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由劉建強教授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劉偉聰以廣東醫科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了題為《A multifunctional aminated UiO-67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antitumor cytotoxicity through bimodal drug delivery》研究論文,相關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IF=10.652)。
藥物治療為現階段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有效抑制和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存在對正常細胞嚴重的副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藥物療效和降低毒副作用,也將是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中重點和難點。金屬-有機骨架因其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和結構可控等特點作為藥物載體表現出藥物負載量高、釋放可控等諸多優點,因而近年來,其作為藥物載體被廣泛研究。該研究論文首次將經典小分子抗腫瘤藥物5-氟尿嘧啶和多靶點葉酸拮抗劑培美曲塞共載於新型氨基化的金屬-有機骨架(UiO-67-(NH2)2)中,並將5-羧基螢光素偶聯在骨架表面上,成功構建了具有協同給藥、螢光成像和葉酸靶向性能的金屬-有機骨架共載藥體系;通過體內外實驗結果初步驗證了該體系具有良好葉酸靶向遞送藥物性能和協同抗腫瘤活性,有效了提高藥物治療療效和降低了毒副作用。
劉建強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設計和構建多模式和多模態新型藥物載體的研究工作,該研究工作可為多種藥物協同治療、實時可視化和葉酸靶向的診療一體化載體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為製備新型金屬-有機骨架藥物載體以及臨床前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近年來,該課題組在該領域上取得了相關研究進展,發表了系列研究論文和取得科研課題。
劉建強教授是廣東醫自己培養的優秀青年科研骨幹。他不僅個人在金屬-有機骨架的生物醫學應用領域發表過近50篇高水平論文,還指導藥學院本科生發表SCI論文。由學生韓瑤瑤、徐靜雯、劉偉聰、楊愫真、羅妙苗參與研究的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新型MOFs材料的合成及藥物控釋研究》,獲得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後代表學校參賽,再獲得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的佳績,實現學校「挑戰杯」國賽獲獎零的突破,團隊成員均來自劉建強教授課題組。該項目還成功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各級科研立項共18項,各類科研學術競賽獲獎16項。此外,團隊負責人韓瑤瑤所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得2017年廣東省攀登計劃立項。
此次論文第一作者劉偉聰同樣在學習科研方面收穫滿滿,其獲得「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國家級挑戰杯三等獎」「廣東省優秀學生(研究生階段)」「東莞市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和「校優秀研究生」等榮譽稱號,並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7篇,申請發明專利一項(已授權,第三申請人)。
劉建強不僅是大家的科研導師,也是人生導師。「扶持新人幹大事」是劉建強的願望,在他的領導下,課題組碩果纍纍,本科生、研究生全面開花。畢業生李慶琳說道:「劉老師給了我前進的勇氣。」 劉建強非常關心學生,會根據不同背景的學生給出不同的人生建議。不少學生感慨:「如果再讀一次大學,我依然希望能夠遇到像劉老師這樣親切又優秀的人生導師。」科研、生活中,學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學生需要,劉建強都保持「在線」狀態,解答學生的所有問題。也正是這樣的劉建強,為學校藥學院近年來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生培養取得成效,為高水平醫科大學建設提供動力。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