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一部百科全書,裡面提到的植物多達150多種,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
生男稱弄璋之喜,生女習慣說「弄瓦之喜」,瓦是指——?
以上這5道詩經小測題,答答看,答錯2個以上的同學你要補課啦!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火了。
疫情初發,物資匱乏,一衣帶水的日本鄰邦捐贈來的醫用防護服上,寫的這句詩把《詩經》也連帶火了。
古人云:六經皆史。《詩經》真的是一部可以當歷史看的文學書。
梁啓超說:「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
都說古代人取名字,女孩子喜歡從《詩經》 裡取,男生則翻楚辭,其實不然,《詩經》幾乎是男女通用的取名大全,不用說瓊瑤、林徽音、齊邦媛這些女性,就連張聞天、邵洵美、錢其琛這些男姓的名字也來自《詩經》。
《詩經》除了取名字以外,它還是一本百科全書,裡面幾乎包羅萬象。
我們常說獨領風騷的風,指的就是《詩經》中的國風。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儒家以「詩經」為教化之功,因而有「詩教」之說。
讀《論語》、《孟子》也好,讀《左傳》也罷,《詩經》中的句子隨處可見。在當時的外交場合,外交官肚子必須裝備《詩經》,隨時應對,才不至於失禮。三國時期曹孟德,寫詩還是習慣從《詩經》抄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今天【黃嘯的橙子林】為大家推薦的,是劉飆老師和他的木衛二文化帶來的《詩經》十講。
其實劉老師很早就想講《詩經》了。一方面當然是《詩經》重要,繞不過去,有的聊;更重要的是在書店、網上,見過太多人望文生義,誤人子弟。「芼」字作「覆蔓」解,在《關雎》一詩中,其義和祭祀有關,和熟食的裝點有關,類似於我們今天講的「擺盤」。好比說,要上清蒸魚,盤中就要配荇菜水草,要上牛羊肉,盤中就要配芫荽胡蘿蔔。朱熹釋「芼」為「熟而薦之」,意思也還不錯,是說菜熟以後再拿去祭祖。但某大教授,百家講壇嘉賓,卻在講授《詩經》的專著中,把「熟而薦之」解釋成:要先「熟悉」男女雙方的具體情況,才能「推薦」、介紹和撮合。挺莊重虔誠的一個祭祀場景,被她硬生生講成了紅娘、媒婆,婚介所。傳統文化應該多推廣,多傳承,也樂見更多對經典的講授。但前提是要先講得準,然後才談得上推陳出新、活學活用。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不僅是中國文學之源,也是古代中國「一部獨具一格的百科全書」。如果說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那麼《詩經》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詩經》有很多種讀法,第一當然是文學的。我們從語文課本,從文學史中學到的各種修辭手段、表現方法,都能從《詩經》中找到源頭。《詩經》傳承兩千多年,很多名篇名句,中國人耳熟能詳。
除此之外,《詩經》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本之一,還可以從歷史、地理、政治、軍事、外交、科技、農業、婚姻、宗教等角度,進行解讀和研究。
《詩經》三百篇,不僅有常識,還有通識。
在《詩經》十講課程推出後,不少買課的同學都覺得超值。課程含金量不僅高,劉老師還會融會貫通,每節課總有新見。而且《詩經十講》+附贈的三節公益課。
很多同學還被劉教師PPT圈粉,每節課都配了普通話和粵語朗讀版,有的還配了英語朗讀。劉老師除了提前準備注音版,還認真抄寫每次講解的篇目,順帶秀了一下書法。
《詩經十講》課程選目有短章名篇,但也選了很多長詩,不少是難啃的硬骨頭,課程中精講泛講累計篇目超過30首。
有許多家長先跟孩子看直播,看完後自己理解消化和孩子切磋再過一遍把網課無限次回放功能用到十足。
關於《詩經》的註譯和研究,自古至今,汗牛充棟。但這些書,要麼專深難懂,要麼迂腐附會,有的甚至不求甚解、錯訛太多。
劉老師的《詩經》講解,是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準確、又通俗有趣的新的當代解讀。在這十節精講課中,劉飆老師將從不同角度,分類選取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解讀,帶著孩子和家長一起在《詩經》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學。
現《詩經》十講已經全部更新完畢,限時團購中
黃嘯的橙子林粉絲可享受 三人團購8折 的優惠
即以79元的價格
買到30+《詩經》代表作的解讀
和每一首詩歌背後的常識與通識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享受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