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榫卯的結構和製作技術

2020-12-18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人們都知道,紅木家具的連接是使用榫卯的,不使用鐵釘。那麼,紅木家具為何不用鐵釘而鍾情於榫卯結構呢?

榫卯是中國建築中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我們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一樣,源遠流長、自成體系。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明清紅木家具則將榫卯的結構和製作技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榫卯結構圖

明清紅木家具製造工藝技術之精湛,結構之合理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在基本沿用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築的梁柱式結構,包括棕角榫、格角榫、託角榫、套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掛榫等上百種類型,它們陰陽互交,凹凸錯落;在構件之間,金屬釘子捨棄,鰾膠粘合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工藝非常精確,顯示了我們祖先卓越的科學成果。可以說,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家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由於榫卯結構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對工人的技能要求也高,所以製作成本也相對高出很多。據了解,目前仿古家具市場上許多標榜「傳統家具」的品牌其實並沒有使用傳統的榫卯結構,而是使用鐵釘或者膠水粘貼,雖然省時省力,但是家具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可能幾年之後就散架了,更談不上收藏投資價值。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像名鼎檀等嚴格採用傳統榫卯結構的品牌是消費者理想的選擇。

榫卯結構VS鐵釘盡顯三大優勢

中式家具不使用鐵釘, 是一種傳統和約定俗成的, 是優勢的延續和發揚光大。

首先,中式古典家具拒絕鐵釘是有相當的理由的。以T形結構為例,如果簡單地用鐵釘組合在一起很難保證其結構的穩固性,很容易改變木棖之間的角度,而榫卯精確地插入式的結構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家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金屬容易鏽蝕變形,致使家具散架。還有一點就是高端的硬木家具材質都很堅硬,如果用鐵釘還易造成木材劈裂。

其次,隨著氣候溼度的變化,木板不免脹縮,特別是橫向的脹縮最為顯著,攢框裝入木板時,就並不完全擠緊,尤其在冬季製造的家具,更需為木板的橫向膨脹留伸縮縫。榫卯接合特別講究「交圈」,有銜接貫通之意,不同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渾然相接,以取得完整統一的效果,使之左右逢源,上下貫串。

最後,榫卯結構的家具便於維修和運輸。純正紅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家具,做這處拆卸更換就不像榫卯結構家具來得容易。許多紅木家具可以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家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相關焦點

  • 榫卯結構的紅木家具要上膠水嗎?
    紅木家具一直以工藝和材質被世人津津樂道,它有歷經千百年才能成材的珍貴原材,更有千百年匠心凝聚的結構,力學,造型,裝飾等手工技藝的精華,可以說一套紅木家具同時跨越了人文,自然兩個千年,現如今「榫卯結構」這四個字一定是最耳熟能詳的,一隼一卯、一凹一凸,一陰一陽就是所謂榫卯,它的基本作用是連接,單個或者多個部件之間的受力連接結構,榫卯結構不止運用在家具,還更是大範圍的應用在土木工程建設範疇
  • 榫卯結構在實木家具中的發展與創新
    通過對家具結構部件的解析,提煉出結構功能類似的部件,通過標準化、通用化的方式 進行設計和加工,生產出具有標準接口的模塊,因此可以將不同的模塊進行選擇與組合,從而構成不同式 樣和功能的家具,由此派生出更多的新產品。這樣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
  • 榫卯結構|新中式家具的靈魂,中國古典設計的精粹
    中國榫卯結構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歷經數千年發展,作為一種巔峰技藝,榫卯結構組合的家具比用鐵釘連接的家具更加結實耐用。榫卯結構的優勢表現通過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的巧妙結合,可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扭動,這是鐵打連接的家具做不到的。木質家具堅硬如初,即使百年過去也還是木質完好,不像金屬容易鏽蝕和氧化。
  • 現代新中式實木家具的靈魂榫卯結構
    榫卯,是現代新中式實木家具的傳統技術,說它是實木家具的靈魂,一點也不過分。榫卯結構是連接家具所有部件的一種技法,除了美觀之外,它還更加的堅固耐用。新中式實木床現代新中式實木家具傳承了中式家具的傳統技術,榫卯結構是老祖宗的智慧,通過各種不用的契合手法,可以讓結構的每一個小單元都能穩定的固定住。
  • 淺談明清家具的製作工藝,難怪成為家具史上的裡程碑
    在明清時期,家具都是以手工的方式製作出來的,這就對工匠的做工和技藝要求特別高,明清家具以其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良的優點聞名於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明清家具的製作工藝。明清時期一般先將原木沉入乾淨水裡,經過數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浸泡,使木材裡面的油質漸漸滲洩出來,然後將浸泡過的木材拉上岸,待稍幹後鋸成板材,再存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讓其慢慢的晾乾,才用它們來製作家具。
  • 明式椅類家具結構及椅類家具經典的幾種榫卯接合
    例如,在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性能與設計進化方面,薛坤等人論述了傳統家具榫卯連接的起源、類型、文化內涵等進行系統的歸類整理和綜合應用理論力學和木材科學的理論和方法[3];在明式家具用材與結構剖析方面,吳悅琦等人論述了明式家具在選材、用材的基礎上,結合家具結構,根據各零部件結合部位,設計出的各種榫卯結構[4];在基於有限元法的實木框架式家具結構力學研究方面,張帆等人論述了以中國傳統椅凳、桌案、櫃架類三種家具類型中的典型家具為研究對象
  • 榫卯結構有多少種類分類
    榫卯結構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榫卯結構是我們中國家具和建築的一大特色,許多明清古建築和實木家具到現在整體結構仍然完好如初。這些家具和建築都統一使用了榫卯結構,不僅嚴謹、牢固,而且還有裝飾作用和藝術效果。
  • 葉雙桃:讓紅木家具製作工藝享譽四方
    今年60歲的葉雙桃是大城縣南趙扶鎮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接觸木工技術、學習經營古玩、研究明清紫檀和黃花梨古典家具,後來從事明清古典家具製作,最終走上了紅木家具製作企業化生產道路。他以藝為業,20多年來共培養了數百名匠人,也讓紅木家具製作工藝享譽四方。
  • 魯班鎖影響下的榫卯結構、家具設計與建築創新!
    製作魯班鎖不但可以初步感受木材材料,了解工具,同時也能為之後開榫等作業打下基礎。魯班鎖這種三維的拼插器具內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結構)嚙合,十分巧妙。在三國時期孔明把魯班的這種發明製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原創為木質結構,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
  • 「紅木家具造假」什麼是假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符合力學、幾何學原理,具有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的特點,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紅木家具中運用到的榫卯結構還融入了哲學以及人文思想,所以我們也常說,榫卯結構是紅木家具的靈魂,是匠人的良心。
  • 紅木家具用榫卯就只為了不生鏽?
    研究發現,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也就是說,榫卯結構,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 高束腰抱肩榫 70多個世紀以來,這種藝術工藝經由不斷地發展和再創造,技術和工藝都已經相稱熟練。
  • 完全不用釘子的榫卯結構家具令人稱奇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榫卯結構家具創新人才培養成果展湖北藝術高校巡展在武昌首義學院開幕,展出的30件桌椅、屏風、書架等榫卯結構家具創新作品,引來師生高頻點讚。製作精巧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和其他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方式固定物件,不使用釘子,物體通過榫卯即可加固。
  • 適合帶孩子看的有趣展覽: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
    2020年4月30日,《中國家具榫卯結構展》在華博館開展。在中國傳統家具中,此榫卯常與案形結體相隨左右。」通過微縮模型的展覽形式,展出榫卯構件約130件(套),結合60幅榫卯結構分解圖,展示榫卯工藝在中國傳統家具中的應用。
  • 讓現代實木家具充滿「高級感」的秘訣——榫卯結構
    榫卯中的榫是指榫頭,是結構中凸出的部分;卯是指榫眼,是安插榫頭的孔眼。自7000多年前的新時期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榫卯結構了,明代是榫卯結構發展的巔峰時期,這時的榫卯結構外形美觀、工藝精湛,也促使了我國明代家具形成了精美、獨特的藝術風格。
  • 榫卯結構家具與打釘子家具有怎樣的區別呢
    家具零部件渾然一體、所生產的產品經久耐用。缺點:但是其加工難度大、生產效率低,故此同一種材質打釘接合方式與榫卯接合方式售價就有所區別。而釘接合(釘子連接)是現代生產為提高生產效率而採用的一種捷徑方式,直接運用各種釘子將家具各零部件接合在一起。優點:加工容易、生產效率高。
  • [榫卯技術]我不是釘子木匠~說一哈榫卯結構的家具咋個做的
    小兄弟最近看到論壇上有朋友發了好多榫卯結構的動圖,都在說喜歡這種做法,那就說一哈我們咋個做榫卯的嘛~手機發的貼,不曉得看起來什麼效果…大家包涵第一步下料,不用多說~刨平壓刨,現在沒有像老一代那樣用手工刨子推了,現代工業能提高不少效率根據圖紙畫的結構
  • 明清家具有「六美」
    此外,明代家具上的腿足除了有直足外,還有鼓腿彭牙、仙鶴腿、三彎腿等各種造型。清代中葉以後,清式家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其在腿足上也有了變化,造型結構多有彎曲,足端也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清晚期,家具簡約之風每況愈下,此時家具腿足常用的製造方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到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再向內驟然彎曲,彎到馬蹄之上又向外彎曲。   三是結構美。
  • 半個木匠:古典家具33種榫卯結構圖解 之一(全圖及構件分解圖)
    在33種榫卯結構之後又新增17種,共整理製作了50種榫卯結構,其中有一部分榫卯結構,相關資料中的名稱不夠嚴謹和全面,因此就結合該榫卯的特點,和實際製作過程中的方法來命名,這部分結構的名稱由半個木匠張均成重新訂正命名,特此說明。33種榫卯結構之一,楔釘榫。這33種結構涵蓋了古典家具榫卯結構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每款結構都配發了高清實拍的全圖、構件分解圖。
  • 老師傅做的實木家具榫卯結構,看著真漂亮!
    老師傅做的實木家具榫卯結構,看著真漂亮!傳統木屋構造的榫卯結構將各個部件組合一處,隨時間越久越為牢固。榫卯結構是中國建築中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中國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一樣,源遠流長、自成體系。
  • 為什麼現在家具都不用榫卯結構了?原來是因為這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傳統的榫卯結構,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榫卯則是比較常見的結構連接方式。它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同時可以產生一定變形,來抵消地震能量。在古代,榫卯結構常見於建築,以及家具。榫卯的結構比較複雜,用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通過凹凸的木結構,來進行連接。但是我們現在去家具市場再看的話,相信沒有幾個是榫卯結構的,都是用釘子、用膠水粘接起來的家具。那麼,為什麼現在家具都不用榫卯結構了?(有,但少)其實原因也比較簡單,原來是因為榫卯結構造價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