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中國為此舉辦了高規格、隆重的活動。當天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出席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在3日下午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詳細闡述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中國和世界人民的重要意義,歷數中國75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他表示:「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在3日紀念二戰結束的國家還有俄羅斯,兩國領導人當天互致賀電,表明共同捍衛全球和平與穩定的決心。然而,本應承擔起大國責任的美國仍在借紀念二戰挑起事端。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在相關儀式上渲染稱,中國「挑戰」國際秩序,構成「戰略威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日在記者會上細數美國動輒退群毀約、對國際司法體系進行嚴重攻擊等行徑,表示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最大不穩定因素,以及對國際法治和國際秩序的最大威脅」。
5個「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BBC3日報導稱,中國政府舉行獻花籃儀式的地點是在北京西郊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儀式開始前,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和抗戰老戰士老同志、首都各界群眾分別敬獻的7個花籃一字排開,擺放在紀念館前平臺上。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於9時57分來到現場。10時整,儀式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齊聲高唱國歌后,全場肅立,向烈士默哀。之後,在《獻花曲》的音樂聲中,14名禮兵抬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象徵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大型浮雕《銅牆鐵壁》前。
3日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醜化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和醜化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通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破壞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破壞中國人民同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壞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3日早,香港特區政府在大會堂紀念花園同樣舉行了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儀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及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三名前行政長官都出席了活動。8時左右,現場升起國旗、奏響國歌,警察步槍儀仗隊隨後鳴槍21響向英烈致敬。兩分鐘默哀結束後,林鄭與10個界別的代表向英烈鞠躬。
「在今年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且『逢五不逢十』的年份中,我們仍然舉行了隆重、高規格的紀念活動,這充分傳遞出中國希望通過大力弘揚抗戰精神以鼓舞國人信心的信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處在當下這一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時代,透過這次活動表達出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懼困難,堅定維護和平,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目標。」
最近,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23個省市的80餘家相關紀念館、博物館聯動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白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烏克蘭二戰歷史紀念館等也通過組織專題學術研討會等方式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美聯社注意到,在中國各城市舉辦的活動中,也強調了中方對世界抗擊新冠疫情作出的貢獻。
日本媒體十分在意中國在這一重要紀念日展現什麼樣的對日態度。NHK電視臺說,在中國官方電視臺直播紀念活動的節目中,沒有出現對日本直接批評的聲音。在3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提問道:為何中國領導人沒有在上午的紀念儀式上發表演講?是因為中方期待改善中日關係嗎?「每年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出席有關活動,以不同方式紀念這一重要時刻。」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中日不斷改善和發展關係,更好惠及兩國人民,這是雙方共同的願望,「這個願望應該始終存在,不應憑一次講話或者沒有講話評判,你覺得對不對?」
習近平在3日的座談會上表示,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立和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
中俄元首互致賀電
「紀念二戰結束,為何有不同日子?」「德國之聲」2日刊登科普文章說,英、澳、韓等國將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發布《終戰詔書》的1945年8月15日視為戰爭結束日,美國等則將日本正式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的9月2日定為紀念日,中、菲等國確定9月3日為抗戰勝利日。今年4月,俄總統普京籤署法案,將二戰結束紀念日由9月2日改為9月3日。
俄羅斯各地昨天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據俄羅斯《消息報》報導,南薩哈林斯克市3日舉行了閱兵式,受檢閱的是第68步兵軍以及強力部門、少年軍、武備學校分隊等構成的混合隊伍。聖彼得堡當天舉辦2000多架無人機升空進行的燈光表演。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則將俄羅斯國旗升至75米的高度,以此紀念75周年這一時間節點。
為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習近平3日同普京互致賀電「北京準備與莫斯科一起捍衛和平。」德國新聞電視臺3日報導說,習近平表示,中俄雙方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承受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他強調,中方願繼續與俄羅斯共同努力,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日引述賀電內容說,普京將二戰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並表示在那場戰爭中,中俄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他強調:「維護二戰歷史真相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2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和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在美國「防務一號」網站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聯合署名文章說,必須汲取歷史教訓,「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不是國與國相處之道。窮兵黷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應摒棄零和思維,致力於合作共贏……」文章強調,避免歷史悲劇重演、攜手開闢美好未來,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好紀念。
對於中俄領導人3日互致賀電,基於不同立場的外媒作出不同解讀。韓國紐西斯通訊社說,這顯示了兩國的「蜜月關係」;美聯社則稱,這反映近年來兩國在抵禦美國以及西方影響力方面的密切合作。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3日的社論將中俄在同一天慶祝抗戰勝利渲染成不能「放任」兩國在歷史問題上進一步協作,因為這有可能讓日本在處理「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和釣魚島爭議時要面對中俄「攜手合作的事態」。德國電視一臺3日說,日本的戰爭罪行直到今天還影響著與中國的關係,然而,該國至今未予以徹底反思。
不要忘記二戰的歷史教訓
當地時間2日,美國軍方在停放於夏威夷的「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紀念二戰結束的儀式,該戰艦是日本當年籤署投降書的地方。美防長埃斯珀在講話中說,在維護國際法治方面,美國「不會屈服」。他援引前總統裡根的話稱,美國的意圖是「以實力求和平」。美國海軍研究所網站說,雖然埃斯珀沒有點名中國,但他稱,「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捍衛」基於既定法律和數十年實踐的秩序。埃斯珀說,二戰徹底改變了全球力量平衡,國際秩序的新輪廓初步形成,「為隨後馬上開始並持續數十年的對抗蘇聯共產主義鬥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據報導,在同一場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不忘渲染中國構成「戰略威脅」,聲稱中共正尋求建立一個中國國力比國際法重要的世界。俄羅斯衛星網評論說,美軍方高官在二戰結束的紀念儀式上避談當年與蘇聯結盟的歷史,且「不忘反共」。「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恰恰是美國將自身國力凌駕於國際法之上。」華春瑩3日說。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戰結束已有75年,目前世界格局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警惕:當初戰後渴望和平、重建世界這一主流價值觀是否變了,世界主要國家還在竭力捍衛它嗎?大國是否仍能通過協調來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曾經的美國尚能採取利人利己的舉措,比如推進馬歇爾計劃,如今,它經常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其大國責任感何在?王義桅提醒道,不要在二戰結束75年後就忘記曾經如何滑向戰爭的歷史。兩次世界大戰留下的最大教訓就是,戰爭對整個人類利益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害。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屈佩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陳洋 柳玉鵬 王偉】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