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樂壇公認的「音樂才子」,許嵩每一次發布新歌都是粉絲一場狂歡的盛宴。
你可不要小瞧低調了 近十年的許嵩。這次新歌《如果當時2020》才剛剛預熱,就已經上了知乎的熱點話題!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身為聽他歌長大的90後,和很多網友一樣第一反應都是驚訝,而後欣慰。
驚訝於那個陪伴過我們青春的人竟然還在營業?
欣慰於那個陪伴過我們青春的人,一直都在。
下一秒,果斷打開新歌,插上耳機,聽聽那熟悉的聲音……好一波回憶殺操作啊,這是多少90後的青春!
要說「回憶殺」,還記得當年的QQ音樂三巨頭嗎?
許嵩、汪蘇瀧、徐良一起在那段「非主流」歲月裡,所向披靡。
當時的他們有多紅?
可以用汪蘇瀧在《吐槽大會》上的一句話來精準概括:
「我出門的時候,我只要經過撞球廳、小賣部、理髮店,凡是人均消費不超過20塊錢的地方,都能聽見我的歌。」
當然,這句話只是自我調侃,實際上人均超過200的地方,放的也是他們的歌......
用現在的話說,他們三個就是當時的「頂流」!
01 歌手,後弦
在QQ盛行的時代,他和「三巨頭」齊名,也是少男少女們的偶像。
他就是,後弦。
一曲《西廂》曾在多少中學生的MP3裡單曲循環......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全創作型歌手,詞、曲、編曲一手全包,無所不能。
在這一批「非主流」歌手中,他是最早被主流接受的。
那年周董發專輯發得晚,盜版廠商還幹出過把《西廂》《橋段》作為「周杰倫新歌」拿出去賣爛事兒。
和許嵩早期常年單打獨鬥相比,他一開始就得到了主流的認可。可以說,起點很高。
現在卻是最不出名的那一個。
有網友爆出後弦在萬達廣場開的粉絲見面會:
真的沒有什麼人, 來了的也是一群萬達的員工,拿著應援牌,蹲在欄杆裡......
在一個十八線小城市的周年慶活動裡,他自己大概也應該知道臺下的大多數人只是湊熱鬧吧。
很多人擠到籤名合照,其實也就是為了發條朋友圈而已,或許根本就不認識他。
「他旁邊擺了一個凳子,上臺他就拿過手機,你坐在旁邊,他就會開始拍照,我問他能不能拿著海報拍,他說可以可以沒問題。回去之後我看手機,才發現在拿海報之前已經拍好了,一共拍了四張。在排隊的時候我曾想過,上去之後偷偷地跟他說聲『加油』,上去之後就說不出口了。 對不起啊~他不應該是這個結局。」
——來自知乎網友口述
和許嵩一樣,在大學時期,作為原創音樂人拿過音樂獎項,大學畢業沒多久就籤約公司出道。
第一張專輯《古·玩》兩個月賣了十萬張,總實銷破二十萬。
那一年,2005年,周杰倫發了《十一月的蕭邦》,蔡依林發了《J-game》,王力宏發了《心中的日月》,楊丞琳發了《曖昧》,五月天發了《知足》......
神仙打架的年代,後弦卻能站穩腳跟!靠的是獨闢蹊徑的創作風格。
後來,他換了一家公司。
然後就是一場災難。
品品上邊這張圖,啥啊這。那可是2009年了啊。(那時後弦30歲了。)
新東家應該是有錢的,他發歌很頻繁,宣傳也很多,但以前的那種風格越來越淡,越來越偏向不痛不癢的流行小情歌......
2017年的《下完這場雨》是他最後的巔峰,曇花一現。
從理性角度講,人各有志,花無百日紅。
但從感性角度講,我覺得,有些可惜。
02 說說許嵩
十年過去,許嵩越來越「沉寂」。
比起活躍在綜藝界、獨霸電視劇OST市場的汪蘇瀧,許嵩像是啟動了「靜音鍵」。
不上節目、不接商演、不做宣傳,就連微博都是好幾個月才更新一條,而且除了旅遊就是在做飯......
有人調侃說,「許嵩之所以不「火」了,是因為他的「火」都拿去做菜了。」
說法有點搞笑,但卻不得不說這是事實。
2006年,安徽醫科大學學習衛生管理的大二學生許嵩,用「Vae」這個名字開設了個人網站,把自己課餘時間創作的幾首歌上傳了上去。
卻意外引起了網友的「人肉搜索」,在那個網際網路還沒有很普及的時代,「Vae是誰」是這個小圈子裡最廣為流傳的話題。
但Vae的神秘性並沒有保持多久,他的第5首歌《玫瑰花的葬禮》一發出,Vae就成功「出圈」!
這首單曲,搶走了環球唱片公司當紅歌手周傳雄《寂寞沙洲冷》的所有風頭,一度因為太過火爆,而被誤以為是周杰倫的歌。
他最火的時候,你打開當年年輕人的QQ空間,十個裡至少有五個放著他的歌。
金曲頻出之後,邀約全都趕來,籤約、演出……卻全都被他揮手謝絕。一個月只寫一首歌,不疾不徐。他與外界的聯繫,仍舊只有作品。
讓我感慨的是,「一個人就是一個戰隊」這件事,許嵩早李榮浩10年就做了。
24歲時展現出的能力和魄力,註定了他之後必然的與眾不同。
2011年許嵩加入培育出林俊傑的海蝶音樂,成為了專職音樂藝人。
本以為之後的他會在音樂之外有點更「藝人」的活動,沒想到他一點不開竅,堅持不參加節目、不出席活動。
他說,「別指望我會訓練自己變成討人喜歡的藝人」,於是在他一整年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把自己從頂級流量榜上拉了下來。
但他真實的個性,不向世俗妥協的樣子,卻成了許嵩迷最值得驕傲的事。
為此,嵩迷們一喜歡,就喜歡了他十年。
更何況,這個偶像,還在和大家一同成長。
一開始他只是寫一些年少無知的小情緒和小心思,後來到《素顏》,《全球變冷》《拆東牆》《雅俗共賞》,他已經開始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與無奈。
在娛樂圈的庸俗之氣之外,他擁有一種遊刃有餘的能力:好像在世俗之內,又好像在世俗之外。
生活就像他2014年的第五張專輯《不如吃茶去》裡寫的一樣:不如寄情山水,不如快意人生,不如,吃茶去。
在他身上,有些事情一直在變,有些事情一直沒變。
永恆的一副黑框眼鏡,永遠的娓娓道來,永遠的真實做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追隨了他音樂十多年的粉絲,你一定會明白,這一點,有多難得!
(縱觀娛樂圈內外,多少人媚俗地向名利權貴低下了頭。)
結局也很迷離:
許嵩做了海蝶的音樂總監,汪蘇瀧參加各種電視節目,徐良轉型默默做著古風音樂,小賤、星弟、阿悄、後弦等人熱度逐漸降低,本兮留在了那個夜裡......
有記者問他,短視頻平臺的流傳的那些音樂那麼火,為什麼不去趕一下浪潮增加熱度?
許嵩說的沒錯,這麼多年,聽歌的人也在成長,「大家能夠區分這個歌手是在娛樂圈混口飯吃的,還是在真心的做音樂、尊重音樂。」
「我自己有海,不用趕浪潮!」
很多人說他「過氣了」,實際的情況是,他每年的演唱會門票秒售空,搶票難度不亞於任何一位當紅歌手。
03 命運無常
對比,兩個同時期同風格的歌手,後弦和許嵩。
這也許就是「命運無常」的最佳註解。
對創作者來說,個人選擇更關鍵,越想迎合世界,越舉步維艱;越守住本心,越大道坦途。
那個低調到不買熱搜、微博一度都不是大V的許嵩,就這樣走出來了。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80後、90後,尤其是85~95這十年間出生的人,心甘情願給他衝榜,給他刷評論慶祝生日,他的演唱會,幾秒鐘票就售罄......
他代表的,是整整一代人的青蔥成長歲月。
(作者:墨落。喜歡就轉發或收藏吧~歡迎留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