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提醒:疫情禁足的小夥伴注意了,在家的備考黃金期千萬不要錯過了!
再給自己一波滿滿的正能量:堅持備考CPA!
然而,備考到現在的你是不是已經洩氣了,學著學著就發現:難死我了……
CPA真的很難嗎?難到什麼程度呢?CPA六科的難度係數又是怎樣的?我們又應該安排備考順序呢?
CPA各科通過難度排行
首先,我們看看CPA6科的難度,《中國會計年鑑》公布了2009年-2017年CPA各科的通過率情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關鍵信息,對於我們了解各科難度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從總體來看,這個通過率=由實際通過人數÷實際出考人數。
如果我們算一下這5年(2013-2017)各科的平均通過率(2018年通過率官方並未公布),可以得出下列的數據:
會計17.35%、稅法20.69%、財管22.50%、審計23.38%、戰略24.51%、經濟法24.77%。
綜上,CPA各科的難度排名應該是會計>稅法>財管>審計>戰略>經濟法
毫無疑問,會計的難度在於綜合,財管的難度在於計算和題量,令人意外的是稅法的難度排在第二,而大家常規認為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審計並沒有進入難度前三。
這也反映一個問題,稅法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其中涉及到很多邊邊角角的知識點,出題經常出人意料,而審計的難度在於理解和記憶,挑戰相對來說低了很多。
高效通過CPA備考順序是關鍵
現在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怎麼安排CPA六科的備考順序,更容易快速高效的通過CPA!
首先,我們先按照CPA六科的科目特點,來列出下列幾個順序。
CPA六科知識點的難度是:會計>審計>財管>稅法>經濟法>戰略。但其實,就備考難度而言,應該是會計>財管>審計>稅法>經濟法>戰略。而按照知識點結合程度來算,應該是會計>稅法>審計>經濟法>財管>戰略。
接下來就綜合上述三個點來看,如果是一年備考兩科、一年備考三科、一年備考四科這三個角度的話,如何安排備考順序更好一些。
一年兩科:會計稅法、審計經濟法、財管戰略
首先,無論是一年兩科還是三科還是四科,會計的備考順序都應該是放在首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會計是CPA六科的基礎,學好會計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會計在CPA六科中的難度也最大,如果能拿下會計,整體的備考難度都會小很多。
按照一年兩科的計劃來考的話,建議大家,備考順序是先會計稅法,再審計經濟法,最後是財管和戰略。
因為從難度上來考慮,這樣搭配做到了「高低結合」,把「三座大山」分開備考,難度會降低很多。其次,會計和稅法的知識點結合是最緊密的,接下來是審計,而稅法和經濟法也同屬於法律範疇,所以會計稅法之後,就選擇備考審計經濟法,最後財管和戰略的結合程度也是最緊密的,戰略可以說是從財管中分離出來的一個科目,所以這兩科放在一起備考,最適合不過。
一年三科:會計稅法經濟法、審計財管戰略
如果是一年備考三科的話,建議大家,備考順序是先會計稅法經濟法,再審計財管戰略。
因為按照「會計首位」的萬年不變原則,會計的難度又是最高,搭配稅法和經濟法可以降低備考難度,而戰略又是難度最低,和審計財管一起備考也可以降低難度。
其次審計和戰略之間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比方說戰略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內控,也就是要學會掌握各個環節的票據、流程等,掌握了這些再去學審計,就會更好的去理解審計程序設置的原因和目的,也就理解了審計原理。
這些結合點都是在複習過程中,彼此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的。所以說把審計財股戰略放在一起備考,效率也可以提升很多。
一年四科: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管戰略
如果是一年備考四科的話,建議大家,備考順序是先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然後是財管戰略。
因為從CPA六科的難度上來講,財管的難度幾乎可以說是和會計相匹敵的,尤其是近年來財管的計算量在逐年增加,需要的複習時間也在逐年增加,放在第二年備考可以增加通過的概率。
其次,財管戰略和其他四科的結合程度是相對較低的,無論是會計審計,還是會計稅法,還是稅法經濟法,相互之間的聯繫是比較緊密的,所以放在一起備考,可以提高複習效率,節約時間,對於在職考生來講,效率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
所以,建議考生,在選擇備考科目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幾個黃金定律,「會計首位是萬年不變」、「會計稅法是最佳搭檔」、「財管戰略是同根生源」、「審計可以挨著戰略站」。
雖說2020年CPA報名還沒開始,撓撓想告訴大家的是,「日子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長,一年也就12個月而已」,誰能抓緊剩下的時間複習,誰就有機會順利拿下這張證書!所以,趕緊行動起來吧!
往期精彩回顧:
2020首次報考CPA,科目怎樣搭配通過率更高?
用這4種方法,再也不用問報考崗位有沒有編制了!
2020年的5大入職機會,千萬不要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