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嚴懲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為何傷醫事件仍在發生?

2020-12-17 健康界

完善立法、依法嚴懲,推動預防和處理醫患糾紛步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這只是治標的手段。長遠來看,解決暴力傷醫事件、醫療糾紛頻發多發等社會問題仍需著眼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共同營造仁愛和諧尊醫重衛的社會風氣,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點暴躁戾氣,患者靜心養心才能讓醫者更安心盡心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國家衛健委等28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對暴力傷醫者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這是繼「醫鬧」入刑、國務院公布《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以後,國家懲戒涉醫犯罪、解決醫療糾紛的又一記重拳。

近年來,針對圍堵醫院大門、設靈堂、擺花圈、燒紙錢,甚至辱罵、毆打、殘害醫護人員等五花八門的「醫鬧」行為,國家立法機關通過完善立法為打擊「醫鬧」提供了法律支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多個部門出臺《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這些舉措在防止滋生「以鬧取利」等不良風氣,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據統計,2013年以來,全國醫療糾紛總量累計下降20.1%,涉醫案件累計下降41.1%。中國醫師協會今年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仍有62%的醫師認為執業環境沒有改善,50%的醫護人員認為工作沒有得到社會認可。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平均每所醫院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起。

對暴力傷醫事件必須零容忍。這些年來,儘管國家三令五申要求依法嚴懲涉醫違法犯罪行為,但為何惡性暴力傷醫事件仍時有發生?仔細思量,完善立法、依法嚴懲,推動預防和處理醫患糾紛步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這只是治標的手段,僅憑法律制度、風險防控還不足以營造出正常的醫療秩序,更難以解決醫患矛盾的深層次問題。長遠來看,解決暴力傷醫事件、醫療糾紛頻發多發等社會問題仍需著眼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衝突和緊張的背後,反映了部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危機。社會的良性運轉,有賴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醫療秩序作為社會公共秩序的一部分,其正常良好發展集中反映在醫患關係和諧與否上,這也是誠信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醫師對自身執業狀況改善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並且不斷自省,理性對待,改善服務;患者也要通過合法途徑,善意地表達訴求,才能相互尊重和包容。

尊重醫生即是尊重生命。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門診大廳的側牆上,懸掛著一張放大了的舊照片:首任院長梅藤更在查房時,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向梅醫師鞠躬,梅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這一「暖心」瞬間,這樣的醫患關係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愛、和諧。

尊醫重衛要提倡,暴力傷醫者當嚴懲。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相比行政拘留等措施,將涉醫違法犯罪者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懲戒更嚴厲,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將面臨不能享受政府優惠性政策等方面的聯合懲戒,而且乘坐飛機、火車等日常生活、消費也將受限。

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涵養良好醫患關係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是建設平安中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文明法治進步的標誌。共同營造仁愛和諧尊醫重衛的社會風氣,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點暴躁戾氣,患者靜心養心才能讓醫者更安心盡心。

(原標題:共同營造尊醫重衛社會風氣)

相關焦點

  • 馬加友:嚴懲涉醫違法犯罪,推動建立良好醫療秩序
    全國人大代表、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機電車間船舶鉗工馬加友嚴懲涉醫違法犯罪,推動建立良好醫療秩序「去年底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全國人大代表、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機電車間船舶鉗工馬加友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防控期間,檢察機關嚴懲涉醫違法犯罪,全力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為醫護人員和患者營造了安全的行醫、就醫環境。
  • 「雲觀兩會」加強管控精神障礙患者、嚴懲涉醫違法犯罪……這些要...
    馬加友代表:嚴懲涉醫違法犯罪 推動建立良好醫療秩序全國人大代表、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機電車間船舶鉗工馬加友(資料圖)「去年年底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 北京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懲治涉醫違法犯罪行為
    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0年6月5日第一條 為了加強本市醫院安全管理,維護醫院安全秩序,懲治涉醫違法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和社會公眾利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 暴力傷醫事件非醫療糾紛,而是嚴重的刑事犯罪
    在北京民航總醫院傷醫事件發生後不久, 2020年1月20日,朝陽醫院再次發生傷醫事件,朝陽醫院門診樓內一男子持菜刀砍傷三名醫護人員及一名群眾,其中眼科主任陶勇醫生傷勢嚴重。不僅是北京,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發生多起傷醫事件。甚至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有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撕下醫生防護服, 病人家屬暴力毆打醫護人員等各種傷醫事件發生。
  • 《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7月1日實施 七類涉醫違法犯罪將被...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池夢蕊)近年來,暴力傷醫事件時有發生,引發關注。6月5日,《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經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如果醫務人員觸發一鍵報警裝置,民警和醫院治安保衛人員應當立即到現場核實情況,果斷制止違法行為,將違法行為人帶離現場。此外,法規要求,醫院應當建立安全檢查制度,根據需要在醫院入口或者重點區域入口進行安全檢查,嚴防禁限物品進入醫院。
  • 如何看待廣州中山三院持刀傷醫事件,為何傷醫事件頻頻發生?
    經初步調查,犯罪嫌疑人趙某(35歲,黑龍江人)是一名曾在醫院就診的病人。目前,2名傷者正在治療,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廣州中山三院發生一起持刀傷醫事件,真的太惡劣了,萬幸醫生目前沒有生命危險。
  • 又現傷醫事件!廣州中山三院內嫌犯持刀傷2人後跳樓自殺
    最高人民法院5月11日曾公布,自2019年至今年4月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自去年年底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 為涉醫違法犯罪公正裁判點讚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8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包括2件死刑案例——員明軍故意殺人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2件發生於疫情期間的案例——柯金山尋釁滋事案,李蘇穎尋釁滋事案等。醫患關係緊張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部分地方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也屢見報端,據了解,自2019年至今年4月,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這些案件社會影響惡劣,令聞者齒冷,令醫務人員心寒,更令人不由對醫療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打上問號。
  • 又現傷醫事件!廣州中山三院內嫌犯持刀傷2人後跳樓自殺
    最高人民法院5月11日曾公布,自2019年至今年4月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自去年年底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 涉醫犯罪零容忍,不只是司法態度
    在與涉醫犯罪作鬥爭的過程中,沒有人是局外人。那些對醫護人員拿起屠刀的人,不管個人有再多所謂委屈和理由,這種行為都刺穿了人性的底限,都是對法律和司法權威的挑戰,自然要遭到法律的迎頭痛擊,也必然受到全社會的譴責。  司法機關對涉醫犯罪的零容忍態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所有的涉醫犯罪,只要構成犯罪,就一律追究刑事責任。
  • 涉醫犯罪「零容忍」!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效果。為在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務人員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會同相關部門於今年2月8日發布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維護良好醫療秩序的通知》。
  • 歷經14次醫暴 看這家醫院如何反擊「醫鬧」
    對此,醫院相關負責人與轄區派出所反覆交涉,認為打人者傷害的不只是醫生,其實他的行為已經危及了其他就診患兒的生命安全,襲擾醫務工作者性質嚴重,是以危險行為威脅公眾安全,不能和其它場所同類案件、同樣傷情採取同等執法,因為它危害了公共安全,對待此類傷醫事件理應嚴懲,以儆效尤。
  • 暴力殺醫被判死刑不服上訴,二審開庭竟是這結果?
    米醫生稱,患者楊某某3年前因患直腸癌在肛腸科做了手術,馮醫生是其主治醫師,「一般來說,直腸癌術後存活3年已經很不錯了,不清楚兇手為何要下此狠手」。因為肛腸科涉及到病人隱私,一般都是一個人一個人進去,「兇手行兇時放了煙霧彈,整個門診3樓都是刺激性氣味,事件發生後3樓門診被封鎖。」 案發後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即被公安機關控制。
  • 暴力傷醫事件背後:保障醫務人員安全方面並沒有特效藥
    沒有特效藥暴力傷醫事件發生後,醫務人員群體人人自危,他們彼此分享著醫生逃生指南。在醫患衝突頻發的當下,醫務人員的安全如何獲得保障呢?「醫護人員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患辦主任樊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醫護人員層面,醫護人員自身應具備風險意識,做好風險識別和防範。
  • 「醫告官」案重審開庭,屬於江醫生的正義,會遲到還是缺席?
    他也知道,很多人還在裝睡,將涉醫違法犯罪等同於鄰裡糾紛,甚至醫生反擊還被視為「互毆」。 他更加知道,還有很多單位視而不見國家三令五申的尊嚴重衛,充耳不聞醫生的呼喚,將涉醫違法犯罪案件降格處理。 所以他必須要得到一個說法,所有醫生也需要一個說法,廣大群眾同樣需要一個正義的說法。
  • 楊文醫生遇害的100天內,疫情期間發生7起暴力傷醫事件!
    在疫情期間又發生7起暴力傷醫事件!疫情期間又發生7起暴力傷醫事件!1. 因等待時間長,湖北2名新冠康復者毆打醫生3月30日,一則關於湖北漢川市人民醫院醫師被患者毆打的文件,引發社會關注。5.鹽城一男子在病房不戴口罩還抽菸,被提醒時毆打醫生2月6日晚 ,犯罪嫌疑人唐某喝了酒,然後到衛生院探視其住院的父親,不但不戴口罩,還在輸氧的病房裡抽菸。值班醫生提醒唐某戴上口罩,並制止其抽菸行為。誰知,酒後的唐某根本不聽,反而與醫生發生爭執,隨後動手打了兩名醫生。在旁邊的一個村民看不下去,出面勸阻,也被唐某毆打。
  • 暴力殺醫被判死刑不服上訴,二審開庭竟是這結果?網友:讓他死
    但實際上,對打擊涉醫違法的行為,我國從不缺少法律背書。多少年來,層層加碼,不斷探索,制定頒布過多部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的法律法規: 第一條就是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擾亂醫院的醫療秩序,侵犯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損壞國家財產。 2014年,公安部等5部門印發《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
  • 將嚴懲一批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大要案
    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檢對危險廢物犯罪亮劍  將嚴懲一批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大要案  今年將對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開展為期5個月的專項打擊行動。專項行動將深挖、嚴懲一批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大案要案,剷除非法收集、利用、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鏈條,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眼下,由生態環境部、公安部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三部門)共同開展的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正在進行中。
  • 中國發布丨五部門:嚴懲公職人員涉黑涉惡違法犯罪 重點查辦七種情形
    、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嚴懲公職人員涉黑涉惡違法犯罪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聚焦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地區、行業和領域,嚴肅查處公職人員涉黑涉惡違法犯罪行為。通知明確,各級監察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聚焦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案件及坐大成勢的過程,嚴格查辦公職人員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