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有些人對別人催婚,是真的有理有據,說出來的話讓被催婚的人無言以對。
而有些人催婚,表面上看似也是有理有據,但經不起推敲,因為他們是隨便拿一些反面教材舉例,通過嚇唬別人的方式催婚,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不早點結婚,下場就會跟某些人一樣悽慘!」
就像有位朋友吐槽他父母時說的一樣:
「父母催婚我可以理解,但是,總是嚇唬我,讓我無法接受。他們動不動就喜歡說,你如果還不結婚,就會跟那個誰一樣,娶個離婚女人,還帶著個孩子,到時候肯定會被人笑話。我真的很反感這種說法,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憑什麼認定我不結婚就會跟別人的下場一樣?」
雖然這種催婚方式總是讓人反感,但用這種方式催婚的人從來不會換一種方式,哪怕你反過來跟他們講道理了,他們當時認同你了,但下一次催婚的時候,還是會用嚇唬你的方式催婚。
通常情況下,如果因為受不了父母或長輩的嚇唬而結婚的人,婚後的日子過得都不怎麼樣。
02
下面這個男人曾經也差點因為父母的嚇唬而盲目結婚,不過最終他沒有走上這條路,他覺得盲目結婚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雖然我已經30多歲了,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年紀很大,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把結婚的事提上日程不算晚,慢慢來遇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照樣可以很幸福。
可是,我爸媽卻不這麼認為,他們就是認為我已經是大齡剩男了,總是跟我說:
「你如果還不趁早結婚,到後面就只有被人挑三揀四的份兒,只能娶離婚的女人,喪偶的女人,帶著孩子的女人,或者一直嫁不出去沒人要的女人。」
為了給他們說的話增加可信度,他們還總是舉例提到我們家附近的一個男人:說那個男人一開始也跟我一樣一直不結婚,到後來想結婚時卻沒有人願意嫁,無奈之下只能把結婚要求降到最低,說只要對方是個女人就行,結果最後娶了個離婚女人,不僅婚姻不怎麼樣,該給的錢也一樣沒少。
每次我聽到他們拿這樣的例子嚇唬我,我都會渾身不自在。我不認同他們的說法,我並不認為我最後會跟那個人的下場一樣,因為我們的性格不一樣,條件不一樣,對婚姻的理解也不一樣。
即便我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父母還是安排我跟一個離婚女人去相親了。他們沒有提前告訴我對方是離婚女人,只是說對方比我年輕,說我如果能娶到這個女人就萬事大吉了。
真正去相親了,得知那個女人是個離婚女人了,而且整體聊下來評判她的綜合價值了,我才知道,我在父母眼中已經貶值了,連我父母都認為我只配跟離婚女人結婚,真的讓我很寒心。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那個離婚女人上來就吐槽我:「別怪我看不起你,別怪我看不上你,要怪就怪你自己太無能!你35歲還沒存100萬,拿什麼娶我?難不成讓我嫁給你這個糟老頭子之後跟著你過苦日子?」
我沒有爭論什麼,沒有反唇相譏,意識到彼此不合適之後,我就中途離場了。我之後相親還是會相親,但是我必須明確自己的結婚要求,必須跟父母說明白,不許再胡亂給我安排相親,我必須娶到一個跟我門當戶對的人,否則我寧願一輩子單身!』
03
上面那個男人的父母跟他舉的那個例子,我並不陌生,因為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人經歷過那樣的婚姻。
為了結婚,他最後把要求降到最低,說只要對方是個女的就行,最後娶到了一個年紀很大的離婚女人,而且對方還帶著孩子。
他本來是想認命的,覺得就這樣湊合著過就行了。但是,真正在一起生活了他才發現,兩個人之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矛盾和分歧,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上有差異,觀念上有代溝,那個女人總是一言不合就跟他吵架,自己不去工作賺錢還總是把他貶得一文不值,最後他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只好選擇離婚。
他說那段婚姻讓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婚姻不僅要講究「門當戶對」,更要講究「等價交換」,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對方可以要求我能給她什麼,但我必須也得要求她能給我什麼,憑什麼我就不能提要求?憑什麼我就得被人像牲口一樣挑來挑去?我的條件並不比別人差,我也有挑選別人的權利!」
他說得沒錯,「等價交換」和「門當戶對」一樣重要,不然兩個人之間差距太大,就算結了婚,也不可能長久。上面案例中那個男人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個事實,所以才果斷選擇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婚姻,本就應該這樣。
其他人也不要因為自己年齡大而盲目結婚,不要被別人隨便舉的例子嚇住。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30多歲的時候死了,別人會說好年輕;但一個人30多歲的時候沒結婚,則會被人說成好老。憑什麼30多歲沒結婚就要被認為老了貶值了?所以,換個角度去看,你會發現你並不老,30多歲把結婚的事提上日程剛剛好,你不該聽任何人胡說八道。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最討厭什麼樣的催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