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知識城或入局自貿區!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2020-12-16 界面新聞

文|南方+記者 柳時強

編輯|萬映雪

校對|牟元凱

中新廣州知識城,又一次給人們驚喜。不同於以往,一同亮相的還有南沙。廣州近年來最為火熱的兩個區域,再次引發自媒體關於廣州「C位之爭」的大辯論。

起因源於廣州黃埔區官網發布的一則招標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

在我國自貿區七年六擴容、廣州屢次提出打造自由貿易港、廣州布局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等諸多背景下看這一消息,不難理解,南沙自貿片區擴容勢在必行,中新知識城如成功入局,黃埔南沙的競合關係將加速廣州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格局的形成。

12月9日召開的黃埔區委全會提出:將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同時將開通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同一天召開的南沙區委全會則提出: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協同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

自貿區擴容有難度,120平方公裡是「紅線」

自貿區建設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因此選址也大多位於對外開放及國際貿易歷史較為悠久的沿海地帶。對標最為先進的沿海地區的政策及開放水平,也是中新知識城的目標。

南沙海關關員在南沙保稅港區醫藥倉庫巡倉。 馬寅棟攝

該公告指出要對深圳、上海、海南等地區的政策進行研究及梳理,找出適合廣州開發區自由貿易發展的創新路徑,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擬定中新廣州知識城納入廣東省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方案。

這並非中新廣州知識城或黃埔的一廂情願。1個月前,商務部在北京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解讀中新廣州知識城下一個黃金十年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

自貿區與自貿港代表了中國開放合作的最高水平。

去年12月,廣州市政府研究室就發布南沙自貿片區提質擴容的課題研究項目招標公告。並明確提出要尋找南沙自貿片區在廣州市內實現面積擴容的原則、方向和理想區域。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但中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和決心沒有改變。根據今年國務院批覆北京、湖南、安徽三地自貿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方案,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至今,我國自貿區總數已增至21個。經過7年建設,目前我國自貿區分布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東至江浙滬、西至四川陝西,從沿海到內陸,跨東中西區域,分布於全國各地。

2015年4月,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總面積116.2平方公裡,其中南沙片區60平方公裡。120平方公裡是自貿區建設工作之初商務部所設定的標準,基本上代表了自貿區的面積上限。因此,各省份基本是參照120平方公裡的標準。

去年8月,我國增設的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6個自貿區面積齊刷刷定在119.9平方公裡。再看此前的自貿區面積,大部分也都集中在119.9平方公裡左右。即使是上海自貿區擴容,也未突破120平方公裡這一約定俗成的「紅線」。

自貿區總數在增加,但老牌自貿區同樣希望謀劃擴容。2013年上海自貿區設立之初,面積也僅有28.78平方公裡;2014年12月上海自貿區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裡。而在去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新片區規劃面積為119.5平方公裡。不止擴容,《方案》還賦予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強調要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廣州港南沙港區。

產業承載需要更大的地理空間,因而有一定基礎的自貿區,紛紛考慮將自貿區擴容納入議事日程。在全國自貿區之中,面積最小的是廣東自貿區,只有116.2平方公裡,因此擴容的消息也一直傳出。而前海蛇口更是好事將近:

2019年今年6月,廣東省發改委官網發布了「關於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1847號代表建議答覆的函」,其中就提到,原則上支持廣東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支持汕頭申報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

根據省商務廳發布的消息,今年廣東將制定推出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4.0版方案,爭取前海蛇口片區和前海深港合作區「雙擴區」。

一江之隔的廣州,同樣希望以自貿區擴容的形式推動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南沙自貿片區擴容,為何選擇中新知識城?

廣東自貿區屢次出現擴容消息,多個城市積極爭取,不僅是為了獲得政策傾斜,更重要的是加快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和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4月掛牌運作五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粵港澳合作、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形成了527項改革創新成果,202項制度創新案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55.6億美元,超過全省1/4,年均增長34%;7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設立388家企業,吸引145家企業總部;每平方公裡引進外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0倍。

南沙自貿片區是廣東自貿區中面積最大的片區,但南沙新區的規劃面積達803平方公裡,而自貿區只有60平方公裡,佔比不到10%,自貿區規劃佔比較小。

南沙海關關員在南沙保稅港區跨境電商倉庫巡倉。 韓健全攝

自貿區讓南沙的發展走上了新階段。以重大改革促深化開放,南沙自貿片區5年累計形成678項制度創新成果。

2014至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由1026億元提高至1683億元,年均增長10.4%。今年前十個月,南沙新引進17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014年至2019年,南沙區內註冊企業由8400戶增加到12.4萬戶,年均增長71.4%。

無論是世界500強企業,還是懷揣熱情和夢想的初創企業,他們選擇南沙的理由離不開這裡不斷增強的澎湃動能。

企業紛至沓來,就是這些制度創新成果落地的最好成績。

從南沙自貿片區的產業定位看,以及發展新階段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承擔任務的角度,都顯示了南沙要持續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對土地面積的需求就會上升。

但從屢次招標研究的方向看,符合自貿區制度創新的產業基礎成為了擴容區域選擇的優先條件。

2014年,有傳廣東申報自貿區的方案是的「3+1」框架:由四個區域組成,分別是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圳前海,以及廣州白雲機場保稅區。這4個區域中,南沙新區的規劃面積最大,達803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585平方公裡。

照當時這個方案,廣東自貿區的申報面積將超過930平方公裡,且將成為第二批地方自貿區中,申報面積最大的一個。但從後來批覆的方案可看到,調整很大。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廣州板塊:白雲機場空港保稅區從申報的自貿區板塊中消失,南沙新區也不是全域打包進來。

那麼,為什麼是知識城?

回顧過去知識城十年發展,不僅因為知識城歷次受到重大規劃青睞。

更因為知識城雖非自貿區,但自貿區的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產業合作、投資管理等領域的153項政策,已在知識城複製落地。知識城是創新創造高地,獲批國家唯一的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集聚中國(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等100多家機構。根據規劃,到2022年,知識城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將達到4.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如此看來,知識城的確有成為自貿區擴容地的底氣和實力。

站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中新知識城,如何走向下一個十年?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賈康先生認為,知識城有一個不可迴避的使命,就是要創造國際一流的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示範區。此外,「改革的再深入」要成為一個帶頭的亮點,在生產關係自我革命這方面於深水區啃硬骨頭,才能真正通過制度創新打開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空間。

制度創新恰恰是自貿區的核心與靈魂。

正在建設中的南沙自貿片區。

擴容的另一種選擇,爭取自由貿易港

在全面開放格局不斷完善之時,各地對於自由貿易港的探索與建設也呼之欲出,儘管自貿片區擴容仍有難度,廣州謀劃了另一條思路,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

與自由貿易區相比,自由貿易港的開放水平更高,在貨物流通、資金流通、金融服務等方面將更加靈活。

這一計劃在2015年3月就已顯露端倪,在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主題推介中,廣州首次提出要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新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主樞紐、自由貿易港和對外交往中心。

在2017年,南沙自貿片區作為廣東省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就提出按「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要求,在新的起點上,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建設南沙自由貿易港,推進南沙開發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示範區。

彼時,南沙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建立自由貿易港方案。

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南沙成立、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建成、南沙港鐵路加速謀劃……這些因素的加持使得南沙把建立自由貿易港納入到工作計劃中來。

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貨櫃吞吐量、港口裝卸服務等基礎性航運物流服務的硬體環境方面,廣州與世界著名港口差距不是很大,但軟實力與新加坡、中國香港、紐約等知名國際自由貿易港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即使在國內都不佔優勢。

以啟運港退稅政策為例,2012年8月,國家明確對從青島、武漢啟運報關出口,並經上海洋山保稅港區離境的符合條件的貨櫃貨物,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2014年,國家又進一步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範圍,將啟運地口岸擴大至8個港口。2018年1月,結合前期試點情況以及本市提出的政策建議,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號),將適用啟運港退稅政策的啟運港口岸進一步擴大至13個啟運港,離境港由原上海市洋山保稅港區擴大至上海市外高橋港區,並突破直航限制,增設沿途經停港。

但在廣東,直到今年10月1日起,以珠三角9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現已升級為南沙綜合保稅區)為離境港的水運貨物才開始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

南沙已成為大型汽車綜合服務區。

廣州仍然躊躇滿志。

2018年2月25日出爐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公示中,就提出在南沙、黃埔、空港經濟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今年以來,從南沙保稅港區升級為南沙綜保區、再到獲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今年,海南自貿港方案的印發,又給南沙有了新啟發。發揮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先行先試優勢,鞏固強化各自特色優勢,強化改革創新經驗複製推廣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南沙將率先打造海南自貿港與大灣區聯動發展共同體。

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需要諸多落地條件的支撐,包括經濟實力,尤其是相對高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以大型港口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通達的內外部交通網絡,特別是足夠豐富的海上航線網絡;具備足夠的全球貿易經驗沉澱等。

這些條件,作為「千年商都」「華南門戶」的廣州,均有著一定的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毗鄰香港仍是廣州乃至整個廣東探索自貿港的明顯優勢。如香港除了酒類、菸草、碳氫油類及甲醇這4類商品外,一般進口或出口貨物均無需繳付任何關稅。

復旦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七年時間的建設,下一步制度集成創新的重要切入點便是讓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雙循環核心市場主體的母港。

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的觀點是:在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向全球最高開放水平趨近的過程中,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平臺作用仍是至關重要的。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創新集成,應該是對國際自貿港先進經驗、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及海南本土探索的系統集合。自由貿易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具備內在的統一性,兩者可以協同演進。

南沙乃至廣州,仍然需要爭取自由貿易港,但不止需要爭取自由貿易港。

黃埔南沙之爭,廣州「兩極帶動」的新棋局

從地圖上望去,在中國南方,由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三個正在開發的規劃區已然形成三角互拱之勢,而它們背後,則分別連接著澳門、香港和廣東。雖然根據規劃,它們扮演著不同角色,但有合作,亦有競爭。從廣州層面而言,如何塑造自貿區的新優勢,自貿區的擴容區域選擇是一個抓手。

近日,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接受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專訪時,首度透露了廣州構建數字經濟核心區「一核引領」,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空港、海港、鐵路港「三港輻射」,特色經濟價值園「多點支撐」的發展戰略布局,謀劃打造沿江、東南部、西部產業帶。

以中新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為代表的廣州黃埔、南沙,是廣州努力建構獲得超速的動力和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方向。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構成了「兩極帶動」的關鍵要素。

10年前,中新知識城正式啟動時被定位為廣州頭號工程,而當下的南沙自貿片區建設是廣州一把手工程。

競爭難免,知識城將全力建設「三集群兩高地」的創新發展格局中,生物製藥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這三大產業集群,同樣也是南沙正在著力塑造的產業新優勢。

作為廣州「東進南拓」戰略發展的兩大主戰場,更多的應該是合作。南沙黃埔攜手,官方層面也多有信號釋放。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8年至今,兩區黨政代表團考察交流已有4次,而制度創新是兩區交流中最為頻繁出現的議題。

當大灣區高端要素與創新資源正不斷向環內灣集聚,廣州能否聯動黃埔與南沙,在打造面向全球的大灣區超級CBD中奪得先機,形成大灣區「增量功能」集中承載區的示範區,或許是當前廣州突圍的一個新思路。

當廣佛同城走入第11個年頭開始探討財稅分成,當廣深組CP閃耀大灣區共同引領都市圈合作再升級時,廣州市內的兩個轄區合作,應當不難。

中新廣州知識城謀劃入局自貿區,無關乎廣州「C位之爭」,攜手推動廣州以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擔當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廣州黃埔中新廣州知識城2所中學掛牌
    7月1日,黃埔區舉行知識城中學、玉巖實驗學校掛牌儀式,中新廣州知識城內兩顆教育「新星」轉型升級,開啟內涵式、品牌化發展新徵程。  當前,黃埔區加速北部牽引,以知識城為帶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省、市頂尖教育資源、高端科研院校聚集優勢愈發凸顯。
  • 華附落戶黃埔,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
    華附將落戶黃埔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設置78個班,覆蓋初中、高中階段,共提供學位3900個。  黃埔區區長陳勇出席籤約儀式。  高起點、高標準  總投資18億元,提供省屬名校學位3900個  據悉,華附知識城校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園區開放大道以西
  • 廣外黃埔研究院 9月入駐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婧)近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籤約共建廣外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將於今年9月入駐廣外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首批安排高級翻譯學院、法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入讀。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入駐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
    新華社廣州8月9日電(記者楊淑馨)記者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悉,為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產學研融合,強化國際化辦學特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近日正式籤約,共建廣外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院將於今年9月入駐廣外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
  • 中新知識城或新增高鐵站 打造廣州東部交通樞紐
    近日,《廣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公布,在本輪規劃的14個高鐵站中,黃埔區新規劃兩個高鐵樞紐站,分布於兩大鐵路樞紐群,即東部樞紐群的「黃埔站」,與東北部樞紐群的「知識城站」。據了解,擬規劃中的高鐵知識城站,或設立在新白廣城際馬頭莊站位置(即地鐵14號線支線新南站)。據悉,經過高鐵知識城站的線路包含新白廣城際、地鐵14號線支線以及規劃中的廣河高鐵、深莞增城際、從馬頭莊樞紐到鎮龍樞紐的有軌電車線路。
  • 明年知識城到機場僅需十分鐘,將開通到南沙的快速交通_南方網
    12月19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政策解讀會廣東專場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行。  據介紹,今年以來,知識城集中簽約動工項目126個、投資總額2837億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7%,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累計註冊市場主體2.36萬家。
  • 從埔高速公路黃埔段動工,預計2023年完工!
    從埔高速公路黃埔段動工,預計2023年完工!,2023年黃埔去從化添「捷徑」9月28日上午,廣州市從化至黃埔高速公路SG06合同段順利動工,標誌著從埔高速朝著全面開工建設邁出堅實一步。
  • 聊聊華附,匯景實驗、黃埔知識城和天河
    第二所分校是2002年和新世界地產在白雲的合作,創辦了華附新世界。華附還有三個在建的校區,尚未招生,分別位於:海珠鳳和,黃埔知識城,增城荔湖新城。加上前日透露的將全面託管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華附的擴張之路駛入快車道。
  • 省屬公辦華附中學落戶知識城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繆璟 劉曉星 通訊員許婉 王琪 黃曉雪)昨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與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附」)舉行合作辦學籤約儀式。華附將落戶黃埔區,在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知識城」)開辦省屬公辦中學,設置78個班,覆蓋初中、高中階段,共提供學位3900個。
  • 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解讀會:應強調世界性,建設後現代之城
    12月19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政策解讀會(廣東專場),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行。鄭永年表示,知識城一定要扮演中國外循環的角色,中新知識城不僅僅是廣州發展的抓手,也是廣東發展的抓手,中新兩國的合作也是我國綜合發展的試點。尤其像知識城這種世界級的經濟平臺,一定要強調世界性,世界性並不是僅僅意味外國企業就是有世界性了,人才知識極其重要,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經濟的競爭。
  • 從埔高速加緊建設,知識城或將帶動周邊一體化發展!
    項目批覆概算182.58億元,由廣州交投集團全資建設。  從埔高速經貫穿黃埔區知識城南、中、北三大片區,止於位於長嶺居的北二環高速公路長平站和廣汕公路。    從埔高速建成後,將在廣州東部區域構築新的南北向大通道,並形成從化區直連市中心城區的高速通道,搭建完善了廣州東部高速路網骨架,進一步強化廣州組團尤其是中新知識城與南沙自貿區兩大國家級開發區間的交通聯繫,有力增強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網進一步互聯互通。  從埔高速路線全長61.71公裡,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計劃於2023年建成通車。
  • 中科院大學黃埔校區落戶知識城,一不小心這裡高校竟然最多!
    ▲籤約現場 圖/廣州教育局繼新加坡南洋華中學校、廣州實驗中學,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教育朋友圈再添新成員。從增城、蘿崗時代,到新黃埔時代,這裡一直被定位為廣州開發區的高職教育基地,以及知識城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康大教育園內的廣商學院、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工學校三所學校的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超過了3萬人。
  • 南沙又迎來一家牛X高校!中科院大學廣州學院要搬到南沙這裡
    這次最新公布的是位於南沙萬頃沙的中科院明珠科學園(DZ0108規劃管理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這個規劃正進行公示中。可以看到本次規劃的地塊中,大部分都是產業科研用地,只有一處住宅地塊,十分符合科學院的定位和用途。其中看到還規劃了一所高等學院用地和幼兒園,結合住宅地塊可以估計,未來這個住宅地塊將是為了科學園的企業員工而設。
  • 比肩西雅圖,廣州打造產城融合新樣本中新知識城
    現如今在廣州東部,也找到了一個不亞於西雅圖的城市範本,這就是中新知識城。作為世界級產城融合的廣州樣板,未來的中新知識城將打開廣州創新智造的想像力,成為「宜居宜業」的新中心。美國宜居城市西雅圖,房屋增值創紀錄西雅圖作為美國太平洋西北區最大的城市,是美國公認的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過渡期將進駐知識城海絲中心!
    知識城第三所大學研究院正式進駐海絲中心!沒錯,就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網絡圖,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加快打造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在內的「一區三城十三節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戰略部署,黃埔區委區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將中新廣州知識城定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知識創造示範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 知識城廣東專場解讀會:六大專家解讀知識城使命擔當
    進行解讀,剖析知識城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新機遇、新挑戰,為知識城出良策、獻良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圖/通訊員 李劍鋒12月19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和知識城管委會聯合舉辦的《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政策解讀會(廣東專場),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行。
  • 黃埔知識城、番禺汽車城分別落戶華附、廣附
    9月10日是偉大的教師節,而在這一天,黃埔與番禺汽車城的師生也相繼迎來重磅消息:一個是華附官宣正式落戶黃埔知識城,一個是廣附九年一貫制學校籤約番禺樓盤了。黃埔知識城:「真華附」落戶,人才高地實至名歸9月10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與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辦學籤約儀式」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華附")舉行,宣告華附正式確定落戶黃埔知識城。
  • 勢不可擋,廣州東邁入「中新時間」!
    (信息來源:廣州黃埔發布、大洋網) 與此同時,華附、執信、廣附、市二中等名校,也大舉衝出老城區,紛紛到新城新區開枝散葉,由老城區「一統天下」的教育格局終於被打破。(信息來源:廣州南沙發布、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 這是前所未有的巨變,外圍新區對傳統市區開啟「虹吸效應」。
  • 黃埔中央城VS廣州恆大陽光半島:自住投資 眼定乾坤
    █ 廣州恆大陽光半島︱交通 項目靠近萬新大道和在建中的紅蓮大橋,臨近深中通道南沙支線,該支線也是項目導流深圳客的主要通道。據樓主了解,深中通道是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建設中大橋,為國家高速公路網深圳——岑溪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
  • 廣外黃埔研究院下月入駐知識城校區,他們成首批入讀學生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實習生 鄭植方 通訊員 廣外宣)日前,記者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了解到,學校與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近日正式籤約共建廣外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該院將於今年9月入駐廣外中新廣州知識城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