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公司
近期海外疫情超預期擴散,3月16日,美股出現第三次下跌熔斷,這是一個月內美股第三次熔斷,創造了歷史記錄。從2月20日至今,標普500下跌幅度約30%。歐洲股市下跌更為明顯,歐洲stoxx50下跌約32%,義大利、希臘、奧地利等相關指數下跌逾40%。
近些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外資佔比越來越高。不少分析人士擔心,如果歐美本土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外資可能會由於贖回和保本土需要而被動減持,認為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對於A股還是有不小的影響。
對此,3月17日下午,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做客e公司「財經明星會」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歐美股市大跌不會持續很久,且A股長期趨勢是向上的。
本次疫情對A股影響較小
陳嘉禾,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2006年畢業於牛津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平安資產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信達證券,曾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發中心執行總監、管理委員會委員。2019年加入九圜青泉科技,負責公司投資業務。其本人擅長借古鑑今,從歷史和宏觀的角度總結投資經驗、進行價值發現。
在接受採訪時,陳嘉禾表示,本次新冠疫情對於全球股票市場的而言,對中國A股的影響較小。從疫情爆發的1月中旬至今,上證綜指從3127點下跌到2779點,下降幅度約11%。「不少投資者覺得A股跌得不少,但是和外圍市場比起來,根本跌得不算多。」
從歐美疫情大幅蔓延的2月中旬至今,標普500下跌幅度約30%。歐洲股市下跌更為明顯,歐洲stoxx50下跌約32%,義大利、希臘、奧地利等相關指數下跌逾40%。
在對於A股是否會受海外市場拖累的問題上,陳嘉禾稱:「我認為,受海外市場拖累的是H股。雖然H股很多企業的運營是在內地,但是投資者主要是海外。歐洲的股市跌40%,香港跌20%,會使歐洲基金的香港持倉被動上升。因為歐美的公募機構有一套詳細的標準,當一部分持倉過高時,相關標準會讓他們不得不減持香港市場。 」
對於歐美市場未來走勢,陳嘉禾比較樂觀:「疫情繼續蔓延的概率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疫情與其他天災不一樣,比如說發生大規模地震,會直接摧毀基礎設施。疫情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一旦重視並開始調動社會力量控制,影響可控。比如說,國內目前基本控制住,日本韓國也基本控制住。武漢形成了很好的樣板,提前一個多月告訴了大家這個病毒的致死率、傳播路徑以及防疫手段等重要信息。歐洲本次的蔓延主要是前期沒有足夠重視,造成傳染。隨著防控手段的介入,當整個社會開始動員起來的時候,疫情最終會得到控制,歐美股市的下跌不會持續很久。」
A股長期趨勢向上
在如今國外市場大跌,A股相對獨立的行情下。越來越多分析者認為,A股市場未來將長期走牛。對此,陳嘉禾也是認同的。
「實際上,只要不是遭受類似於戰爭、國家政權更替這種翻天覆地的破壞性大事件,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都是長期向上的。雖然A股這麼多年都徘徊在二千多點附近。但是當初的A股非常貴,擁有很高的市盈率。2000年左右,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在六十多倍,在當時,AH股同時上市的公司,A股平均價格是H股的15倍。」陳嘉禾論述道。
陳嘉禾認為,雖然A股的點數在與二十年前相比並未有太大漲幅,但是A股這些年一直在消化估值。「A股的平均估值從當年的60倍一直消化到如今的10倍,估值一直在向下壓,而基本面卻一直在往上走,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一旦估值消化到合理水平後,就變成了基本面繼續往上走,然後估值開始停住甚至是往上移,會看到一個較長的牛市。」
對於A股估值現在是否已經到了合理水平這個問題,陳嘉禾稱:「A股估值目前比較分化。比如,上證50、滬深300的估值是歷史較低的水平。在另一方面,比如說科技主題、晶片主題等,目前估值較高。整體來看,A股的估值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此外,他補充道:「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H股也算進來看,目前A股的平均估值還是比H股高不少,現在一些歷史上非常知名的,奉行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都買了不少港股。」
那麼,如何在目前這個歷史時期買入合適的資產。
陳嘉禾表示,他看好價值投資。首先要看透將要投資的資產。看透資產並非單純只看財務數據,需要了解方方面面。例如,中國的白酒企業做得很好,但是印度的白酒企業就做不起來。如果拿著國內對於白酒的概念去印度買白酒就會虧錢。其次,不要加槓桿。「以我和不少投資者的交流來看,不少人認為1倍槓桿不算高,跌50%才會被強平,並且認為市場不會出現如此大的跌幅。但是歐洲現在的情況就是,有的市場在兩個星期就跌了快50%。一旦被強平,那麼之後的漲幅都和你沒關係了。」
具體到個股上,陳嘉禾認為符合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一般有四個緯度,即估值相對較低、不是明顯的夕陽行業、公司在行業中具有優勢和管理者水平較高。這幾個因素需要相互衡量,且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水泥行業,在房地產放緩後,我們很多人看空整個水泥行業。但是我們沒想到的是,水泥有很強的地域因素,可以在一個地域形成壟斷,一些優秀的水泥股票同樣走勢很好。」此外,陳嘉禾還更偏好能清楚看懂運行邏輯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在介紹自己的賺錢邏輯時,說了一個特別複雜的故事,且鏈條特別長,那要十分注意了。」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