考的不是學習實力,而是背後的「實力」和「關係」;學費65.8萬元起,有錢難進,門檻越高「圈子」越火,某種程度上,「圈子」就是「生產力」。
閱讀補充:中國學費最高EMBA項目排名
長江EMBA:65.8萬
清華EMBA:56萬
中歐EMBA:53.8萬
上海交大安泰EMBA:53.8萬
北大光華EMBA:53.8萬
房地產「教父」王石的婚變傳聞,火了的不僅是女演員田樸珺, 還有兩人相識的「長江商學院」。一時間,EMBA (Executive 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圈子」 裡各種八卦故事也隨之流傳開來。
事實上, 這個65.8 萬元的門檻, 早已是中國富人圈裡炙手可熱的地方。「這麼說吧,有錢沒關係是進不去這個圈子的。在中國最火的有兩個『學院』北京的長江,上海的中歐。」一位熟悉內情的上海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 「拼的都是關係。」
有錢也進不去的「圈子」
「首先,你必須先搞清楚兩個概念EMBA和MBA。」 知情人士笑著向記者說,「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碩士) 是具有專業碩士學位的,都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按國家劃定的錄取線統一錄取;在取得學籍後按正規研究生標準進行教學管理;做學位論文並通過論文答辯後取得學位。但是EMBA 就不一樣了,雖說也要面試筆試,但是考的不是學習實力,而是背後的『實力』和『關係』。」
王石的「校友」,便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中歐商學院EMBA 班的「學生」也不甘示弱,包括了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中國中化集團總裁劉德樹,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張興,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可見,沒有個企業「董事長」的頭銜,似乎難以走進這個「圈子」。長江商學院的網頁上也明確寫著, 自2002 年11 月至2011 年11 月, 長江EMBA 已招收19 期4000 餘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海內外學員,均來自於中國及世界知名公司,其中76%以上擔任副總裁及以上的核心管理職位。
「但是,不是每個『董事長』都可以進長江和中歐。」知情人士透露,「每年想擠進這個圈子裡的人都很多, 並不是有錢就可以的。學校招人的時候,審視的就是『學生』的企業背景,如果企業不夠大不夠強不夠有名氣,那就得實實在在拼關係了。」
於是,在長江和中歐的EMBA 班上,就可以看到娛樂明星的背影,除了飾演《甄嬛傳》裡敦親王福晉的田樸珺,還有趙本山、李亞鵬、陳魯豫、李湘和任泉等等。
門檻越高「圈子」越火
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200多家商學院中,具備EMBA 辦學資質的已超過60 家,EMBA學費大致在十幾萬元至60 萬元之間,並且逐年水漲船高。
長江商學院EMBA 學費便從2010 年的58.8 萬元漲到2012 年的65.8 萬元;中歐商學院2011 級EMBA課程的學費為45.8 萬元,2012 級EMBA課程的學費為53.8 萬元。這些費用,一般僅包括所有EMBA 課程及講座的聽課費、講義費及學院資源(圖書館、信息中心等)使用費及兩次集中住讀模塊之食宿費用等。在官方網站上,常常還有一句附註:「學員註冊後,因任何原因自行退出學習,或因違紀而被開除,不予退還學費。」
「一般來說,都是一個月2-4 天的課程,」知情人士透露,「儘管這些企業家平日裡很忙, 上課還是挺積極的,畢竟一個月也就這麼幾次機會見『同學』。」該人士也透露,一個班大概50-60 人左右,「女同學」的比例不算高,「大概是一個班上只有10個左右吧,1∶5,跟普通企業高管比例差不多。」
至於課程則涉獵甚廣,從「中國企業應對全球化競爭合縱連橫的新戰法」到「中國企業整合全球資源」,甚至包含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人文課程。「事實上,『上課』並不是這些人關注的重點,即便是期末的論文,也有可能是讓下屬幫忙完成的。」知情人士透露,「反正總能畢業。」有EMBA班學員撰寫博文透露:「經常一個40 人的班,到堂一半已經是很客氣的。更由於坐在下面都是花了60 萬至上百萬來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教授們對學員的任何態度都可以視而不見。」
為了「上課」,不少「學生」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必須打「飛的」到上海或者北京去。
有「圈子」便有「生產力」
「混」進這麼牛的圈子有什麼意義? 寧波凹凸起重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劍君曾向媒體這麼形容這個圈子:「我不在乎你是誰,我只在乎你和誰在一起。」
「課程不一定很出彩,但是,課外活動可多了。」 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學校組織的,每個班都會有那麼個『班長』來組織點大小活動。」
流傳得最神的,便是杭州某樓盤的營銷負責人李小姐, 在自費攻讀浙大EMBA 的同時,在同學圈中賣出了36 套房子;也有曾經是某品牌醫療器械的浙江區總代理曾先生,在攻讀EMBA 學位時聽取同學建議,轉行做起了茶產品的生意,拿到了2000 萬元的訂單……幾乎每個開EMBA 班的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讓人驚嘆顯然,這裡已經不僅僅是交友平臺,更是關係轉化為「融資能力」乃至「生產力」的平臺。
除了商機,在這個「富人俱樂部」中,大家似乎也非常鍾情慈善活動。記者在長江和中歐的官方網站上, 都能看到學員們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身影。知情人士坦言:「這年頭,公益也是一種關係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